亚马逊漂流记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巴西境内的亚马逊河流域,顺流而下,共八天八夜的船程。我们分两段乘坐,第一段是从波多韦柳到玛瑙斯,第二段是从玛瑙斯到亚马逊河的出海口城市贝伦。
  到了码头,我们先去买了两张吊床。船上没有床铺,在船上的这些日子我们都得在吊床里休息。一楼船舱装货,里面塞满了一袋袋土豆;二楼船舱是睡人的,甲板上纵横交错地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吊床。我们也把吊床挂上。
  就这样,亚马逊漂流正式开始咯。
  在吊床里闲着无事就看书,以前总觉得自己读得太慢,可这船刚开没多久,我就看完了三本书。我开始担心,这漫漫旅程该如何消遣。
  巴西人在玩一种新奇的桥牌,我在旁边看着,不久就被他们拉进了战局。三个牌友用带着各自不同口音的葡萄牙语认真地跟我解释规则,我静静地听着,其实都没听懂。玩了一局,终于明白,满五就加分,其实就是个简单的算数游戏。玩了几局,我居然都赢了,而且顺带还把葡语里的1~10这几个数字学会了。牌友们输得没劲,便到一边看电视里的足球赛去了。我抬头望望天空,好多好多星星啊。发了会呆,也乏了,就钻进吊床去睡。
  音响就搁在我们旁边,足球评论员抑扬顿挫的解说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终于结束,电视关了,音响又开起来,一场水上的桑巴舞会开始了……
  一路走来,总是背着大包赶路,四处奔波,这时忽然慢了下来,仿佛时间流淌的速度也变得迟缓。到点就吃,想睡就睡,吹吹风,发发呆,这是路上过得最轻松的日子了。
  起晚了,到楼下刷牙洗脸,帮厨的老头子正在隔壁厨房刷洗天花板。他从木板那边探出头来,跟我打招呼,热情地喊我去吃早饭。这个点还有这待遇,实在是喜出望外甚至有点受宠若惊了。洗漱后到厨房敲敲门进去,里头在做午饭的老妈子不看我就嘟囔着说都8点半了呢。我冲老头子吐了吐舌头,老头子也冲我做了个鬼脸,又招呼我坐下,然后去冰柜里拿来牛奶和黄油,还有一大包能撑饱10个我的面包,又打扫去了。
  哎呀,这些人怎么这么可爱呢。
  每天的日落时分,走到船头去。凉风徐徐吹来,穿过吊床,滑过耳际,像是给大家一个温柔的招呼。看河面上,除了游船划过的航迹,远处是那么平静。夕阳西下,湖面与天色一起斑斓起来,两旁的树林像是道永恒不变的风景,只不过时而近时而远。
  班船准备靠岸时,恰是黄昏。第一段航程就要到尽头,有人要离开。船上短暂相识的人们,离别时也有点不舍。巴西人是多情的。夜幕将至,还有许多人在甲板上举着手机自拍合影留念。一个女孩赤着脚,忽地拉过一个男孩,在人群中跳起了桑巴,离愁一下子就化开,热情欢乐的气氛也是很撩人的。
  我痴痴地看着,脚底板在悄悄附和。
  离开玛瑙斯两个多小时后,船进入了亚马逊支流内格罗河流域,我们五天四夜的亚马逊丛林探险开始了。内格罗河(Rio Negro)直译为黑河,顾名思义,因为河水显现黑色而得名。据说是因为上游植物落叶腐烂造成河水颜色深如浓茶水,河水中含大量腐植酸,因此有大量鱼类在此繁殖。
  内格罗河可通航的河段有720公里,雨季时下游的河道可宽达32公里。我们去的时候是一月,正值雨季,河面上涨了七八米,淹没了低矮的树丛,旱季时的道路便成了水道。
  亚马逊的暴雨真的可以用“倾泻”来形容,那么大的雨啊,一下几个小时。除了气势,声音也吓人,像石子砸下来一般,是要把房顶都敲烂的节奏。
  来了三天,难得有个不下雨的晴天,于是问船家多米要了个独木舟,试着去水上探探险。小木船很浅,两人下去,吃水就到船沿。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中间,不敢轻易左右摇摆,生怕翻船。虽然我们两个水性都不差,不过要是在这热带雨林的泱泱大河里面翻了船,万一来个大水蟒或是凯门鳄,那就完蛋了。多米给我指了条路线,我在陆地上就是个路痴,在水上估计更糟糕。水道比陆路更难辨认,我们就强认死记,从这棵鸡心状的树右转进小水道,淡紫色的花算个路牌,出来后是棵蘑菇形大树……不要问我如果碰上长得差不多的树怎么区分,我们愣是这么死认着路走的。
  独木舟小,好处是惯性不大,容易控制,即使在满是树枝的丛林里也能轻易脱身。一会工夫,我们轻舟已过万丛草。继续前行,是一个内湖。每转一个弯,都谨记着回望那棵树长的是什么形状。
  突然,乌云骤拢,大雨瓢泼。赶紧找了棵小树,想躲到树上,靠近了一看,妈呀,几只两个指头大的大黄蜂在上面爬着。转到树的另一面,小心翼翼地把船绑好。全身都湿透了,倒也安心,干脆不避雨了。这么大的暴雨,躲在屋子里都要吓着,现在就两个人在独木舟上,反而不怕。就看看雨,听听亚马逊河的咆哮里有没有温柔。
  居然真的让我找到了诗意的感觉。
  我们住的那户水上人家,是个天然的江豚栖息地。
  每天几次下水逗江豚们玩,我认识了一个右脸破了块皮的叫萨尔瓦多的家伙,每每有吃的,它总会及时赶来,而且喜欢欺负小的。多的时候五六条江豚一起过来抢食,就免不了打架。它们打架时,总会扑腾得浪花四起。很多时候,我会把一个鱼头扔到十米开外,让它们抢去,这样,我可以喂喂那对小的。
  我最喜欢那一对小的了,它们的个头只有不到一米长,总是形影不离,永远是成双成对地来。那几个大家伙吃饱就跑远了,常常就剩下它们这一对小的逗人玩。潜到水里去捉它们,它们就躲;站在水面,它们就拿头轻轻顶你,腰、屁股、肚子都会被它们冷不丁地温柔袭击;装作不理它们,它们就仰起头扑出水面来,微笑着咧开的一张嘴里面都是细细密密的黑牙。被它们不小心咬到会有点痛,不过没什么大碍。我被咬过一次,当时我手里拿着小鱼,其中的一个家伙心急,咬小鱼时吃得深,我因为戴着泳镜,判断错了距离,反应慢了半拍,就被它轻轻咬了一下,破了点表皮。我心里清楚它们不是有意的,便不觉得危险,继续和它们玩耍。这些小家伙,其实都有灵性,不会刻意伤人。
  在内格罗河生活的这些江豚,是粉红色的,小的时候显白,随着年纪增大就会越来越红。在茶汤色的黑河里,这种粉红色就更明显。
  不论晴天阴天,即使是雨天,只要不打雷,我就时不时走出几步远的甲板,跳下水,找江豚玩去,通常扑腾几下,就能看见它们从十来米处游过来。我喜欢玩耍,可喜的是,它们也喜欢游戏。
其他文献
沟通是人生的必修课  我刚念初一,小学同学约我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节去看望小学老师,可我不想去。若我真不去,他们肯定会认为我没良心。而我觉得小学老师对我不过如此,以前每次去都感觉老师并不特别关注我,可我又没法把这种感觉跟同学说,所以感到很烦。我该怎么办?  六十四方炎升  清人史震林在《西青散记》中讲人生四大憾事:“幼无名师,长无良友,壮无实事,老无令名。”你很幸运,已经升入中学,但小学时的同学一有活
假期回杭州,和家人一起过春节。总会有人问:“咦,怎么过春节澳大利亚也放假啊?”我总是笑眯眯地回答:“我们是在放暑假。”  对,你没看错。澳大利亚大学的暑假一般是每年11月中下旬到第二年的3月初,毕竟是在南半球嘛,季节正好和我们相反。“澳大利亚”一词便来自拉丁语“未知的南方大陆(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我眼里的这片南方大陆,也有许多别样的风景。  在高中母校——杭州高
你到底想要什么?  人们总说今天的孩子很幸运,啥都不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满架子的图书,满柜子的玩具,想要点什么,只要不太离谱,大多能得到满足。我却觉得过度餍足的孩子好像失去了更多,其中最糟糕的是失去了饥渴感。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给”与“要”所带来的心理体验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习惯了被给予,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更意识不到为了获得该付出什么。有部电影里那位父王对太子讲的台词是这样的:“天地万物
纵向  1.《千字文》的第一句。  2.成语,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3.一种谷物,又叫雀麦或野麦。  4.通常指使人得到教益的好老师。  5.李白的诗《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前一句。  6.指同一语言中因地理区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与日常用语。  7.指愉快、兴奋,也指心里很乐意,很欣慰。  8.源于天主教的一个节日,但现在宗教意味已日趋淡薄,并演变成
每个人都要展开,像茶叶那样,才可能是我们改变环境,而不是环境改变我们。  叶莺是我采访经历中,第一次面对的“世界500强”总裁级别的人物。那时她任柯达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那时我的大学同学们都在努力想着如何把简历投到这个公司去,想争取一份职位。而我有这样的机会,和这个公司的大佬面对面聊天。对于还在读大学的我而言,那是一次重要的经历。  看到她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女人不一样,竟然在自己熨衣服!  她说:“
我是被眼角的痒和痛唤醒的。  在屋顶的小破吊扇一夜“哗哒哗哒”的转动声里,我和寝室里的其他三个同学度过了“高三党”提前回校的第一个夜晚。  每年,“高三党”都会被安排住到临湖的“风荷园”,我们也不例外。住在这里,窗口多了“莲叶何田田”,夜里可“听取蛙声一片”。  校方似乎想借此告诉我们,高考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可怕,高三的生活也可以“风和(荷)日丽”。  还没来得及享受“风和(荷)日丽”,一夜间从眼角
大扫除  翻出一本旧相册    唔  这是你爸  老妈指着其中的一张说    照片上  你穿着军装  站得笔直  双手一前一后端着枪  英气逼人  青春无敌    战士、农民、个体户  30年  从小伙子到中年人  你走过许多路  做过许多事  却好像  没有过过一个父亲节  是吗……    父亲节?什么时候  你一脸惊诧  哦,好吧,连上网都不熟练的你当然不知道  放心,我才不会送什么礼物  我
该怎样形容澳大利亚,这一大片南方的土地?她广袤辽阔,人烟却如此稀少;她的大部分国土干旱贫瘠,经济却高度发达;她建国不过百余年,却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南半球学术重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  不知不觉,我来澳大利亚读大学已有两年,期间也利用课余时间数度长途游历,对这片土地由陌生变得熟悉。但每每想要将自己的见闻与感触记录下来时,总觉得自己笔力不济,无法浓墨重彩地再现这一片丰饶多彩的大陆,
找不到答案  这个要加上这个!  这样也不对!  哈哈!终于算出来了!  糟糕!忘了把答案写在哪张纸上了……
这两年,网上有一句话特别火:“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最近,我看外国电影,发现这话老外也说,“Believe it or not, but I believe it anyway.”  在中国,这句话是有一些别样的意味的。你肯定懂。网友们也习惯了在描述乖谬、荒唐的事件时加一句“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这里的“信”传达的意思其实是“不信”,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某些国人对丧失信仰的悲哀……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