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为宗旨的应用韩语专业语言技能与职业能力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应用技术型大学高职专业的本质特征、办学定位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应用韩语专业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并对今后应用韩语专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应用韩语专业;职业能力;订单培养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高职专业的本质特征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在全国已经开始全面运行,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两种对接形式。从高职院校来看,由于学生的入校分数低,在校时间短等特点,在应用和技术方面应该明显区别于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技术要求等方面都应该制定比较详细具体的方案。就高职应用韩语专业来讲,区域地位起主导作用,丹东是以第一和第三产业为主要特色,以美丽的山水为区位,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特殊的经济结构,形成与朝鲜和韩国经济往来的优势。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高职专业的办学定位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落实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层面,在办学定位上应该立足辽宁省,主要围绕丹东经济发展,丹东主要是以招商引资、商务会展和旅游观光等为主要特色的第一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沿海城市。在这种区位条件下,丹东大部分人力资源中都有韩国语(朝鲜语)人才的参与分工。所以服务业、旅游业、物流行业等应该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长线专业和重点优势专业。另外,服装业和美容专业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优势专业。
  三、探索应用韩语专业的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目标
  (一)办学模式高职院校要实行开放式办、多元化、灵活的办学模式。要适应持续发展的岗位职业和市场经济变化,积极寻求合作办学伙伴,并不断开拓市场。应用韩语专业应该结合地域化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中心,寻找与专业对口、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机构进行联合办学。创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利互赢的办学模式。目前我们专业已经与四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包括酒店、服装、民俗文化、人力资源等行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国内外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高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突出实用性。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培养理念,建立灵活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具体、综合的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探索高职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既能学好韩语语言知识,又能掌握高素质专业技能,还能高质量就业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四、“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教师具备“双师双能型”素质,要既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际操作技能。要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利用寒暑时间派老师去涉外机构、韩资企业等单位挂职锻炼,了解实际工作的操作流程,熟悉技术岗位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取向。为贴近实际工作的运作,突出专业特色,也可以直接从韩资企业、酒店、美容院、贸易公司等单位聘请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承担高职院校的具体教学和实训、实践等任务。
  五、今后专业建设发展思路
  (一)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技术型大学应具有以就业为主的人才培养导向;以职业导向为主的专业设置;以专业性和实践性为主的课程设置。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了解应用韩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将行业的需求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二)构建国内外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1.构建2+1+2国际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韩国同等办学层次的高校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在国内学习两年的基础语言技能,到韩国学习除了语言之外的专业,如旅游、酒店管理、商务、医疗服务等专业,由韩国高校与国内企业进行订单培养,到国内外各企业就业。在韩国完成一年语言及相关专业学习之后,还可以继续深造,进行专升本或本升硕的学习。我们专业正积极与韩国大邱科学大学协商、洽谈,建立2+1+2国际化订单人才培养,该校设立酒店、医疗、美容、沟通与交流突出职业能力等专业,并考取相关的咖啡师、美容师、形象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完成学业后,可直接在韩国就业或进行专升本。
  2.构建2+1国内订单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的基础语言技能,大学三年即在学校最后一年将课堂语言学习搬到工作实习一线,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去感知。用人单位可以给学生安排顶岗实习锻炼,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的工作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
  (三)构建模块融合课程设置体系。1.就应韩专业来讲,区域地位起主导作用,丹东是以第一和第三产业为主要特色,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特殊的经济结构,形成与朝鲜和韩国经济往来的优势。根据地域特点和经济结构对人才的需求,构建模块式的课程体系。韩国语专业与服装、旅游、餐饮、文秘等相结合,构建语言技能模块、经贸实践模块、韩企办公管理模块,涉外服务模块等。
  2.可以通过和企业洽谈协商,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对应的专业课程,也可以进行订单式、分方向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开设诸如《酒店韩国语》《导游韩国语》《办公文秘韩国语》《商务韩国语》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使学生未来的就业有针对性。
  3.用人单位可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到教学环节中来,指导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实训等教学任务。教学上需要与时俱进,跟上企业、社会发展的步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学校周边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企业相关的信息,逐渐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知,让学生做好就业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吴仁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需要解决六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4,5.
  [2]王洪,高林,杨冰.应用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J].职业与教育,2006,4.
  [3]申延子,谢梦,王洋.创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
  [4]朱爱云.高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韩朝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方法就是情感教育,目前高校对思想理论教育比较重视,但是缺乏感情交流,没有将情感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对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施办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69-01  一、
近年来,成都在加快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将服务外包作为重点新兴产业加以大力推动,实现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3到5年是成都服务外包产业顺势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相比较而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发展本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对我国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
摘 要:高校图书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层次。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专业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文化素质,并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和高校的信息处理能力,以此应对现代高校图书管理的实际和需求。为此,需要从多角度着手切实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员工作能力。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员;素质需求;业务能力  一、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现实状态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研究的服务
摘 要:自媒体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效性流失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听课率低,主渠道信息失灵,学习伪高效等方面。为控制有效性流失,教育者应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着手,改变“硬灌输”模式,一手进行供给侧改革,提升主体素养,一手把握需求侧需要,实施精准投放,才能化危为机。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性流失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效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