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额济纳旗呼仍巴斯克-洪果尔吉乌拉地区矿规律和成矿预测

来源 :中国矿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的形成受地质条件控制,与矿产所在地区的地质发展密切相关.一定的构造环境、地质条件、成矿作用,将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成矿系列,在此系列中,矿种组合及矿点分布均有其自身规律.这些规律主要表现在成矿空间的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规律等方面,与成矿物质来源密切相关.根据区内已发现的各类矿产的空间分布、赋存特征、控矿因素和形成时间以及成矿条件等特征,划分出调查区内成矿远景区,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出下步找矿地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胶莱盆地在胶东半岛地质构造及造山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巨厚的白垩系陆相沉积是石油系统多年的研究目标.胶莱盆地南部白垩纪的岩石地层序列较其北部更为复杂,认识几经反复,其中以大盛群与王氏群和莱阳群的部分单位的关系较为突出.本次工作通过详细对比其沉积层序、相互关系、古生物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同位素年龄等因素,认为大盛群与王氏群属同一沉积层序,沉积基底相同、沉积环境相似、古生物群落时代一致,二者具有同时代、同沉积相、同岩石组合的一致性,应是一套地层,建议今后使用统一地层名称.
包头市九原区-达茂旗区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包头市经济高速发展,但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衍生出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通过收集资料、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查明包头市九原区-达茂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规模、分布及危害状况等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该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修复建议和治理措施,并为矿山闭坑后环境治理和防灾减灾提供支撑.
本文以某大型地下铲运机铲斗工作机构为研究对象,对铲运机工作过程中铲斗工作机构的典型工况进行受力分析,得到了典型工况下举升力大小,从而计算出举升油缸、转斗油缸和液压工作泵的具体参数,完成了液压元件的选型,为液压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又通过仿真软件对铲斗工作机构的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完成了液压系统的优化,验证了理论计算分析的准确性,为后续大型地下铲运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本文以某大型地下铲运机为研究对象,基于PROE三维设计软件完成了某大型地下铲运机新产品开发,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开发的铲运机性能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获得了铲运机的转向曲线和刹车距离曲线,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优化设计后完成研制,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极大地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γ射线浓度计在选矿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何标定以及如何判断安装是否合适,仍然存在问题.本文分析了γ射线浓度计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首先进行称重法取样,然后进行线性拟合,最后通过分布来判断安装是否合理并解方程确定系数.相比于传统的烘干法,该方法显著改善了标定速度,更加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工况.
CIVIL3D是应用于基础设施行业的图形设计软件,与尾矿库设计有很好的契合度.本文总结了尾矿库工程设计在CIVIL3D中的一般流程和所用到的工具面板,提出了能为设计提高效率的应用方向,分析了软件的工具特性.通过库址方案和排洪系统方案比选两个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案例,表明了CIVIL3D在尾矿库实际中的实用性,能为设计提高精度和效率,可供相关设计研究人员参考.
破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须运用系统观念加强全链条监管.本文系统梳理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手段措施,结合实践分析主要在监管力量、手段、方式、标准、协同等方面存在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监管制度、加大信用监督、夯实监管基础、健全技术标准、加强部门协同等改进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的对策建议.
按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自然资源部向地方派驻9个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局,为履行自然资源督察职责,自然资源部在部门预算中设立自然资源督察项目.本文通过梳理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局职责,结合实际工作分析部门预算中自然资源督察项目绩效指标设置情况,探讨目前自然资源督察项目绩效指标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共性绩效指标和个性绩效指标相结合的绩效指标框架构建方法,为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局编制自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不合理的回采顺序容易导致围岩变形、位移和破坏.为有效预防该类地质灾害发生,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仿真软件对猫场铝矿条带开采嗣后充填法采场回采顺序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分析采场整体和顶底板位移大小、顶板与矿柱应力分布以及整体塑性区体积大小,研究表明:方案Ⅰ(由南至北)的回采顺序最佳,该方案下采场整体位移5.396 m、顶板位移为5.853 m、地表位移为2.854 m;顶板最小主应力为0.421MPa,矿柱最大主应力为25.4 MPa;剪切破坏体积为0.628m3,拉伸破坏体积0.248m3.其中,
在自然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集中拉底爆破作业产生的震动影响底部结构岩体稳定性.利用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并鉴别出爆破和微震事件,对爆破前后监测到的微震事件精确定位.通过分析爆破前后底部结构岩体的微震活动,圈定出爆破震动范围和底部结构围岩薄弱区域.结果 表明,爆破后底部结构附近微震事件数量明显增加,距离爆破中心120 m范围内均为地压风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