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间艺术滋养绘画思维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民间艺术;博里农民画;绘画;思维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5-0061-03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民间艺术是一种极富生活气息的艺术形式,它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生活记忆、世俗记忆。让农民画这种生动、活泼、自然的民间艺术走进美术课堂,是一种大胆而合理的尝试,一方面它更加贴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能唤起他们的视觉记忆;另一方面,农民画质朴热情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尝试“我手画我心”。
  淮安市老坝口小学是一所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指定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艺术教育。而笔者则依托博里农民画这一民间艺术,给予学生艺术的滋养。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绘画现状
  首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常改变学习场所,且要不断融入新的集体,他们内心里总有对环境变化的怯懦。例如:课堂上学生不愿意积极与教师互动,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
  其次,在美术素养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的早期教育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弱。就绘画而言,他们的构图能力弱,不敢果断落笔,绘制过程中不能大胆想象,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缺乏自信。
  二、以欣赏农民画为主的探索实践
  民间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基础,就像是美术的童年时代,是承续和保留人类童年部分观念和形式的载体,粗陶、剪纸、玩具、绘画都不可名状地保持着稚拙和童趣[1],这些因素,决定了民间艺术可以成为学生绘画思维发展的基础。
  淮安市淮安区博里乡的农民画蜚声中外。博里乡的农民在没有绘画基础的情况下,创作出了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稚拙生动的作品。绘画时,这些民间艺术可以给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以启示。
  笔者组织了骨干教师团队,走进博里乡采访当地的农民画家,选取分析了大量作品,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最终,我们形成了以“长在大地上的艺术”为主题的内容,主要包括:博里农民画、绘画里精美的花纹、博里绘画与剪纸、我身边的民间艺术。在进行主题绘画时,学生的绘画作品造型生动,色彩细腻,画面丰满且略带儿童自己的解读。学生绘画创作水平明显提高。 三、以生活共鸣为基础的思维成长
  为什么学生能够得到如此快的进步呢?
  (一)整体欣赏,在农民画主题中与记忆对话
  农民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岩画和彩陶文化,此后演变为多种民间绘画。博里农民画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既保持了农民画“原汁原味”的泥土气息,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虽然暂时居住在城市里,可是他们的生活积累和视觉经验还是以乡土风情为主。因此在教学伊始,笔者先通过视频播放一段以春种秋收、划船等乡间生活为主的视频,唤醒学生内心对家乡的记忆,在此基础上呈现多种民间艺术,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揭开课题“长在大地上的艺术”。
  笔者组织学生从内容、造型、色彩、构图等维度对农民画进行欣赏(见组图1)。他们会发现,自己离开的家乡如果用画笔表现出来便会具有艺术的美感。这样的内容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自信。
  (二)聚焦对比,以大胆稚拙的造型发展绘画思维
  农民画与儿童画一样,都保持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作者在绘画中直抒胸臆,不拘泥于现实。所以,笔者将博里农民画中夸张的人物形象的创造作为教学重点,将体会农民画特有的二维空间表现的形式作为难点。
  1.与生活对比,直抒胸臆。
  面对大量的农民画,笔者特别选取了极有创造力的绘画《挖红薯》,运用photoshop技术将画中的人物形象剥离了出来,并与真实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见组图2)。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三头六臂”的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忙碌的状态,这样的表达方式真是大胆夸张。其实作者就是在努力表现自己心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情感。
  2.与名作对比,敢于表达。
  在对人物形象进行观察、比较后,将农民画的乡村与画家夏加尔的《故乡的梦》进行对比欣赏,这是一个从粗浅感受向理性识读转变的过程。虽然都是表达自己心中的乡村,都有大胆夸张的形式,可是画家的表达方式和农民的方式明显不同。在讨论比较中,学生发现农民画中的人物和动物都是平面的,没有固定的视点,是将自己所知道的美好的东西组合起来。这样的对比欣赏和逐层深入的分析,让学生逐渐掌握了欣赏绘画作品的具体方法,使得学生的审美有了思维依托。
  (三)体验创作,将视觉对话转化为创作
  如果说学生从图片中获得了共鸣的愉悦,那么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并引导其进行创作就是将感性的认知转化为实际创作的表现。根据课前对学生生活环境的调查,田野、牛羊……对务工子女来说是最常见的景象,这些视觉经验成为他们创作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里,笔者先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将牛画出来。此时,学生创作时还是比较拘谨的。于是笔者呈现了几幅有代表性的牛的图片(见组图3),有的概括夸张,有的细腻优美。学生从一种形象的不同表现中,体会形象、表达方式及情感的关系,再次思考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并选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创作。这样的创作是建立在理性的识图、感性的体验和强烈的表达愿望之上的,学生的作品终于突破了束缚,他们敢于表达了。
  (四)课后延展,让单向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索
  这节课属于一个单元的起始篇章,主要依托农民画这一民间艺术唤醒学生的绘画自信,并让其大胆地进行表达。对于高饱和度色彩、饱满的构图的概括性提炼,尤其是农民画中必不可少的纹样内容,只是初步感受并未深入研究。而博里地区传统剪纸和刺绣流传甚广,具有深厚民间基础,因而绘画也汲取了剪纸、刺绣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俗中见雅,拙中见巧的特点。只有继续深入探索,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一民间艺术,诚如浙江师范大学李力加教授所说:“民间艺术是宏大的,一节课只能是笼统地感受体验。”為此,在本课学生创作后,笔者留下两个开放性问题:
  (1)我们的作品添加什么样的花纹会更加好看?
  (2)博里农民画和剪纸艺术的生存状态会是怎么样呢?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是植根在土地上的,它最容易唤起人们心底的乡愁。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民间艺术与学生成长之间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笔者将一直深情地守望!
  【参考文献】
  [1]罗珊珊.质朴与稚拙之美——浅析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的审美取向[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04):54-55.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教学研究室,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下,学校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打开、突破与构建,首先是思想打开,这是前提;第二是机制打开,这是保障;第三是课程打开,这是支持;第四是空间打开,这是要素;第五是关系打开,这是支撑;第六是生命打开,这是目标。最终以打开学校空间的方式创造生活与教育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打开学校;系统支持;真实浸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摘要】小学数学复习课以巩固整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为主要目标。除了使学生在复习中巩固、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外,教师还可以从HPM视角出发,让学生参与到创造性活动中去,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探究力,从而使复习课教学达到“无边界学习”的理想状态。  【关键词】复习课;探究力;HPM视角;“无边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童年的发现》;和谐;幽默感  第一次接触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作品,就发现他是个有趣的人。再了解一些他的生平,越发觉得有写这篇文章的必要。“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是《童年的发现》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而我更关注幽默风趣语言背后的智慧。学生肯定能读懂令人捧腹的故事,那怎样引导学生去感受幽默背后闪现的智慧呢?  恰逢杨九俊会长莅临学校指导教学,谈及《童年的发现》,他亦被文字感染,露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无巧不成书,有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执教了同一篇课文——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册中的第26课《水》。尽管教学的内容一致,但纵观学生的课堂表现,两节课却大相径庭。一堂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争着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另一堂课呢,课堂气氛沉闷而压抑,课堂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两节课出现了如此大的差距呢?是学生的基础不同?还是教
【摘 要】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学校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在教育现代化之路上,紧密依靠其外语和艺术两大办学特色,不断拓展学校教育国际化的视野,进而加强校本建设,推动学校的优质发展。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特色发展;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47-04  【作者简介】武和平,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江
如果从题目来看,《灰椋鸟》应该是一篇状物类文章,而事实上它是一篇叙事写景类散文。文章描写了“我”和同伴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闹林的一次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林场工人植树造林,为鸟儿创造幸福的家园的赞美,说明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这篇散文情真意切,情理相通,情趣盎然。它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在立意、构思、语言和情感等方面。选作小学语文教材,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谓“文质兼美,堪为模
【摘要】节日,是儿童习作的宝贵资源库。以节日为重要的教学平台构建儿童习作课程,对儿童的言语生命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式,使课程的实施更为有效。  【关键词】儿童;节日;习作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9-0013-02  【作者简介】倪潜梅,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江
【摘 要】初中在基础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提升初中教育水平,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重要载体。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初中学校必须丰富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真正实现初中教育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初中校本课程;课程体系;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2-0055-03  【作者简介】吴卫红,江苏
【摘 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质量。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人文特质,要在“准”“实”“研”上下功夫,做到科学架构、精准发力、精细落实、真学真研,以行政干部自身的成长,促进团队、学校的成长。  【关键词】学校管理;学校管理体制;学校行政团队  【中图分类号】G47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
【摘 要】教育是国之大计,作为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特级教师这一群体受到政府和学界更多的关注和厚爱,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特级教师一方面应不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建构并完善教学主张;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从一个人的发展到带领一群人的成长。  【关键词】教学主张;顺其自然;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4-0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