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cai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善于解题。”可见,解题是数学的核心。要善于解题,就要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挣脱“题海战术”的束缚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认为题做得越多越好,并且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于是,“题海战术、疲劳战术”在各所学校都非常盛行,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题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许多实例表明,大量单一的、重复的机械性练习,最后学生不是“生巧”,而是“生厌”,它不仅对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无所裨益,而且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正是“题海战术”的最大弊端。当然题不是不做,而是要少做、精做,做典型题、易错题。
  
  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基本要素。所谓数学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定义、性质等,它们是进行数学演算、推理、解题、论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正确思考,理清题目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只有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反之,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就会概念不清,思路混乱,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可见,如果没有基本的概念和科学的理论为前提,学生是无法进行推理论证的。如果没有基本的概念和科学的理论为支撑,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
  
  三、仔细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学生在解题时无从下手或者半途而废,往往是审题不仔细造成的。因此仔细审题这一环节不可小视。首先,学生必须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有些学生在解题时由于过于在意时间,审题时走马观花,忽略了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导致题目理解上的严重错误。其次,学生还要学会仔细审题。在审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结论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问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3.根据题目中的概念、关系及关键词,在记忆中找出相关内容。
  
  四、解题后反思
  
  解题后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最在乎答案,其实解题的价值并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在于弄清是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的,这样做的。解题后反思正是解题的精髓所在。所谓解题后反思,是指对一道数学题学生经过冥思苦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经过一系列思考后的题目,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思想和原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五、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在解题后反思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所谓一题多解是指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分析数量关系,想出不同的解法。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学生在每解完一个题目后,就会掌握很多的概念、技巧、方法,学生还可以对这些不同的解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弊端,并选择一种最佳的解法将它记录在案,以备以后使用。其实,比较各种解法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通过一题多解,学生会对各种常见方法了然于心,以不变应万变,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一题多变寻求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何为一题多变呢?就是解完一道题之后,要善于把它“改头换面”,变成为多个与原题内容或形式不同,但解法类似或相似的题目。采用一题多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应变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潜力,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相结合,能使学生的思路清晰化,方法系统化,目标明确化。
  总之,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较强的解题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必须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不可或缺的力量与源泉。在学习中学生一定要避免死记硬背的倾向,要勤分析、多思考,这样才能使解题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陆钦樾.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探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5.
  [2]杨敏智.反思——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M].云南: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
  
其他文献
<正>新加坡是一个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的城市国家,历史上也曾有过大部分国民"买不起房"的痛苦经历,但他们通过修建组屋形式,实现了为绝大多数国民提供经济适
教师在数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动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对此问题笔者谈一些看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语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因为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始终紧扣心弦,而且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高职数学教学中去。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人文素质教育渗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开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高职院校,由于有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广大任课老师似乎只有教学这一项任务。    一、数学教育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探讨、积累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德育因素德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数学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科目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学生学习新知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从
数学新课程每一章需要讲解多少课时,每一模块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具体到重点课节要怎样引导、讲授,专家都作了详细具体的讲解,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通过培训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教师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
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初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在增长学科知识的同时,不断加深对环保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在环保与数学之间没有复杂的数学公式,也没有数学逻辑演绎,但数学与环保的关系无疑是相当紧密的。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一、利用教材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现行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