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藏在淡淡的记忆里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ms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老师在班级里给我们上了《走进琦君》专题阅读。渐渐地,我对琦君——一个温州籍女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家,我在书架里搜寻着,如蜜蜂采蜜一般,找寻着琦君的书。书架上,《粽子里的乡愁》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等着我去采撷。封面是浅浅的橙色,一下子就让人有种怀旧的感觉。翻开目录,“故乡情怀”、“千里怀人”、“儿时有味”、“浮生小记”、“宠物良伴”一个个章节映入眼帘。很显然,琦君是将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怀想,对童年的回忆,都藏在了她的文字里。
  这本书里,我对《粽子里的乡愁》这篇散文印象特别深刻。仍然记得,课堂上,老师让我们第一遍读时的那种欣喜。因为,我们可以在文章里读到那么多熟悉的味道:豆沙粽、火腿粽、猪肉粽、灰汤粽……令人最最欣喜的是白米粽。我知道,只有温州才有那么多种类的粽子,只有讲温州话的地方,才有如此特色的白米粽。我的妈妈是宜山人,每逢端午節,她总是要回宜山去买白米粽,然后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如今我们居住的灵溪的大街上从来看不见白米粽的踪影,妈妈爱吃白米粽,是因为它有故乡的回忆吧。读到这个细节,我一下子被文中的“粽子”吸引了,被“粽子”背后的画面、情感感动了。琦君,12岁跟随父亲去了杭州,温州对于她,就是心底最深的思念。
  回家后,我再次阅读《粽子里的乡愁》。这回,我不仅看到了家乡的美味,还看到了文字背后淡淡的思念和乡愁。透过隐隐的粽香,我仿佛看到琦君的母亲蹒跚着行走在潘宅大院,忙前忙后;偶有乞讨的路人经过,她总会让琦君为他们送上一两个热气腾腾的粽子。时间流转,岁月交替。六七十年后,远在美国的琦君独坐窗前,她依然会想起故乡的一切,想起最最思念的母亲。
  在这本散文集里,除了《粽子里的乡愁》外,其他的文章也是如此。琦君总是借物抒情,将自己淡淡的乡愁融于回忆之中,融于叙事之中。比如,《水是故乡甜》,从矿泉水着笔,引发对家乡山泉水深深的怀恋,这样的笔调一下子就带人走入了思念之中。
  的确,游子在外,永远忘不了生她养她的故乡。乡愁,是游子们笔下永恒的主题。对于张籍来说,乡愁是“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犹豫;对于王安石来说,乡愁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对于纳兰性德来说,乡愁是“山一更、水一更,身向榆关那畔行”的一路飘摇;对于琦君来说,乡愁是“藏在文字背后淡淡的记忆相册”中的回首。
  乡愁,总是藏在淡淡的记忆里……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星海学校 指导教师:杨克谋
  吉吉工作室
  对于初中生来说,乡愁是一种过于深邃的伤感,幸好有如诗的文字结集成书,阅读、感怀、思索,于是思乡之愁也就从琦君的笔端流入了小作者的心中。
  作文里既有《粽子里的乡愁》中情景的描绘,也有小作者生活中场景的应和,一只白米粽,既牵着琦君千山万水外的思念,也引着妈妈每逢佳节时的乡情,两相对照,数十年光阴流去,乡愁却依然盘桓在每个温州人的心中,不离不散,于琦君,是数不清的梦回故里,于母亲,是久久盼望的亲友重逢。
  从好奇琦君,到阅读《粽子里的乡愁》,再到文末思乡者的佳句集萃,文章意境层层递进,情感渐深,乡愁借着文字之美流淌而出,感人肺腑。
  【适用文题】故乡之忆;小村的思念;味道·家乡……(小风)
其他文献
有一种爱我一直没注意到,因为它太细微简单了,简单到我常常忽略,可发现后却又是那么的感動。  ——题记  冬日午后的阳光,有种别样的温暖,怎样都晒不够。我搬了把椅子到阳台上,享受着冬日暖阳。过了一会儿,奶奶也把椅子搬了过来,不仅是椅子,还有一大篮子的鞋底和布料。她又要开始做鞋了。  奶奶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戴着一副金色边框的老花镜,长满老茧的手灵活地把棉絮塞进那两片布里,又缝了起来,宛如一只蝴蝶在上下
自古便有白居易的“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乐曲之美,美于音,动于琴。二胡如高山流水般,一曲而终,余音绕梁。这便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的童年,没有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想象,没有鸠车竹马、天真烂漫的生活。只有二胡,是我不肯放下的珍藏,构成了我难以忘怀的童年。  “二胡想要奏曲,轻而易举。但真正要动情,不仅仅是走心,更重要的,是你的初心。”爷爷抚摸着二胡,慈祥地看着我。我的思绪飘向了三年前,
【模拟金题】  请以“我与______共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思路导引】  文题中的第一处空白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或物,比如父母、师长、同学、朋友、小动物、饰品、食物、景观等;还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思念、梦想、诚信、谦虚、诚实、忍让、耐心、宽容等。与“我”并列,表示二者的紧密关系
八月。门前的桂花碎了一地。  该迁的迁了,该搬的搬了。爷爷奶奶住在了高岚路边的民房中,外公外婆把矾矿边的老屋卖了。古老的、破的、旧的都静静留在了镜子的另一端,在单面镜中,模糊的影像又逐渐清晰……  顺着沥青和石粒铺成的路向北走,过了那座石桥,便是矾都的老巷子。熹微的光轻柔地吻着屋顶上长满青苔的瓦片,映出层层的黄晕,给贴满小广告的灰墙抹上一层亮色。一种旧时光的温暖射入树叶间的罅隙,透过潮湿的木质窗棂
美好总像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摊开还是紧握,终究会流淌干净,一滴一滴。一不留意,便走了很远的路,再回眸,路边花开正盛,前方阳光正好。  ——题记  在努力拼搏的日子里,老家是一种回忆。人流穿梭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一个声音,瞥见一处景色,让人不禁停下匆忙的脚步。  今日步行回家,听到有人在唱锡剧。心咯噔一下,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尘封在记忆的深处,而如今,已被同样覆满灰尘的钥匙打开。  
春草、夏阳、秋风、冬梅,不同的事物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美,可以穿越流光,穿越时空,悄然绽放。  ——题记  流年静美,岁月无恙。  四季不断更替,沉淀下多少轮回。坐在书桌前,呷一口幽香的清茗,抬首望云卷云舒,俯首看花开花谢。随手翻开手边的一部散文集,细细品味,思绪便随着窗外斜落的一抹暖阳,渐飘渐远……  触摸到温暖的书页,心头似乎一颤。不经意瞥到窗外一株经风雨洗礼后盛开的君子兰,似乎才发觉
【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瞬间,也拥有丰盈的过去。  (2)突破,意思是打破,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瞬间”或“突破”。 【文題解读】  从导语来看,“瞬间”,强调的是一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这是从时间上对选材作出限定,要求
不久前,巴西桑坦德银行宣布,计划在2020年成立巴西第一家无塑料银行。“无塑料银行计划”将首先从抵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开始,如一次性塑料杯和塑料瓶等,逐步实现全面无塑料环境。从巴西到全球各地,人类与塑料的“战争”愈演愈烈。  联合国有关报告指出,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800万吨塑料制品被丢弃到海洋中,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
秋天,是诗意的季节,也是伤感的季节,而对鸿雁来说,这应该是一个用自己的行为书写豪情的季节。蓝天当画布,自己的翅膀和身体就是画笔,在辽阔高远的蓝色画布上飞翔,一幅流动的画面就呈现在世人面前。儿时的我,就是这幅画的痴迷粉丝。  那时,秋进入了煞尾阶段,落叶满地,空气中漂浮着明净悠远的气息,我经常呆呆地立在草坡上,听空中飞翔的大雁的叫声,觉得它们好辛苦。但它们还是那样热情十足,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
卢照邻是初唐著名诗人,可他年轻时却对医学很感兴趣,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卢照邻迫切地想从孙思邈那里学到真本事,以便早日出师治病救人。然而,师傅好像一点儿也不着急,每天一大早,只是慢悠悠地从米缸里数出10粒米,然后选出其中的3粒交给他,让他一边用3个手指按住不停地捻米,一边背诵《千金方》《摄养论》等医学书籍。  一开始,卢照邻还能按照师傅的要求用心捻米背诵,但时间一长他便失去了耐心。实在烦闷的卢照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