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卓,她的春天不是昙花一现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y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卓 1985年生于吉林,2009年因出演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出道。2013年,参演话剧《如梦之梦》。2018年,因主演电影《我不是药神》和宫廷剧《延禧攻略》被大众熟知。2019年12月,由其主演的电影《误杀》《被光抓走的人》同日上映,前者连日登顶贺岁档票房冠军。

  徐峥是个预言家。
  2017年春天拍《我不是药神》,几个主演戏里戏外像一股绳,到哪儿都一起。有戏拍的人拍戏,没戏的人就在旁边看着,或者干脆到附近的空地去摆古怪姿势,让工作人员拍下来。有时还搞恶作剧,比如到大街上假装认错人。一次,谭卓在人行道上对来往人群唱“南京欢迎你”,徐峥对她说:“再疯两天吧,等红了就不能这样了。”谭卓心想:“啊?红了?”
  没多久,《我不是药神》拍散伙饭那场戏,谭卓在彩排时差点泪崩,徐峥觉得她的情感、眼神、细节都完整极了,让导演赶紧开拍。这场重头戏结束,徐峥看着眼前几位还不算知名的演员,感叹道:“好演员的春天要来了。”
  2018年夏天,《我不是药神》上映,席卷整个暑期档,谭卓作为“卖药小分队”里唯一的女演员,深受好评。两个星期后,她参演的宫廷剧《延禧攻略》上线,点击率一个月内破百亿,“高贵妃”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整个2018年,谭卓共有6部作品上映,她终于在出道的第十年迎来了春天。
  2019年冬天,谭卓又有两部电影同天上映——《误杀》和《被光抓走的人》。前者凭借好口碑实现逆袭,贺岁档票房夺冠,成为12月电影的最大黑马。同时,她第七年出演的话剧《如梦之梦》,也在圣诞前开启巡演,一票难求。
  像徐峥说的,好演员的春天一旦来临,便不会轻易过去。

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公开吐槽


  如今中国女演员有个趋势,花旦总爱端着,青衣倒各个棱角分明——近两年爆红的袁泉、陶虹,私底下都个性十足。一直被称为“文艺片大青衣”的谭卓,也有几件圈内流传的个性故事。
  2018年春节,谭卓的经纪公司组织了一场微信拜年,请公司各位演员到媒体群和记者互动。别的明星客客气气送祝福,安安静静发红包,流程走完就退场。只有谭卓,一进群就像机关枪一样连发十几条语音,带着东北口音,从麻将牌九聊到日常糗事,边说边发表情包。最后她也没发红包,而是送了几幅自藏的艺术品,还撂下一句话:“给钱没意思。”
  她就是这么个很飒的女演员,从里到外都透着一种酷。《我不是药神》剧本围读,她素面朝天,戴着眼镜,披着衬衫走进房间,一脸严肃,吓得王传君一愣一愣的。她的行事风格也很带劲,采访从不看提纲,不许工作人员给记者设限。“那种行为不是我们现在的时代该有的,那样的时代早过去了。”她说,“我也不想做一个你不用问,我就准备答案的采访,这个行为特别不环保,是浪费所有人生命。”
  也许是这种原则使然,每当遇到宣传密集期,谭卓总能感到比演戏更巨大的疲惫。她接受《环球人物》记者的采访,是在两部电影车轮式的路演之后,开场她就对这样的行程安排向经纪人提出“抗议”:“这种忙碌其实是一种虚假繁荣,之后呢?我又不是要做一场脱口秀。”很少女演员像她这样,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公开吐槽。
  密集的宣传期还有一件趣事。《被光抓走的人》和《误杀》都由谭卓主演,两部电影同日上映,火药味颇重。《被光抓走的人》首映当天,谭卓看主创们探讨起学术问题,台下观众已经开始玩手机了,就拿起话筒,宣传起《误杀》,吓得同场的王珞丹一个箭步,赶紧捂住了她的嘴。
  “我一方面是希望活躍一下气氛,另外就觉得我在这边宣传那个,在那边宣传这个,让两拨不同的观众都知道,1加1是大于2的。”谭卓对记者解释,“不是有一句古话这么说嘛,利可共而不可独。”
  采访中,谭卓不止一次提到两部电影“手心手背都是肉”。《误杀》里,她饰演性格怯懦、姿态卑微的家庭主妇阿玉,在女儿被警察局长之子迷奸后,和女儿一起“误杀”恶少。谭卓与饰演丈夫的肖央、饰演警察局长的陈冲有了一场场酣畅淋漓的对手戏。为了接近角色,谭卓把皮肤晒得黝黑又粗糙,将平凡主妇最后的挣扎展现得摄人心魄,即便面对陈冲老到又充满爆发力的演技,也毫不逊色。
  而《被光抓走的人》里的谭卓,展现的是更生活化的演技。片中,她与黄渤饰演一对夫妻,在全世界相爱的人被一道白光带走后,他们被留了下来——他们并不相爱。“这其实是一个中国版《婚姻故事》,讲我们每个人在婚姻里的困惑和迷茫。所以,要在戏中展现出对这些东西的反思,更需要润物无声的诠释。”影片最后,夫妻俩和解,谭卓在黄渤怀里哭泣,没有声音,微微颤抖,导演董润年评价:“演出了真实。”
  “怎样可以做到扮演的角色千人千面?”
  “我没有防备心,把自己撕开了全扔进角色。”谭卓回答,“有一种演员是技术型,各种方法、各种经验让自己哭,做该有的情绪和动作;有一种是感受型,没什么设定,感受当下,触动到了什么就发生什么。我属于后者。”
电影《误杀》里,谭卓饰演性格怯懦、姿态卑微的家庭主妇阿玉(左)

电影《被光抓走的人》里,谭卓与黄渤饰演一对夫妻。

近十年的朴素时光


  感受型的演员一定感知和共情能力极强。在徐峥的印象里,谭卓就是一个“看《新闻联播》都会哭的人”。王传君形容她:“看起来很酷,但细腻柔软的东西又很多,没事儿就在那儿嗷嗷哭。”谭卓记得一次坐飞机,窗外两名地勤检查完毕向后退,示意飞机起飞,她眼泪唰地流下来——这种仪式感让她感动不已。前两年,她看电影《老兽》,电影讲的是落寞老炮儿和儿女的冲突、矛盾,她被其中的无力感折磨得难受:“每个人到世上都是苦难之旅,为什么造物主要让我们经历这些?”后来,她在北京三里屯看到卖气球的老爷爷,一下买了所有气球,举着一堆气球回了家。
  “我知道一己之力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就是想做点什么。”她承认自己在一些时候有无用的理想主义。她的书单里,《希腊神话》是雷打不动的必选项。“从小一直看到大,喜欢那种英雄情结和悲壮色彩。可能,内心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就来源于此吧?”大学读播音主持,她经常思考一些关于艺术、社会甚至人性的问题,想到半夜3点也没睡着,第二天找老师接着讨论。最后,老师建议她改行做导演。
  谭卓的确是想改行。“我做过新闻主播、电台主持人、现场主持人,非常不喜欢这个工作,因为完全不是你自己,你是被驾驭的,经常要说些模式化的语言。”一次,她在去超市的路上接到电话,有个导演来选角。她被老师力荐,没有受过表演训练就当了主角,第一次收到片酬。“那时所有人都觉得我不会演戏,我拍完就想溜。但是也觉得当演员不错,比主持人自由。”
  大学毕业签了经纪公司,没演几部戏就等到了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这样的开局对一个演员来说堪称幸运。“当时我对行业比较无知,也不知道娄烨到底多厉害,只知道他是个好导演。”
  而在娄烨印象里,谭卓真实、直接,具有深沉的情感和思考,很适合演剧本中那个压抑又细腻的制衣厂女工。相较于拍攝过程,电影首映对谭卓的影响更为深远。2009年,《春风沉醉的夜晚》在戛纳首映,娄烨带着主演去了趟法国。谭卓第一次对电影世界有了完全不同的认识,她被那里的气息和底蕴触动,回来以后,找了法国著名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的所有电影来看,看完对经纪人说:“我们也要像她那样接电影。”从此,高起点的谭卓一脚踏进了文艺片里,开启了近十年的朴素时光。
  朴素,一是形容角色。《Hello!树先生》里山西乡下的聋哑女孩,《追凶者也》里搔首弄姿的陪酒女郎,《暴裂无声》里一脸病容的村妇翠霞,谭卓的大部分角色,出场时间很短,也不光鲜靓丽。
  二是形容收入。2012年,谭卓主演了电影《小荷》,导演是新人刘姝。这是刘姝自编自导的北漂故事,投资一共60万元,是她东拼西凑来的——她没有任何导演经验,也不是科班出身。谭卓喜欢这个故事,没收片酬就接了。戏拍完,团队很快就散了。没过多久,电影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单元,刘姝只能打电话请谭卓帮忙。谭卓立马帮她找赞助,还自己搭钱,硬是带着刘姝去了威尼斯。
  2013年,谭卓接下赖声川话剧《如梦之梦》,推掉众多工作,两年时间完全投入排练。她压力大到失眠、焦虑、大哭,结果一演就是7年。演文艺片和话剧没多少收入,谭卓笑称最穷的时候“只够买水喝”。
电影《我不是药神》剧照,谭卓饰演的母亲抱着她的孩子。

凭《延禧攻略》高贵妃一角,谭卓圈粉无数。

话剧《如梦之梦》,谭卓一演就是7年。

把5分角色变成10分


  因为人好不贵,谭卓在圈内留下名声:要拍文艺片,就找谭老师。她有激情,有理想,有韧劲,甚至有点“一根筋”。她拍过一个文艺短片,导演希望她杀猪,她真的去学习了一番,连刀法都记住了。
  拍《暴裂无声》时,导演忻钰坤对谭卓的专注印象很深。为了保持情绪,即便是调整机位和灯光,谭卓也会半小时、一小时地,一动不动保持坐姿。忻钰坤说:“这是一个可以把5分角色变成10分的演员。”
  于正第一次见到谭卓是在2017年,《延禧攻略》正在筹拍。他本来想让谭卓按以往的银幕形象,演一个温良恭俭让的角色。可见面没聊几句,于正改了主意:“你得演个狠角色。”谭卓佩服于正看人的眼力,因为她给自己的评价就是:“血管里淌着刀子。”
  谭卓儿时家境优渥,曾外祖母是满清贵族后裔,“老太太有个御赐的黄花梨木柜子,平时她坐在炕上盘着腿,头发没有一丝是乱的”。高中,谭卓经历家庭破产,却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平时晚上下课就备课,周末去做家教赚钱”。后来,有位大师说她得改名转运,谭卓一口拒绝,“名字是我的命运,即使再辛苦,我也愿意自己面对所有问题,过完我的一生”。
  拍《我不是药神》时,演员章宇形容谭卓“用一辈子的伤换了20秒”。为了演好跳钢管舞的戏,谭卓练了一个月。剧组原本安排每天1小时课程,她改成了3小时。初练时腿和手被管子磨得血肉模糊。后来,电影拍出了经典片段,谭卓落下了一个脚踝软骨粉碎。
  徐峥曾经问她:“你在东北好好的,干吗跑到北京来受苦?”
  谭卓笑着回复:“因为东北这个地方,容不下我这条巨龙。”从此,谭卓有了个新名字——谭巨龙。
  2018年夏天之后,“谭巨龙”一飞冲天,真人秀邀约不断,她全部推掉。“偶尔为之可以,为了宣传我是能接受的,但事实上当别人看了很多‘你’的时候,他会不容易进入你的角色,这是很伤元气的东西。这个代价很大,你可能获得了一时的什么,但会损失更多真正的演员该有的东西。”
  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她也有不一样的态度。“之前看到程序员猝死的新闻,我就天天催他们要吃饭要运动,宣传组的同事微信上写着‘每天10点睡觉’。我到了10点问她在干吗,她马上回复‘怎么了,谭老师?’我就提醒她你不是10点就睡觉吗?”
  “我会和他们说,要悠着点,要是你们倒下了,就没人跟我一起战斗了。要相信谭卓不是短暂的,谭卓不是昙花一现,还有两年、五年、十年……”
  她的语气,特别飒。
其他文献
2021年4月8日,呼兰在上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阿豹/摄)  两个月前,《环球人物》记者第一次见到呼兰。彼时,《吐槽大会》第五季刚结束,呼兰虽然止步决赛,但他和许知远的“文化人互怼”,和大张伟、蛋壳合作的说唱,都是这一季在网上播放量极高的名场面。  采访安排在笑果文化的四楼。呼兰坐在角落里的懒人沙发上,见我们扛着摄影器材上来,一边起身一边说:“我都睡了一觉了,来,咱们开始。”  那一次,收音设备
石黑一雄石黑一雄新书《克拉拉与太阳》。  1954年出生于日本长崎,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5岁随父母移民英国,1989年以《长日将尽》获布克奖,201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2018年被英女王封为爵士,同时还是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日本旭日重光章的受勋者。  石黑一雄的生活并没有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发生太大的变化,那已是4年前的事。当有人问起,他会调侃说自己将奖章埋在了明
二十年代——三十年代    叶灵凤这位装帧美术工作者在一九三○年左右为光华书局和现代书局的出版物画了不少封面,如期刊:《幻洲》、《现代》,单行本:《灵凤小品集》、《兰生弟的日记》、《天竹》、《哈尔次山旅行记》和《恋爱病患者》等等。他也设计绘制了一些扉页图案,如:《野际》和《女陪审员》等书。叶灵凤设计的封面参考过日本图案,也参考英国十九世纪装饰画家比亚兹莱。美术界有同志批评叶灵凤学比亚兹莱的装饰画学
日本的超市播音就像一个调频FM 电台,每到准点就播放自己的店歌,这些店歌一律短小精悍、节奏强烈鲜明且采用美声唱法。  在城市生活的日本人,每天也都去超市、商店、百货店等地方购买食材、生活用品等。在国内就爱逛街的我,到了日本自然不会放过任何逛街机会。只不过,我着实不太适应日本几乎所有商店都有的“店内放送”(店内播音)。  就拿日本的超市来说吧,和我国没有多大区别。唯一的不同是国内超市每天除了播放特价
重读《论十大关系》的一点体会    最近重读了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这篇名文,到今年四月二十五日,整整经历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了。虽是重读,仍不能不被文中强大的思想魅力所吸引,并联想起鲁迅在《战士和苍蝇》中引用的那句叔本华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我想,无论如何,毛泽东同志留下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珍贵遗产,终究
英国丨北约克郡  7月15日, 英国查尔斯王子与卡米拉夫妇在北约克郡哈罗盖特出席了别具特色的农业展览会。展览有比赛、有体验,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农业特色和農村生活。即使王子到场,农场里的主角——那些动物们还是随心所欲。卡米拉在参观鸡舍时,一只老母鸡像急着接受“检阅”似的,突然飞到工作人员头顶上,着实吓了人一跳;查尔斯王子还在参观途中不小心踩到了一坨牛粪……有网友调侃:“跟动物打交道,心理准备总
孙尚清同志主编的《论经济结构对策》一书,是目前国内以专著形式完成的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系统研究成果之一。  这本书是从经济结构角度来研究经济发展战略的,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主编写的“代序言”,是全书的基调。第二部分,着重分析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制定经济结构对策的总的原则。这一部分从理论上探讨了战略目标的选择及有关的指标体系,战略目标同经济结构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证了决定战略目标和经济结构的因素,以及
读书看报是业余生活的乐事,但亦有美中不足,即有的文章(包括那些专门介绍知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够,读者为此常有一种忧虑感。如:  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大众医学》《威胁着老人的青光眼》一文说:“正常眼压在10—21毫米汞柱之间,超过25毫米汞柱就是高眼压”。而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健康》杂志《青光眼浅说》一文却说:“正常眼球压力为15—22毫米汞柱”;《光明日报》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四日载四川眉县三苏文物保管
读《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施坦》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伯恩施坦的名字,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他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对他的评价也受到“左”的观点的影响。彭树智同志力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伯恩施坦写一部评传,这种努力是值得称道的。《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施坦》一书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分析,对伯恩施坦一生政治思想演变过程的论述,对其修正主义代表作《社会
访《走向现代化》的作者英克尔斯博士    生活在一个“现代化”呼声日高的世界里,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是现代人或不肯走向现代化。然而,当问一个人他凭什么判断出自己已是现代人时,也几乎没有人不是顿时茫然踌躇起来。似乎我们这个时代和个人都不甘心就这样身份模糊地度过去,让后人再去确定,于是,一本全部注意力都投放在人的现代化问题上的专著《走向现代化》(Becoming Modern)应运而出。它一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