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服务策略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针对当前国内外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版权及利益分配存在矛盾、技术平台开发滞后、资源同质化严重等现状,详细阐述图书馆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的优势,并以金陵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为例,提出通过专项申报弥补经费缺失、开展跨界合作提供多样资源、开发移动平台改善用户体验、加强营销推广资源利用等策略,为图书馆界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开放教育资源 在线课程 跨界合作
  分类号 G250.7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4.008
  The Strategy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Library: Taking the Jinli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Ma Ji, Yang Jie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policy suppo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opyright and interests, the la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the serious homogenization of resourc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in Jinli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that use special declaration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funds, carry out cross-border education to provide diverse resources, develop mobile platform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and strengthen the use of marketing promotion resourc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Keywords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line course.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0 引言
  在對开放教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必要从开放资源谈起,了解其定义及范畴,从而有利于本文对研究对象的精准定位。开放资源是在开放获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各类资源的总称,近年来开放资源的类型和数量还在不断地拓展[1]。一般而言,其包含开放期刊、开放图书、开放会议论文、开放数据、开放科学软件与工具、开放专利标准、个人学术页面等资源[2],而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则是开放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UNESCO指出:开放教育资源是存在于公共领域或带有开放协议的任何类型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允许任何人合法且自由地复印、使用、改写和共享,类型从教科书到课程、讲稿、作业、试卷、项目、视听资料和动画等等[3]。开放教育资源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德国图宾根大学启动图宾格互联网多媒体服务器计划,发布了在线讲座视频,成为第一个在网上公开课件的大学。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件计划(Open Course Ware Initiative, OCW)”,引起全世界关注。2008年加拿大学者戴夫·克莱尔(Dave Cormier)和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提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这一概念。2011年,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三门免费在线课程吸引总计约30万人注册。2012年,随着MOOCs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Udacity、Coursera、edX三大平台也随之出现,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4]。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可扩展的特性使得民众不受时空限制即能接受教育,其建设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英国著名的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推出了未来学习(Futurelearn)、德国推出了“我的大学”(Iversity)、欧盟推出开发教育(OpenupEd)、法国推出了“法国数字大学”(France Universite Numerique)、澳洲建立了 “开始学习”(Open2Study)网络平台、印度有“卡特教育”(EduKart)、日本则有“学校”(School)[5]。2014年2月,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开展MOOCs服务,面向大众提供线上开放课程,正式开启了公共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先例。
  1 国内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利用现状及问题
  1.1 国内现状
  开放教育资源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3年,在美国IET和Hewlett基金会的共同资助下,中国部分大学及广播电视大学组成联合体——中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CORE)。多年来,CORE从美国引进了数量众多的开放资源进入到中国,让我国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并感受到到了国际优质课程的魅力。2013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分别加入Coursera、Edx平台,10月清华大学打造了全球首个中文版MOOC平台——“学堂在线”[6];2014年5月,由教育部主导的“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类MOOC的主要阵地[7];其他诸如“好大学在线”、果壳网“MOOC学院”等经典案例的发展也相当迅速。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让教育行业一片阴霾,而政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却使得在线教育行业得到了普及和推广。2020年由教育部牵头组织的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了2.4万余门课程(见表1),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这种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使得我国开放教育资源既在建设方式上有所创新,又使得覆盖规模得以扩大,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1.2 存在的问题
  开放教育资源本着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其數字化、公开性、多用户及多用途等特点,发展十分迅速,业态也在不断提升与创新。近年来国内各层面对其关注度持续不断。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相关意见,要求各地区、高校推出一批资源共享慕课[8];2015年,国家社科集锦选题指南中也有MOOC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相关研究参考;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14年设置“开放获取——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论坛,并在2020年以“跨界合作视域下的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为主题征集学术论文。虽然开放教育资源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分别在政策保障、版权保护、社会认同及差异化发展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政策引导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开放教育资源的提出由来已久,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依然是教育界的“正规军”,从而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知,暂时还无法得到政策的专项支持及稳定的专项资金拨付。②版权及利益分配。借鉴共享前人知识成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但是如何解决知识传播和版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9]。开放教育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权益分配合理与否将决定其开放的程度。③技术平台开发滞后。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移动办公、移动支付、互联网医疗都已走入民众生活,因此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并不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尽头。截至2020年3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开放教育资源移动平台的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④资源同质化严重。笔者重点对22个在线课程平台及其他高校平台的开放课程进行调研发现,高校之间的课程雷同、讲师重复现象较为普遍,即便如清华大学也有84.7%的资源与其他高校相同,可知高校间不免有相互参考复制之嫌[10]。
  2 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优势
  2.1 社会教育职能
  《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1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定,社会教育是指除课堂、家庭之外的一切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包括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一切公共文化机构、政府机构所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12]。图书馆的本质在于文献的收藏、揭示和传递,文献揭示和传递意味着图书馆具有培养民众信息素养,提升民众教育水平的职能。在互联网付费知识服务产业背景下,纵观如喜马拉雅、有道、中国大学(MOOC)等商业平台,精品资源皆采用有偿分享的方式,商业信息资源价格的持续高涨使人们获取知识的代价过于高昂[13],而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可从政府购买服务或自建开放教育资源的角度为读者的信息诉求买单,契合图书馆免费、均等、公平、民主、自由的服务理念。
  2.2 丰富的馆藏资源
  图书馆是社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主体,多年来逐渐形成了完善的资源体系和储备,这是开展开放教育服务的重要资源支撑。同时,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关系,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建立特色馆藏,从而进一步形成开放教育特色资源,得以实现保护与传承地方文化的目的。如上海宝山区图书馆围绕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的馆藏建立慕课化特色数据库,成都图书馆依托现代诗人流沙河在该馆举办的百余场讲座,形成了从老成都故事、庄子思想、诗词歌赋等多个系列的文化教育资源课程。图书馆从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进而发展到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使基于馆藏的内容更具知识性和专业性,同时,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也极大提升了馆藏利用率,图书馆结合馆藏资源开展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不仅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3 社会力量的参与
  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等功能,因此无论从哪个功能看,图书馆都具有开发组织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的能力[14]。随着国家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愈发重视,文化产业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投身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这给图书馆跨界合作开展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图书馆的资源是有限的,但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资源的广度与深度是不可限量的。近年来,业界在单个实体馆及区域服务联盟内开展“图书馆+”社会合作、引入社会力量方面也有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与政府、高校、社会机构的合作将会是图书馆在提供开放教育服务中创造性资源的重要来源。
  3 金陵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
  3.1 鼓励专项申报,弥补经费缺失
  虽然开放教育的提出由来已久,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暂时还无法得到稳定持续的专项支持及资金拨付。金陵图书馆在(以下简称金图)2014年即组建馆内资源建设小组,由馆领导牵头,资源建设相关部门联动,定期商议制定资源建设计划及实施方案,同时配套馆内专项资金。除此之外,运用已建开放教育资源成果及预开展的建设方案陆续向市文明办、社科联、艺术基金办公室等机构进行申报,将奖励经费用于开放教育资源的再建设。对此,笔者建议图书馆界持续呼吁政府加大对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并持续关注各平台专项申报,保持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 开展跨界合作,提供多样化资源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及其在专业领域的延伸,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而图书馆有着先天优势,馆藏资源与跨界合作的社会资源使其有责任也完全有能力肩负起读者获取海量在线资源的使命。①与政府机关合作。金图与市教育局联合创办“名师公益大讲堂”,广邀中小学校长等名师现身说法,制作如“回到基础——重建教育的观念体系”“南京中招平行志愿的填报”等课程,内容涉及中小学各年龄段、各学科教学中的教育问题,家长们可通过图书馆网站在线观看。在市文旅局指导下,联合各区馆开展线上资源征集,如2018年“影像阅美——镜头中的图书馆”主题摄影大赛、“遇见图书馆”主题有奖征文大赛、“全市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大赛”“亲子共读大赛”,形成了以摄影图片、绘本演绎、文学作品等资源的专题数据库。②与高校合作。南京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馆校合作基础扎实。金图与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参照美国TED模式,联合创办“STEC(Science ,Technology,Education, Culture)数字大学”。每场活动邀请5~6位主讲人围绕同一个主题,分别从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演讲,并将现场演讲进行录制及编辑加工,后期在线上传播与推广。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的图书馆合作,开设“图书馆馆长论坛”,充实线上课程资源。③与民主党派合作。与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深度合作,在全省遴选专家学者,就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在图书馆开坛设讲,先后制作《侵权责任法》《科学观“茶”》《南朝书画的优雅形式与古典传统》《心血管防治与健康教育》《援鄂“逆行”五十天的经历与体会》等精品课程在线上传播。④与社会组织合作。与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南京觅野趣自然学堂、南京诗词学会、南京旅游学会、南京生态保护教育中心等社会组织分别合作,在线上陆续推出自然保护及科普、古诗词鉴赏及“云游”研学等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教育资源的学科范围,给予民众更多选择与提升空间,大大发挥图书馆“第三课堂”这一社会职能。图书馆的跨界合作本质上是借助其他行业或社会团体的力量、深化服务内涵、扩展服务外延、催生服务创新,使图书馆成为一个“生长的有机体”,最终实现“一切为了用户”的服务宗旨[15]。   3.3 开发移动平台,改善用户体验
  截至2020年3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金陵图书馆通过自主与联合开发的方式,向用户提供阅汇点、I·金图等平台,为用户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开放教育资源服务。阅汇点是金图官方推出的一款在线阅读平台,有“一扫一点,阅汇经典”之意,平台为用户提供约15万份电子图书资源与3万种有声读物。I·金图是金陵图书馆精心打造的移动阅读App,I是Internet的首字母缩写,也代表“我”,即读者自身,还有中文“爱”的谐音。App包含少儿绘本、图书阅读、名师讲坛、专题科普等数十个版块,拥有百万册电子书刊及海量教学视频、学术资料等各类数字资源。在此,笔者建议图书馆重视移动平台的开发,在满足读者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需求的同时,也能弥补开放教育资源分布零散的不足,通过图书馆移动平台加以组织和揭示,便于用户有效利用,进而拓展移动图书馆在开放教育资源服务领域的应用。
  3.4 营销推广,拓展服务受众
  图书馆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的目的是为了用户的最大化利用,但如果没有对开放教育资源及其相关服务进行营销推广,也就无法引起用户的注意。金陵图书馆通过微信、网站等媒体平台对资源进行专版介绍,依托抖音平台录制数字资源访问及使用的教程视频,并形成专辑视频连载播放。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设计制作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二维码的雕塑小品并置于景区,提升景区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推广。除此之外,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之时,剧中多次提到的“大案牍术”是一套以档案数据为基础处理事务的方法论,金图以“读秀”学术搜索工具为设计原型,配文案“我是你的大案牍术”发布海报,巧妙“蹭”了该剧热度,从而推广了图书馆数字资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故笔者建议图书馆要善于利用官网、微信、微博等传统及新媒体平台,为开放教育资源的推广进行专题营销策划及实施,提高广大用户对图书馆提供开放资源服务的认知度,并实现资源的精准推送。
  4 启示
  我国图书馆在开放教育资源方面的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政策环境的建立是当下的重点,同时也应注重与学校等社会机构的合作,在改善用户体验及资源营销推广等方面多頭并举,从而推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在我国图书馆界取得实质性进展。
  4.1 建立支持性政策环境
  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工作,并于2015年提出构建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进一步明确需向社会最大程度开放教育资源。除此之外,我国尚未出台支持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具体政策[4],尤其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来说,此项工作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尽快出台与建立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与此同时,各地图书馆也应广开思路,积极申报当地基金或专项,合理运用规则,边服务、边建设,通过正向激励的方式加速支持性政策环境的建立。
  4.2 提供开放性合作方式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提到:图书馆需保持整合和合作,使科学知识和数据能够跨机构、部门和学科间无缝交换[16]。图书馆建设开放教育资源,是完善图书馆学科体系、提升图书馆服务理念的重要方式,也为图书馆吸纳新技术、新思想、新观点及新概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由于图书馆在经费、人力等方面资源有限,故应根据现实条件、服务领域及服务对象选择不同的合作机构,只有注重与联盟、研究或评估部门、教学团队、学习者的合作,才能保障资源的持续生产与共享,使开放教育资源服务可持续发展,进而形成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教育网络。
  4.3 搭建便捷性使用平台
  开放教育资源的出现源于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用户通过移动端访问资源的诉求逐年攀升,通过手机检索、咨询、下载、评论已成为用户的刚性需求。那么,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摆脱对传统硬件及操作系统的依赖、打通平台间的壁垒、优化资源导航界面等多种提升用户体验的手段,都将是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目标。随着5G时代的到来,即时通讯、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亦将广泛应用其中,图书馆在吸纳新技术、新思想的同时也应做好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及用户隐私的防护。
  4.4 加大有效性宣传
  “有困难找图书馆”一度成为美国图书馆界宣传图书馆服务的口号,国内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应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除发放宣传单、指南手册、发布网上信息等传统手段外,图书馆需要构建覆盖面广、有效运行的服务推介网络,通过互联网等数字媒介渠道,采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性地深入开展多种多样的推广活动和培训[17]。利用大数据,捕捉并追踪用户的资源获取轨迹,分析、挖掘出用户的真实需求,将宣传服务精准无缝地推送到用户的实际诉求中去。
  参考文献:
  李静云.MOOCs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服务定位[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33(2):34-38.
  严丹,赵宏媚.数字文献和在线课程的开放获取与协同融合研究[J/OL].图书馆建设:1-13[2020-08-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00604.1745.004.html.2019(2):92-99.
  What are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OER)[EB/OL].[2018-01-23].http://www.unesco.org/new/en/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access to knowledge/open educationl resources/what are open educationl resources OER/.
  鞠红耘.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策略:国际图联简报《开放教育资源与图书馆》解读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9(2):92-99.   郭英剑.“慕课”在全球的新发展[EB/OL].(2014-01-09)[2014-11-10].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87324.shtm.
  张舵,吴跃伟.国外高校图书馆在MOOC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4(7):85-89.
  黄如花,李白杨.用户视角下的信息素养类MOOC需求分析与质量反馈[J].图书馆,2015(7):26-29.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2016-09-06].http: /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 /13 / content_9740.htm.
  温亮明,余波,张妍妍,等.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策略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2):73-77.
  卢祖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9(21):174-1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05]. 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9-10-1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张士男,彭絮,张闪闪.出版类开放资源调研与分析:以DOAJ、DOAB中商业与经济领域开放资源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9,41(2):60-65.
  张春玲.图书馆参与开放教育资源(OER)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2):182-183.
  杨静.基于新技术的公共圖书馆跨界合作动因及发展策略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9):36-41.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EB/OL].[2018-02-09].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80209000056081.html.
  王天亮.公共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的开放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40(11):60-64.
  马 骥 金陵图书馆宣传营销部主任、馆员。 江苏南京,210019。
  杨 劼 金陵图书馆办公室主管、馆员。 江苏南京,210019。
  (收稿日期:2020-09-17 编校:曹晓文,左静远)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基于对国内外阅读疗法研究现状的分析,以苏州市姑苏区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实践研究为例,提出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项目的五项措施,包括构建专业队伍、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疗法活动、委托第三方进行效果评估、编制推荐书目等。进一步阐明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思考,展现了阅读疗法对与改善读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功效,并对其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作出初步展望。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文章基于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卢子博口述历史”内容,结合卢子博先生学术思想,梳理了卢先生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所形成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观,主要分为事业发展基本理念、功能定位理念、改革转型理念、文献资源建设理念和读者服务理念,以期为学界提供更为翔实的研究信息。  关键词 卢子博 图书馆事业 口述历史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Lu Zibo’s
期刊
摘 要 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格局及热点是反映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及其均衡性特征的重要载体。论文以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名单中的公共图书馆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分布格局与热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公共图书馆形成了依托经济发达地区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多中心集聚、核密度在空间上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表现出了差异化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热点。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空间
期刊
摘 要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通过发轫于苏南地域的“新教育实验”,并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阅读观”,传递了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与“为了人的一切”的新人文理念。论文通过回望朱永新的读书求学经历、“新教育实验”的实施过程、推进全民阅读的不懈努力及对未来教育生态的展望,解析了其教育及阅读观的形成过程和丰富人文内涵,认为这种努力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创新的知行合一精神,为助推“书香
期刊
摘 要 杰出的榜样人物对于群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对变革:30年来美国图书馆楷模人物撷英》一书,聚焦美国“年度图书馆员”和“年度辅助图书馆员”获奖者这一楷模人物群体,通过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和取得的成就,帮助图书馆工作者理清思路,减少路径选择的茫然、困惑与盲动,为图书馆从业者提供可资参照的职业标杆,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每一位图书馆员阅读。  关键词 年度图书馆员 年度
期刊
摘 要 红色文献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管理,不仅是保护红色文献典藏的需要,也是大数据时代提升红色文献利用率与传播力的需求。本文以周恩来图书馆馆藏红色文献资源信息化建设为例,阐述了红色文献资源保护的价值与紧迫性,论述了红色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数据库建设及教育传播功能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实践工作。关键词 红色文献 文献保护 数字化建设 阅读推广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
期刊
摘 要 文章对2019年出版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赏析》及《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两部阅读推广主题的书籍进行了横向比较。两书从形式到内容,均是对我国阅读推广研究的重要补充,前者侧重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进行专业性评析,后者则聚焦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无论是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还是经典案例的总结归纳,都应在专业化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使阅读推广在新的时
期刊
摘 要 从“分地阅读推广”与“同城共读”的理念出发,围绕2016—2021年“共读南京”专家组遴选荐读的63本好书,分析了该荐读书目的三个基本特点,探讨了该荐读书目对探索分地阅读推广、凝聚地方文化自信力以及推动中华经典名著阅读的意义,并从把握阅读推广重点、创新推广活动形式和增强荐读书目宣传力度三方面,对“共读南京”品牌阅读活动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建议。  關键词 分地阅读 同城共读 “共读南京”推荐
期刊
摘 要 儿童绘本馆是早期教育的一种社会文化教育服务机构,具有类型多样化、地域差异化、行业同质化等特点,且存在着“绘本概念热、绘本馆实践难”的经营困境。本研究基于服务营销7Ps模型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服务过程七个方面进行策略优化,以期能为绘本馆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儿童绘本馆 7Ps营销理论 早期教育  Abstract Children’s pictur
期刊
摘 要 基于中国2009—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对于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区域专利的授权量,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每增加10%将推动区域专利授权量增加2%;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通过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对区域创新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文章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