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粒径改性粉煤灰对磷酸根吸附性能的影响

来源 :过程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水排放过量的磷导致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将粉煤灰通过化学改性制备成了水化硅酸钙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利用XRD,SEM及BET比表面积等手段对粒度分级前后的吸附剂进行表征,研究不同粒级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并考察其吸附机理.结果 表明,不同粒级的吸附剂其化学成分出现了明显的偏析现象,孔隙结构也差异显著.相比其他粒径下的吸附剂颗粒,颗粒粒径在50~75 μm时,吸附剂中钙和硅含量较多,铝、铁和镁含量较低,水化硅酸钙组分含量最高,且伴有含铝的托贝莫来石晶体出现,钙离子的增加使其可以与更多的磷酸根结合形成沉淀.同时此粒径下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孔隙度,疏松多孔的结构为钙离子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当使用粒径在50~75 μm的吸附剂吸附磷酸根时,磷的饱和吸附量可达到17.1 mg/g,比未分级的吸附剂高19.58%.
其他文献
  本文为降低原料成本,提高原子利用率,避免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借鉴和综合比较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的5种合成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合成目标产物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震动了整个中国,震动了世界。一瞬间,数以万计的生命离开了我们。这个天地同悲的时刻成为了华夏儿女心中永远的痛。  灾难之时方显人性的光辉,危难之时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感动。从灾难降临至今,在神州大地传诵着的众多感天动地的名字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谭千秋、袁文婷、聂晓燕、王周明、刘宁、严蓉、张米亚、苟晓超、吴忠洪……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