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综合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章理解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从而促进小学教学对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61-01
很多小学生语文素养较差,读写能力不强,导致小学生口语表达不清晰,作文空洞无力。他们的語言组织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正处于学习发展的阶段,所以他们不能做到对一篇文章自主的消化、理解,作文能力也因此被限制。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学的进程,笔者就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来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教学方式进行讨论。
1.精细化阅读,提升写作技巧
很多小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写作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空洞无力。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领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精细化阅读来强化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通过精细化阅读课文,来增强作文技巧呢?笔者认为第一步要读懂字面意思,教师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再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题目的意思在文章中的表达,以及表达的方式、顺序。通过细读课文,培养小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通过对课文中作者的表达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能力。
例如,在进行《黄果树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小学生通读全文,解决生僻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文章中描写的瀑布的壮美。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寻找关于瀑布声音的描写。有学生找到:“最后像潮水般涌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一句。教师说道:“对,这是瀑布的声音,声音很大,很干净,也很美。但是同学们知道,海水涨潮时声音是非常大的,作者写瀑布的声音,用海水涨潮的声音作比喻,说明作者听到的瀑布的声音也很大。又说:‘盖过了人喧马嘶’,瀑布的声音比很多人声音还大,比马在耳边嘶鸣的声音还响。我们写声音或者其他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和其他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写作的。”除此外,教师还对“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写下来”等句进行了精细化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们的写作技巧。
2.粗略化阅读.增加写作素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教师应该领导小学生进行文章文体、内容的引申阅读。粗略化阅读,是由教材中的文章,引申出具有类似特征的课外文章,和上面的精细化阅读并无冲突之处。在不改变原有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补充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或者提供不同作家的文体相同的作品,为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有效为小学生的作文增加仿写素材。
例如,在进行《桂林山水》的教学后,教师为学生们准备了《狼道》一书中的部分内容,打印分发给学生阅读。《狼道》中作者对草原的景物和人物进行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可以帮助小学生看到更多记叙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帮助小学生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的写作增加了大量素材。
3.读与写结合,增强读写能力
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将读到的文章内容,转化成自己内心的意境,从而更好地运用文字表达意思、感情。读写融合的教学方法,是为了促进小学生深化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做到语文的“接收”与“表达”相融合的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有效增强读写能力。
例如,在进行《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教师在结合学生发展的生理性、心理性基础上,引导孩子能够体会文中表达的孩子体会到的爸爸妈妈对其深切的感情。这篇课文,情感表现真切,轻易打动孩子们的内心,能帮助孩子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关于这篇文章的阅读,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而写作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学完本课后,要写一篇关于《可贵的沉默》课文的读后感,将自己对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体会通过文字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提高通过文字表达感情的能力。又如,教师对《童年的发现》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学生好像在读和自己相似的学生的故事。在读完课文,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后,教师同样让学生们勇敢地写出自己的幻想。结果学生们写的作文充满童趣,又富有惊人的想象力,学生们顺利地用文字表达除了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由此可见,读写结合,不仅是文字的结合,更是思想感情的融合与表达,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在读写并行的锻炼中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小学生培养和提高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小学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以及自身的教学素质,为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和提高做充分的准备。并充分运用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佳丽.让读写美丽相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链接点的探寻[J].名师在线,2018(34):9-10.
[2]田丽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以读引写”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8(21):9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61-01
很多小学生语文素养较差,读写能力不强,导致小学生口语表达不清晰,作文空洞无力。他们的語言组织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正处于学习发展的阶段,所以他们不能做到对一篇文章自主的消化、理解,作文能力也因此被限制。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学的进程,笔者就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来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教学方式进行讨论。
1.精细化阅读,提升写作技巧
很多小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写作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空洞无力。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领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精细化阅读来强化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通过精细化阅读课文,来增强作文技巧呢?笔者认为第一步要读懂字面意思,教师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再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题目的意思在文章中的表达,以及表达的方式、顺序。通过细读课文,培养小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通过对课文中作者的表达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能力。
例如,在进行《黄果树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小学生通读全文,解决生僻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文章中描写的瀑布的壮美。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寻找关于瀑布声音的描写。有学生找到:“最后像潮水般涌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一句。教师说道:“对,这是瀑布的声音,声音很大,很干净,也很美。但是同学们知道,海水涨潮时声音是非常大的,作者写瀑布的声音,用海水涨潮的声音作比喻,说明作者听到的瀑布的声音也很大。又说:‘盖过了人喧马嘶’,瀑布的声音比很多人声音还大,比马在耳边嘶鸣的声音还响。我们写声音或者其他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和其他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写作的。”除此外,教师还对“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写下来”等句进行了精细化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们的写作技巧。
2.粗略化阅读.增加写作素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教师应该领导小学生进行文章文体、内容的引申阅读。粗略化阅读,是由教材中的文章,引申出具有类似特征的课外文章,和上面的精细化阅读并无冲突之处。在不改变原有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补充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或者提供不同作家的文体相同的作品,为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有效为小学生的作文增加仿写素材。
例如,在进行《桂林山水》的教学后,教师为学生们准备了《狼道》一书中的部分内容,打印分发给学生阅读。《狼道》中作者对草原的景物和人物进行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可以帮助小学生看到更多记叙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帮助小学生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的写作增加了大量素材。
3.读与写结合,增强读写能力
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将读到的文章内容,转化成自己内心的意境,从而更好地运用文字表达意思、感情。读写融合的教学方法,是为了促进小学生深化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做到语文的“接收”与“表达”相融合的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有效增强读写能力。
例如,在进行《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教师在结合学生发展的生理性、心理性基础上,引导孩子能够体会文中表达的孩子体会到的爸爸妈妈对其深切的感情。这篇课文,情感表现真切,轻易打动孩子们的内心,能帮助孩子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关于这篇文章的阅读,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而写作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学完本课后,要写一篇关于《可贵的沉默》课文的读后感,将自己对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体会通过文字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提高通过文字表达感情的能力。又如,教师对《童年的发现》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学生好像在读和自己相似的学生的故事。在读完课文,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后,教师同样让学生们勇敢地写出自己的幻想。结果学生们写的作文充满童趣,又富有惊人的想象力,学生们顺利地用文字表达除了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由此可见,读写结合,不仅是文字的结合,更是思想感情的融合与表达,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在读写并行的锻炼中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小学生培养和提高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小学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以及自身的教学素质,为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和提高做充分的准备。并充分运用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佳丽.让读写美丽相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链接点的探寻[J].名师在线,2018(34):9-10.
[2]田丽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以读引写”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8(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