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热潮下中老年人毽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p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200
  摘 要: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朔州市朔城区中老年人的毽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毽球运动在朔州市朔城区中老年人开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促进毽球在朔州市朔城区中老年人中更好的发展与推广,满足广大中老年人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交往的需要。阐明中老年人参与毽球运动的价值性和重要性,期待在未来中老年人体质健康发展方面探寻合适的途径。
  关键词:毽球运动 现状调查 中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G8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5(b)-0200-02
  踢毽子在中国是一项流传较广运动项目,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1]。在古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毽球运动比较容易适应,灵活性强,而且场地、器材简单,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根据自己意愿决定[2-5]。毽球作为一种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强身健体,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该文正是着眼与此,了解并调查毽球在朔州市朔城区中老年人中开展的状态和问题,积极的促进毽球的发展。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朔城区的飞马广场,花卉广场,平朔公园、七里河公园等几个主要广场、公园以及一些社区空地等作为调查点,选择在这些地方参加毽球运动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目标。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图书馆查阅有关毽球书籍和文献资料,相关期刊以及网络材料等资料。上网搜索朔州市朔城区近几年的毽球运动动态和相关信息,为该论文的研究内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朔州市朔城区毽球运动参与者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对毽球爱好者进行调查。通过对朔州市朔城区毽球运动的中老年人发放问卷,共发放245份,回收231份问卷,回收率94%,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95%。
  1.2.3 访谈法
  根据该选题的研究目的和需要,走访朔州市朔城区各个广场参与毽球运动的中老年人,以及一些对毽球感兴趣的人员,与他们进行认真细致的交谈并记录结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朔州市朔城区中老年人参与毽球运动的动机
  表1可得,每个人参与毽球运动的动机都不一,其强身健体人数占总人数48%,其大部分人觉得毽球有健身功能,一部分中老年人比较注重晚年的生活状况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滋味,以此通过毽球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文化需求,24%是因为感兴趣和受他人朋友之邀而选择了毽球运动。
  2.2 朔州市朔城区中老年人参加毽球运动的时间、次数
  表2可得,运动时间在15~30 min的人数为106人,占总人数的48%;时间在15 min以下的参与者,大多因为工作忙,或因身体状况不佳导致他们的锻炼时间减少,占总人数的36%;时间在30 min以上的人员多是毽球运动爱好者,他们以修心养性、娱乐、健身的目的。
  表3可得,参加毽球运动的中老年人每周练习毽球的的次数多为2~4次,参加人数占总人数的43%,每周参与毽球运动1~2次的人多数是和朋友和陌生人一起练习,4次以上的多数是对毽球运动感兴趣的人。
  2.3 朔州市朔城区中老年人在参加毽球运动后生理、心理方面的改善
  从表4可知,通过毽球锻炼体质增强的占30%,肠胃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的占32%, 减少多余脂肪占20%。70%的練习者在通过锻炼后感觉心胸开阔,心情愉快。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朔州市朔城区中老年人的参与毽球运动的意识薄弱,在宣传力度方面还不够强。参加毽球运动的时间和次数比较适中,他们更多为的是健身娱乐修心养性,对毽球运动的热爱程度一般,因此还有较大的毽球理论推广空间。
  (2)朔州市朔城区毽球运动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没有专业指导老师对其进行指导,此项目的健身效果不是太理想,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毽球运动的的推广和发展。中老年人参加毽球运动后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在生理方面,他们体质得到增强,肠胃功能得到了改善,在心理方面,他们参加毽球运动后他们的心情更加舒畅。
  3.2 建议
  (1)政府媒体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他们的毽球运动意识,通过各大媒体多平台宣传毽球运动。并且举办毽球比赛,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毽球运动,加大设施投资力度,是解决毽球运动在朔州市朔城区推广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6-7]。为老年人了解毽球运动,有关部门应制定专门的群众性毽球运动竞赛计划,通过比赛提高对毽球运动动作的了解以此提高活动者练习毽球动作技术的规范和热情。
  (2)朔州市朔城区毽球运动缺少专家指导,在健身锻炼的时候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规范性等特点,使得毽球运动的健身效果不太理想,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开展毽球专业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推动毽球运动良好的推广[9-10]。
  参考文献
  [1] 高章宁.当前毽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湖北体育科技,1995,2(6):23-25
  [2] 王方雨.宜春市毽球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8):141-142.
  [3] 周春太.对丹东市区开展群众性毽球运动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4] 张军,龙明,主编.毽球运动[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杨丽华.大同市城区毽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与探析[J].运动,2010,12(16):119-132.
  [6] 杨斌.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本质功能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8):53-54.
  [7] 郭海峰.洛阳市群众毽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1):52-53.
  [8]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9] 孙弘,李琴.一项深受大众欢迎的健身运动——毽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28-30.
  [10] 谢成超,王晓芳,白海峰.上海地区毽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12(5):30-35.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体质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氛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新颖。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了一批网民的诞生和手机控的出现,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该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实验法和实地考察法等对滨州学院13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大学生的体育健康状况及影响因
摘 要:体育课中体能素质“课课练”教学模式(简称“课课练”下同)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但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迫在眉睫。以深圳为例,为了解深圳市中小学“课课练”发展状况,更好地促进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深圳各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师、专家等进行调查,样本数为12名。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市各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师
摘 要:该文对湖南师范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湖师大高水平运动员在文化课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提高湖师大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出言献策,并对如何提升湖师大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提出总结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 体育特长生 文化课 学习状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151-02  随着现代竞技体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240  摘 要:体育舞蹈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拉丁舞又包含五种风格不同的舞蹈,其音乐风格也存在差异。该文以伦巴舞为例进行分析,首先研究伦巴舞音乐的节拍和节奏,然后找到有效的处理音乐的方法,提高舞者对音乐的感知,使舞者能够在感知音乐的条件下帮助其学习伦巴舞。更深刻的体会体育舞蹈的魅力,从而提高舞蹈技术和表现力。  关键
摘 要:基于“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的号召背景下,中国急需一个有力载体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综合能力的基本保障,动商的提出与该行为相行不悖。该文运用文献检索法,理论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用社会生态学的视角通过对动商理论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从走、跑、跳、投协调发展;运动意识、运动意志的诱导培养,塑造优美形体等方面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社会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现代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影响男子百米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发挥的主要因素不仅是步长与步频完美的结合点,还受上肢动作的影响以及屈蹬技术对步频步幅的影响。研究还提出: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技术特征之间的差异除了先天性差异,主要是在途中跑后天技术培养过程中的差异,从而得出适合平时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方法。
摘 要:目的 探讨体育活动对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在干预前后改变状况。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法,并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226名和非留守儿童23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幸福感和心理快乐感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育活动对赣南地区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学业成绩、与务工父母沟通交流次数、家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185  摘 要:志愿服务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校学生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可更好地培养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积极精神、传承老一辈的美好品德。当前我国体育赛会志愿服务大多局限于节假日或大型活动期间的服务项目上,高校学生的关注、参与度不够,因而志愿服务所能促进高校学生的意志品质难以广泛传播。该文侧重点研究体育赛会志愿服务对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192  摘 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近年来在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上尤为重视的一项。北京以及浙江地区作为此产业发展的先驱,已经通过不断地探索努力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发展业态。湖北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这为湖北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可能性。该文总结了京、浙地区体育文化创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173  摘 要: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高校开始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关注,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内蒙古作为全国首个足球运动改革与发展试点省区和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全区在青少年足球事业中从“0”到“1”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全区高校大学生足球社团的规范化发展、竞赛联赛体系、训练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系统化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