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上下灵岳之间——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联系与族群融合

来源 :民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源于青海的黄河,贯穿我国北方的九个省区,从山东渤海湾汇入大海;地处青海的昆仑山、河南境内的嵩山与山东境内的泰山,都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圣山灵岳.大河,将上下游连为一体;灵岳,赋予黄河流域先民共同的信仰.先秦文献中已经有文字记载周代、商代乃至夏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新发现,从彩陶、玉器、农业、畜牧业、族群等几个方面体现出史前时期黄河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与族群互动,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其他文献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核心竞争力越强,企业业绩表现越好,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结合杜邦分析法模型研究发现,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通过提升销售净利率来实现的;区分核心竞争力种类后发现,品牌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对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最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竞争程度、内部公司治理及产权性质对核心竞争力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当企业外部环境竞争越激烈,公司治理水平越好,企业产权性质为非国有时,核心竞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司法判例不断增加,但如何适用本罪的争议也越来越大.该罪的整体保护法益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对该罪所规定的三种行为类型都应当在此指引下进行限定解释.《刑法》第286条第1款规定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行为应当具有指向性、直接性和毁弃性的特征.《刑法》第286条第2款规定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的行为,可能通过对系统数据处理功能的破坏而构成,也可能通过对系统重要使用功能的破坏而构成,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与财产犯罪发生想象竞合.对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罪量要素的认定,应当严格
河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人类文明之初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也是人类迁移的主要通道,还催生出统一的国家和集权政权,并对人类精神文明创造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但与此同时,人类在河流面前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会与河流发生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互动,并且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正是这种互动,使人类在不同的流域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文明形态.
从汉代开始,黄河河套地区的农业得到大规模发展,成为汉代最为重要的屯田地点之一.河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宜耕宜牧的地理环境使其发挥了经济与文化的双廊道作用.汉匈农耕与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在此相互交融,区域农耕经济得以发展.以往研究多强调农作物为巩固汉代边疆提供物质保障,但忽略了其在汉与匈奴互动中的多面影响.当地生产的粮谷是维持汉与匈奴之间贡纳关系的重要经济砝码;汉匈在北方边境的互市推动了以粮食为媒介的农耕文化传播,也渗透到了草原民族的饮食文化和丧葬礼俗中.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在北方边境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互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