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高新技术突破和远大发展为基础,知识技术密稠、物质能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并且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给予重大引导带动作用,成为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风险相对比普通的企业要高许多。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体系;风险评价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表示,“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重点培养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碳、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行业,有关专业人士称,这意味着这些细分化的领域有可能成为未来重要发展的目标,产业化前景清晰明确,将变成庞大的产业链。其特点主要有:
(一)周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会和其他产业一样,都会经历萌芽、发展、成熟和深化时期。在产生阶段的时候市场比较小,同时也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产品做工不精致,这些设施都不完备都会影响到技术产品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安全性。
(二)创新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核心之一就是技术创新,创新代表着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经济学家波特觉得,新兴产业形成的原因就是就是技术创新、相对成本的变化、新的消费需求出现或使某项服务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可行的商业机会,创新是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
(三)专业知识稠密性
新兴产业的发展关键一点就是知识、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需要运用到很专业的知识和高科技技术的产业,所研发出来使用的产品是人类新知识和高级技术劳动的结晶,具有专业知识稠密的特征。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信用指标体系的建立
信用指标体系是信用评价部门和评价人员从事信用评价工作的标准,也是检测信用评价结果是不是公平公正的标尺。我们可以定期的对信息进行采集,保证对风险状态了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也能提高信息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可以让评价人员能在有效的时间、准确的信息下检测。所以,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一定得在准确的指导原则下进行,要具有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公平性、合法性以及可操作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评价
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评价可以从运作能力偿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和技术先进水平7个方面来评价。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权重
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首先就是确定各种指标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其次对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最后得出最终信誉评分。常使用的企业评价中运用的指标权重,主要是依据评价人员的观点意思来明确的。虽然许多指标的权重会依据经验,根据重要性来确定,但是由于不能反应指标所含的信息量,这方法缺失了合理有效的科学性,所以会造成有的指标权重准确值忽高忽低,最终的评价结果没有完全反映企业信用状况。
三、浅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一)优化企业管理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也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战略新兴产业的猛迅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扩增,但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出现了内部管理跟不上发展节奏、员工潜能的不到深度的挖掘、分工合作不太明细等等,这时候企业就要时常的深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高自己的管理模式,在优化产品的同时才能适应内部外部的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的效益。
(二)制定多元化的风险抵挡预案
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很有才智的人无需上阵,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工作战略部署,就能够让事情获得成功。管理层也应当学习多方面的知识,运用好知识,为自己、更为企业出谋划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三)政策导向性的跟进模式
经济的发展收到政策的影响和控制,由于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企业在运营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找到政策所专注的突破口,从高效的管理能力使企业在面对市场复杂问题时迎刃而解,降低企业管理风险,从而规避信用风险。
(四)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盈利是偿还能力的前提,有关实例表明,如果企业拥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会帮助企业有强大的竞争力,这样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有了保障,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较量中,将会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增强了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提高了信用评价。
四、结语
战略性新兴产业,它的前景相当好,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在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研究和发展新兴产业,企业应当抓住这些机会,在为企业利益创收的同时增加国民收入,带动相关的产业,促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因为决定企业信用风险大小核心要素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偿还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动因培育路径及未来发展建议[J].改革与战略,2011.
[2]杨士年,沈坤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同化风险及对策思考[J].科技与经济, 2011, 24(4):92-95.
[3]夏红芳,赵丽萍.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及神经网络方法[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8(2):40-44.
[4]任永平,梅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1.
[5]赵腾飞.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月刊,2011(7):58-59.
[6]袁青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1(5):51-52.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体系;风险评价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表示,“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重点培养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碳、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行业,有关专业人士称,这意味着这些细分化的领域有可能成为未来重要发展的目标,产业化前景清晰明确,将变成庞大的产业链。其特点主要有:
(一)周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会和其他产业一样,都会经历萌芽、发展、成熟和深化时期。在产生阶段的时候市场比较小,同时也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产品做工不精致,这些设施都不完备都会影响到技术产品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安全性。
(二)创新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核心之一就是技术创新,创新代表着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经济学家波特觉得,新兴产业形成的原因就是就是技术创新、相对成本的变化、新的消费需求出现或使某项服务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可行的商业机会,创新是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
(三)专业知识稠密性
新兴产业的发展关键一点就是知识、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需要运用到很专业的知识和高科技技术的产业,所研发出来使用的产品是人类新知识和高级技术劳动的结晶,具有专业知识稠密的特征。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信用指标体系的建立
信用指标体系是信用评价部门和评价人员从事信用评价工作的标准,也是检测信用评价结果是不是公平公正的标尺。我们可以定期的对信息进行采集,保证对风险状态了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也能提高信息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可以让评价人员能在有效的时间、准确的信息下检测。所以,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一定得在准确的指导原则下进行,要具有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公平性、合法性以及可操作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评价
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评价可以从运作能力偿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和技术先进水平7个方面来评价。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权重
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首先就是确定各种指标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其次对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最后得出最终信誉评分。常使用的企业评价中运用的指标权重,主要是依据评价人员的观点意思来明确的。虽然许多指标的权重会依据经验,根据重要性来确定,但是由于不能反应指标所含的信息量,这方法缺失了合理有效的科学性,所以会造成有的指标权重准确值忽高忽低,最终的评价结果没有完全反映企业信用状况。
三、浅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一)优化企业管理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也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战略新兴产业的猛迅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扩增,但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出现了内部管理跟不上发展节奏、员工潜能的不到深度的挖掘、分工合作不太明细等等,这时候企业就要时常的深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高自己的管理模式,在优化产品的同时才能适应内部外部的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的效益。
(二)制定多元化的风险抵挡预案
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很有才智的人无需上阵,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工作战略部署,就能够让事情获得成功。管理层也应当学习多方面的知识,运用好知识,为自己、更为企业出谋划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三)政策导向性的跟进模式
经济的发展收到政策的影响和控制,由于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企业在运营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找到政策所专注的突破口,从高效的管理能力使企业在面对市场复杂问题时迎刃而解,降低企业管理风险,从而规避信用风险。
(四)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盈利是偿还能力的前提,有关实例表明,如果企业拥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会帮助企业有强大的竞争力,这样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有了保障,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较量中,将会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增强了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提高了信用评价。
四、结语
战略性新兴产业,它的前景相当好,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在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研究和发展新兴产业,企业应当抓住这些机会,在为企业利益创收的同时增加国民收入,带动相关的产业,促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因为决定企业信用风险大小核心要素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偿还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动因培育路径及未来发展建议[J].改革与战略,2011.
[2]杨士年,沈坤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同化风险及对策思考[J].科技与经济, 2011, 24(4):92-95.
[3]夏红芳,赵丽萍.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及神经网络方法[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8(2):40-44.
[4]任永平,梅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1.
[5]赵腾飞.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月刊,2011(7):58-59.
[6]袁青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1(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