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BCAT4基因突变株幼苗对PEG模拟干旱胁迫的响应

来源 :西北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oqiang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水稻野生型‘日本晴’(NIP)及其BCAT4基因突变体bcat4-1为材料,在苗期进行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分析其对幼苗形态、生长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探究BCAT4基因在水稻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20%PEG处理后野生型NIP幼苗叶片中BCAT4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0 d),复水后幼苗存活率显著高于突变体bcat4-1。(2)20%PEG处理后,两水稻材料幼苗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抗氧化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且突变体bcat4-1中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NIP。(3)两材料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及相对电导率随胁迫处理天数增加而上升,且bcat4-1均显著高于同期NIP。(4)在20%PEG处理后,两水稻材料间根系各形态、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差异均小于相应叶片。研究发现,BCAT4基因突变加剧了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抑制了地上部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及抗氧化酶活性上升的幅度,促进了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积累以及相对电导率增加,从而降低了水稻的耐旱性。
其他文献
竹节桩侧壁设置有凸肋,理论上比同截面管桩有更大的桩土摩阻力。文章针对某办公楼项目中采用竹节桩时,工程桩检测时单桩承载力只有估算值80%左右的情况展开分析,并与邻近项目数据及规范要求作了对比。由于常武地区工程对竹节桩的应用经验不足,勘察报告中提供的预制桩参数偏高,因而未能实现理论上的异形截面的摩阻力增大效应,基础设计时的单桩承载力取值应以设计前进行的静载荷试验结果为准;竹节桩沉桩过程对桩周土体扰动程
非洲职业教育落后已经成为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使得发展职业教育成为非洲教育的现实需求。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非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挑战。从解析非洲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入手,阐释了中国参与推进非洲职业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势,以及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成效,并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给出了破解难题的策略与建议。
目的:分析评价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12月的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中国生物医学、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中关于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从中获取相关数据及资料,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共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8篇文献,共1 347例患者。温针灸疗法在总有效率、面部
在软土地区,常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及管桩等施工效率低,钢筋接头焊接质量难控制,更易遭受地下水侵蚀而降低耐久性。通过机械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作为一种离心桩,桩身侧壁设置横向或纵向肋,经过结构构造优化更容易抵抗外部侵蚀,可有效提高桩身耐久性,且同规格情况下抗拔承载力更高、综合单价更低,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近年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其主要涉及三大板块,六大素养和十八个要点,“审美情趣”是其中涵盖的要点之一,是指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和技能等内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方面的基本能力、意识素养。此外,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其用精粹凝练的语言、饱含情感的形象、含蓄深远的意境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蕴藏着文学经典之美,这使古诗词教学有一定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美是一种
本文以“格物致知”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综合绘画中的材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践为主要落脚点,对综合绘画的历史渊源、综合绘画中材料的演变进行梳理与总结。在当今社会,各种的绘画观念、技法与形式层出不穷,但综合绘画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材料融合的无限可能性可以使画面更加出色,因此近些年来综合材料绘画也得到了更多当代艺术家的重视。所以对综合绘画中材料的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一些国外、国内艺术家的分析
期刊
近年来,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太阳能凭借其分布广泛、易得易用、清洁绿色的特点被人们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光伏(Photovoltaic,PV),一种基于半导体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在能源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类光伏发电系统迅猛发展,催生了对光伏系统,尤其是大型光伏系统进行精细化运行维护(Operation and Maint
目的 探究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实施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纳入我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内8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8例给予右美沙芬口服液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疾病临床控制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高达95.2%,对照组仅78.9%,且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间/夜间咳嗽症状、咳痰症状积分较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