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初探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c_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点,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数形结合在内的多种数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做好教学指导,从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逻辑;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通过方法渗透、思维逻辑培养、思维逻辑性等内容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任务,形成数学逻辑思维[1]。
   一、渗透逻辑思维的方法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开始接触逻辑思维的方法包括总结归纳、知识概括、数形结合等,这些逻辑思维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渗透和指导,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思维逻辑,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长方体表面积”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展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逻辑,如教师提供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可以将六个面进行分离然后让学生看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逻辑和过程,了解分解以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通过六个面的分别计算,找到计算的逻辑性,从而找到5×4(2个面)6×5(2个面)和6×4(2个面),先算六个面的面积并对计算过程进行推导,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最终找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计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2]。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与长方体的计算逻辑大体相同,在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数形结合、总结归纳的方式去推断正方体的表面积,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表面积的计算逻辑,渗透逻辑思维的方法。
   二、增加思维逻辑的灵活性
   增加数学思维逻辑的灵活性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的思维和逻辑培养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惯性思维,这种惯性对学生计算、推理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正确率,容易造成刻板、偏见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思维逻辑灵活性的设计,通过灵活性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任务,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种树问题”为例,在长100米的小路上每隔5米种一棵树,要求两端都种上树一共可以种几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在学习之初绝大部分学生的第一认知就是100÷5=20棵,这也是通常的数学逻辑计算模式,符合惯性思维的特征,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有问题。基于学生惯性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继续引申,阅读标题为什么题目强调了“两端都种上树”这个条件呢?这个条件对计算过程是否有影响呢?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集体讨论,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和实践,如可以先画10米如果两端都种上树会是几棵呢?通过操作学生发现了种了3棵,显然这一计算逻辑与10÷5=2的计算有所差异,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进一步地讨论研究,通过作图的方式找到20米、30米的种树数量并寻找规律,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增加思维逻辑灵活性的关键在于要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实现举一反三并寻找到更多的计算思维和逻辑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加学生思维逻辑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的习惯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维习惯,鼓励学生试错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中、高年级的学生数学学习已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識,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多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意识。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加法和减法的学习都涉及两个内容,同分母加减和异分母加减,计算的逻辑都是基于因数和倍数、整数、小数加减的逻辑而进行的知识迁移,在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设想:分数的计算可以从小数、整数知识迁移而来,那么运算定律是否同样适用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搜集相关的算式去佐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积极做好数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规律并对规律进行总结归纳,最终形成独立思考与主动学习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关键是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转变学生只会计算的传统思维,在计算过程中积极融入思维逻辑的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寻找规律,并不断总结、归纳、整理,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世彪.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298.
   [2]林文伟.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J].新课程,2020(25):173.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是一门诉诸形象、得益于想象的学科。结合美术教学的实际,从观察、想象、联想的角度,阐述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观察;联想;想象;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临摹、着色、捏制、剪贴等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观察、联想、想象的基本方法。因此,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一、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美术作为一门以形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其中,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强化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自身创新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增强了综合素养。   关键词:素质拓展;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素质拓展训练包含了体能拓展、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將其融入体育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素质拓展训练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学习语文一方面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有自己思考方式,出口成章,谈吐富有条理性、逻辑性,更能锻炼思维;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写作文中学会独立思考来发表学生个人的见解与认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通过眼睛来博览这万千世界,看到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斑斓的色彩,而作文的魅力就是通过文字来描述这世间百态、山河锦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作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在学校教育中也得到应用。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需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对德育管理方式进行改進和优化,提高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的工作效率。对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十
摘 要: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也开始愈发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有了更高要求。数学学科中的语言承载着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表达的重要作用,它所具有的准确性与数学学科思维的周密性、逻辑性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教育重心也在不断调整。社会各阶层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主要科目学习和学生的精神层面建设,其体能情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发展;教育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在飞速发展。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需要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加强学生的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尤其是班主任作为管理的核心,对管理质量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管理质量较低,管理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是许多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方法策略   一、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管理思想陈旧,影响管理效率   小学生年龄较小
摘 要:课堂教学与作业的统一,就是科学的讲练结合,是实现讲练相互促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作业的设计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使讲与练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使教与练形成一股力量,有效助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业   在任何学科教学中,作业都是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途径和手段。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高中生,只听不练,一定是现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时,不仅需要学生对生字词进行认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课本上的知识,知识面还可以得到拓展。为了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以及学生可以全面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也需要运用不同形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现在的学生,其中在教授学生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关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成绩的提升。而教学评价作为其中的关键阶段,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效应用各种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可以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在此,针对有效应用教学评价,驱动小学生学好数学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