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设计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g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易出现裂缝的问题,从结构设计方面对产生裂缝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裂缝控制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裂缝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Abstract: in view of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cracks from structural design problems, various factors of cracks ar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methods of crack control.
  Key words: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crack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在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方面比预制板优越得多,但是楼板裂缝不断增加。大多数消费者对楼板裂缝缺乏必要常识,统视裂缝为有害,担心楼板裂缝会引起建筑物倒塌,反应极为敏感。
   1楼板裂缝种类
   1.1温差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
   1.2结构裂缝
   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裂缝等。
   1.3构造裂缝
   PVC管处混凝土厚度减薄,容易出现裂缝。
   1.4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
   2楼板裂缝形式
   2.1   45°斜裂缝
   该裂缝常出现在墙角,特别是房屋东西两端房间,呈45°状。
   2.2   纵横向裂缝
   该裂缝一般出现在跨中、负弯距钢筋端部、PVC电线暗管敷埋处。
   2.3长裂缝
   一部分房间预埋PVC电线管的板面上出现裂缝,裂缝宽度达0.2mm~0.3mm左右。这种裂缝仅在楼板表面出现,板底无裂缝。
   2.4不规则裂缝
   裂缝出现部位形状无规则,或散状或龟裂状。一般发生在房屋东西两单元、阁楼顶层部位。
   3 结构设计方面原因
   3.1近代国际上结构的设计原则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必须满足两种状态的要求:①承载力极限状态,以保证结构不产生破坏,不失去平衡,不产生破坏时过大变形,不失去稳定。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以确保结构不产生超过正常使用状态的变形、裂缝及耐久性、振动及其它影响使用的极限状态。目前人们对第一极限状态已给于足够重视并严格执行,而对第二种极限状态却经常被忽视。
   3.2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各种受力体系分析,无论是按单向板设计还是按双向板设计,是单跨还是多跨连续板设计;无论是板端支承在砖墙上还是支承在过梁或剪力墙内,受力状态考虑都是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按弯矩配置抵抗正、负弯矩的受力钢筋)、板平面的受剪变形。即使是考虑板端嵌固端节点产生弯矩,也只是考虑板平面弯曲或屈曲所产生的应力。在楼板受力体系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构件之间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分配内力、协调变形,根本没有考虑。
   3.3目前不少设计人员只按单向板计算方法来设计配置楼板钢筋,支座处仅设置分离式负弯矩钢筋。由于计算受力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单向高强钢筋或粗钢筋使混凝土楼面抗拉能力不均,局部较弱处易产生裂缝。部分设计人员对构造配筋,放射筋设置不重视或不合理,薄弱环节无加强筋。
   3.4 结构设计对板内布线引起裂缝的构造考虑不够。住宅电器、电信快速发展的今日,现浇楼板内暗敷PVC电线管越来越多,甚至有些部位三根交错叠放,两根管交错叠放更为普遍。PVC管错叠处板的抗弯高度大大降低,从而减弱了板的抗弯性能。
   3.5对开口楼板,特别是开洞口比较大的双向板,设计时往往只考虑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洞口四周加强配筋。由于纵向的受力钢筋被切断,而忽视了板与墙体或板与梁的变形协调问题。这时如墙或梁的刚度较大,板的孔边凹角处未必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开洞板易发生翘曲。
   4结构设计控制措施
   4.1工程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变形。如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等,此类因变形引起的裂缝几乎占到全部裂缝的80%以上。在变形作用下,结构抗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当抗拉应力超过设计强度时,应验算裂缝间距,再根据裂缝间距验算裂缝宽度。
   4.2现浇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10mm(厨房、浴厕、阳台板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有交叉管线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
   4.3楼板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增加其握裹力,不宜采用光圆钢筋。分布钢筋与构造钢筋宜采用变形钢筋来增加与现浇混凝土的握裹力,对控制楼板裂缝的效果较好。
   4.4设计时注意构造钢筋的布置十分重要,它对构造抗裂影响很大。对连续板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应采用上、下两层连续式配筋;洞口处配加强筋;对混凝土梁的腰部增配构造筋,其直径为8mm~14mm,间距约200mm.
   4.5屋面层阳角处、东西单元房间和跨度≥3.9m时,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跨度≥3.9m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跨度<3.9m的现浇楼板上面负弯矩钢筋应一隔一拉通。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3,且长度不小于2.0m,每一转角处放射钢筋数量不少于7根,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4.6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特殊情况须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或高强度等级水泥时,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和加强浇水养护,便于混凝土凝固时的水化热释放。
   4.7在预埋PVC电线管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PVC管要有支架固定,严禁两根管线交叉叠放,确须交叉时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塑料接线盒,以防止塑料管在管线交叉对混凝土厚度削弱过多。在预埋电线管上部应配置钢筋网片,(4@100mm宽度600mm)。若用铁管作为预埋管时,宜采用内壁涂塑黑铁管,一方面既能保证黑铁管(不镀锌钢管)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同时也有利于穿线和不影响混凝土的计算高度。
   4.8后浇带处理
   (1)后浇带应设置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部位,一般应从梁、板的1/3跨部位通过或从纵横相交部位或门洞口的连梁处通过。后浇带间距不宜超过30m.
   (2)后浇带宽度为700mm~1000mm,板和墙钢筋搭接长度应不低于45d,且同一截面受力筋搭接不超过50%.梁、板主筋不宜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性。
   (3)后浇带浇筑时间不宜过早,以能将混凝土总降温及收缩变形完成一半以上时间为佳。从目前混凝土的收缩量来看,估计3~6月方能取得明显效果,最短不少于45天。在苏州这样软土地区,后浇带浇筑时间应在主体封顶以后,方可有效地释放沉降的应力。
   (4)后浇带中垃圾应清理干净,接缝应密实,新老混凝土界面用1:1水泥砂浆接浆。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以防止新老混凝土界面產生裂缝。
   (5)后浇带混凝土接缝宜设置企口缝,混凝土浇筑温度尽量与原老混凝土浇筑时温度一致。
   5结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只有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才能大大减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可能。
其他文献
【摘要】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随处可见,混凝土建筑都是带裂缝工作的,裂缝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最常见的通病。裂缝的产生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加速了水的渗透进而对内部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从而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严重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分析了常见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探讨了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建筑技术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并且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排水管道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排水管道工程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使用功能的好坏,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城市防涝及地下水和土壤被污染的生态问题。因此,加强对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控制,对消除工程质量缺陷,确保排水管道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市政、排水、质量、控制  Abstra
摘要:该文阐述了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相关概念及目前地形测量的测绘自动化技术,并探讨了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地形测量测绘技术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lated concept of topographic survey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topographic surve
摘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行工程监理制以来,工程建设监理在建设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质量、有效地控制了建设投资和施工进度。工程建设监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智力密集型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技术服务,被社会上越南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1996年末,建设部发布了《建设工程监理规定》,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 监理模式; 监理取费;对策  Abs
摘要:在公路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公路施工企业要想在投标中立于不败之地,中标得到工程,然后又要从承包工程中赢利,就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主观条件与客观因素、研究投标策略,确定投标方法。本论文从几个方面分别就公路工程投标报价的编制技巧和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公路工程 投标技巧 报价策略  Abstract: In the highway project bidding activities, roa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迅速提高,结构体系各式各样,高层建筑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下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设计经验,以达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 基础埋深 底部嵌固端 高宽比 不规则性 偏心距 开洞 连梁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ousl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商品房的厨卫间渗漏投诉已成重点、难点,作者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通过亲身体会,对如何杜绝或减少厨卫间渗漏的质量通病,分析了原因,提出了防治要点。  关键词:质量通病;渗漏;防治措施;控制;旁站;共同努力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ruction boom, real estate in the kitche
摘要:在分析高路堤沉降特点的基础上,对沉降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系统研究了曲线拟合法、灰色系统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反分析法、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以及皮尔-遗传神经网络法等多种高路堤沉降预测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为准确预测高路堤的沉降量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 高路堤;沉降预测;原理;应用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es the hig
摘要:嵌固端为力学概念,即约束所有自由度。嵌固端对高层建筑结构模型简化准的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所在位置并对其在构造和配筋方面加强,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层建筑嵌固端 地下室顶层 刚度比基础埋深   Abstract: the fixed end for mechanical concept, i.e. all th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