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遗传代谢病诊断与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代谢病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酶、受体、载体及膜泵生物合成发生遗传缺陷,即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而导致的疾病。通过对机体血液或尿液中糖、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肉碱等物质代谢组学分析,以及细胞酶学、分子生物学与蛋白组学分析,鉴定、识别以及定量各异常指标,确定生物标志物作为诊断和治疗监测工具,同时通过蛋白组学的研究,为遗传性代谢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IgA肾病与非IgA肾病鉴别诊断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至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肾脏内科经肾脏病理确诊的患者共260例,其中原发性IgA肾病130例,非IgA肾病130例。收集包括性别和年龄等在内的28项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IgA肾病组与非IgA肾病组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9∶71和64∶66,年龄分别为37.20(21.89,53.78)、43.30(27.77,59.18)岁。将2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训练
目的构建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膀胱癌(BLCA)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下载BLCA的lncRNA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利用单因素Cox回归评估每个lnc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将经多重比较校正P值
目的探究同时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及胆固醇转运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基因异常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一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1例FH患者,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豆固醇和谷固醇含量。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基因变异情况。采用Pymol软件对基因变异
目的采用血清代谢指纹采集方法筛选肺癌相关差异调控代谢物,为肺癌诊断提供候选标志物。方法在上海长海医院开展队列入组工作,共纳入2021年1月27日至6月4日的228例受试者,其中包括初诊确认肺癌患者97例和健康体检人群131名。根据标准流程采集入组队列血清样本,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将入组队列分为训练集和完全独立的验证集。采用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对血清样品进行代谢指纹图谱采集。对训练集样本年龄、性别进行质量控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血清代谢指纹图谱的诊断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
目的评估血浆外泌体源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64910在胃癌中的诊断效能,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30例慢性胃炎患者(疾病对照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胃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治疗前收集患者血液标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3组对象血浆外泌体中hsa_circ_00649
目的探究直接法测得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水平低于空腹水平的原因。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的85名受试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取受试者空腹和进食后2、4h的血清样本,分别用直接法和磁共振波谱技术(NMRS)检测样本的血脂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水平。用Friedman双向秩方差分析和韦氏配对符号秩次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血脂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PCSK9水平与脂蛋白颗粒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直接法检
目的评估自动化磁珠法提取儿茶酚胺代谢物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的性能。方法方法学评价类研究。参考CLSIC62-A、《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临床检测方法的开发与验证》等指南,本研究评估使用磁珠法提取血浆中儿茶酚胺代谢物3-甲氧基肾上腺素(MN)、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和3-甲氧基酪胺(3-MT)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的线性、定量限、回收率、精密度以及基质效应等,并收集132份临床剩余血浆样本,同时使用磁珠法和传统固相萃取法2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经LC-MS/MS测定后比较2
鉴于目前一代测序通量低,二代测序读长短的限制,一种新的克服上述缺点的技术应运而生。基于纳米孔的三代测序技术不依赖DNA聚合酶的链式反应,通过识别电信号判别碱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挑战。目前在在感染性病原、传染病防控、遗传变异及肿瘤诊断等方面有诸多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一种驱动人工智能(AI)的网络框架,其中采用经典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胚胎质量评估可进行固定时间节点胚胎细胞计数和图像识别;采用全连接的深度神经网络(DNN),胚胎图像识别准确度提升,适用于较高硬件配置以及需要整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预测;残差网络通过增加层数提高准确度并通过跳跃连接解决梯度消失问题,实现动态胚胎评估。贝叶斯网络(BN)机器学习擅长推理,在条件缺失情况下可通过推理弥补数据不足,可结合临床复杂信息进行综合预测评估;支持向量机(MLP)机器学习存在梯度消失与爆炸,容易丢
核磁共振波谱是代谢组学的主要分析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和非侵入性等优点,通过监测机体代谢物的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机制,能够在疾病诊疗中发挥作用,但其临床应用尚未普及。近年来,代谢组学在肿瘤中的应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围绕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和肿瘤代谢组学,着重介绍基于该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在肿瘤早期筛查、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肿瘤代谢组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