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ry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一是初中生活的初始阶段,也是关乎学生日后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抓住初一教育关键期,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本文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初一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律能力的养成教育、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等素养培养的要求,重点以课堂为载体,从心理品质、学习习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一;思想品德;养成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3.2
  初一的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是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期,活动范围逐步扩展,需要处理的关系日益增多,而学生自身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难免会与社会、父母、他人产生矛盾与冲突,易陷入某种困惑,乃至做出某些不当的抉择。因此,抓住初一教育关键期,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的发展。本文就心理健康品质、学习习惯、感恩素养、法律意识、学习技能五个方面谈谈对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养成教育的几点认识。
  1关注心理健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1]。从人的一生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普遍都在13岁左右),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处于人的一生中最关键、最具特色而可塑性又最强的时期。同时初一学生随着年龄、知识和社会阅历的增长,自我独立意识愈来愈强烈,他们刚刚开始形成的理性世界急需要有良好心理品质来支撑。因此,思想政治课引入心理健康品质教育,是初一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内在客观需要。
  初一思想品德教材(粤教版)中多处涉及心理品质教育,如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塑造自我、青春期的困惑与调适、逆反心理及其调适、珍爱生命、直面挫折、磨砺意志、做生活的强者等。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顾虑别人的感受,经常为一点小事打架吵嘴,同学关系难处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学习《认识自我》时,通过小游戏,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初一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会面临着其身体和心理发生的一些变化,由小学时的男女疏离期向男女亲密期过渡,个别学生还会出现早恋问题。对此,在学习《感受青春》时,安排学生观看视频并进行讨论,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在学习《男生女生》时,通过一些学生身边问题情境的再现,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恰到方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我在学习《调控情绪》时,首先让学生把自己高兴、难过、生气、害怕的事以及解决办法写出来,进行归纳,作为上课资料。其次,在课堂上针对收集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和学生共同探讨正确的解决方法,并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调控情绪的适当,不能影响他人和违反法律、学校纪律。最后,进行谈体会和收获,指导学生不仅知道调控情绪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2抓住教育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即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决定命运,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以后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其一生[3]。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等。一部分学生就会不适应,逐渐失去学习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引发成绩下滑、厌学、情緒障碍、违反校规校纪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初一思想品德教材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就安排了《走进中学》和《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在开学初,针对学生刚刚进入中学这个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所产生的不适应,结合《走进中学》的学习内容,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让学生参观学校,熟悉环境,了解我们的校风、学风、校训、精神等,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二是让学生发现小学与初中的不同,查找资料、访问高年级同学、老师和家长,寻找解决办法,并能够制订好学习计划,注意培养学习习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结合《学会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状况,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3紧扣德育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素养的养成教育
  感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在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素养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把其中蕴含的主题作为具体的切入点,燃起学生对生命、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自然、社会和国家等的感激之情,达到对学生进行感恩素养教育的目的。如《我和父母》一课,教学的重点是报答养育之恩,通过探究园中的“亲子之间”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通过“节日的礼物”活动,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通过实践与评价中的“爱心行动方案”活动,使学生学会孝敬父母和长辈。再如《珍爱生命》一课,通过了解神奇的生命世界,欣赏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之美,通过加深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了解生命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建立起对生命的责任意识,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和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
  4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法”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法规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认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法律意识主要是指未成年人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从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2]。   在教学中,针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保护”,首先,我们准备了《小宇和小云的归途》的视频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两个问题:(1)小宇和小云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涉及到哪些方面?(与小宇、小云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与社会人员的教唆、网络有关)(2)案例中法庭审判一些细节反映了什么?(细节:小宇爸爸没有看到4名成年犯罪嫌疑人、聘请法律援助部门人员、模糊面部、法官的选用、U法庭、法庭教育环节、犯罪情节严重从轻处理、犯罪记录封存等)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家庭的、社会的、司法的保护,学会利用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其次,通过学生对学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各项兴趣活动的开展、校园安全的定期检查、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明确學校保护在自己健康成长所起的作用。
  未成年人要健康成长还必须学会自我保护。结合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材第79页的案例研讨,使学生知道不良行为的有哪些、为什么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并掌握避免不良行为发生的方法和措施。利用教材第81页的案例研讨,使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反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刑事制裁。通过教材第89页的案例研讨,了解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诱惑以及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会自我保护。
  5贯彻“三维”目标,注重学生学习技能的养成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提出: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掌握爱护环境的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逐步掌握交往和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等。为了实现“三维”目标的能力要求,突出了“过程与方法”[4],过程是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教材的“探究园”和“实践与评价”栏目进行了尝试。例如,在学习《磨练意志》一课时,我们利用“探究园”中的情境研讨“他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分析罗恒老是管不住自己的原因与人的意志有关,并引导学生提出帮助罗恒培养和锻炼意志的方法和措施;利用故事会中“轮椅上的科学巨人”,理解和把握坚强意志对于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意义……,这样,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并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就初步获得了学习与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能。再如,在学习《调控情绪》一课时,通过“我行我思”中的“情绪调节”记录卡和“角色扮演”中的“转念之间”活动,学生根据所学到的调控情绪方法加以解决与回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际上已接受了一次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3
  [2]李晓东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8
  [3]黄墨昆.政治课教学[J].2002.9:74~76
  [4]思想品德七年级教师教学用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7:3~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接着从构建关爱开放和谐的家庭环境、借助生活琐事集聚幼儿成长正能量以及让游戏成为亲子教育的主阵地三个角度详细阐述构建最优化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最优化  中国分类号:G61  s  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幼儿渐渐成为一个家庭的核心,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以及社会、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显现出“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然而
【摘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职业生活蕴涵了信仰、价值、态度和人性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是高素质劳动者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面向职业学校的人文教育必须以培育高素质为核心,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上开展创新。  关键词:职业学校;人文教育;高素质  中国分类号:G718.5  在人文“学问”传承的人文教育领域,职业教育如何在传承中实现自身人文教育的创新,既是职业教育面向新
摘要: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才能产生探索的主观意愿,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理论知识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对其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思
目的研究Mini-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功能矫形中的应用特点及引起的颌骨、牙齿、牙槽骨等硬组织及颏部、上下唇等软组织的变化。方法运用Mini-twinblock
[摘要]中职学校情商教育应该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去,运用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悉心教诲,如和风细雨般,点滴绵密地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终会开出灿烂的情智之花。  [主题词]情商重在养成  中国分类号:G4  2010年富士康深圳厂区连续发生了10多起年轻员工跳楼轻生的事件,一时间舆论纷纷。出事的这批是一批90后的孩子们,他们基本都是从中专或者职业技术学校,经过择优录用,严格的岗前对口培训,最后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