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建设,而忽视公共基础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语文,更是不被学校和学生重视。高职院校学生,本身语文功底比较薄弱,且不能深刻认清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功利心理,认为语文课程不如专业课程来得更加实用,轻视语文课程的心理比较普遍,这就导致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事实上,语文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而且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如何提高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高职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处于边缘地位。高职语文不像专业课,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作为高职语文教师,要根据高职语文课程自身教学特点和目标,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组织好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对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见解,与大家共勉。
  一、确立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高职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要想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就要确立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目标,使他们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程度提高。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高职语文与中小学语文相比,教学侧重点不同:中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于知识的感性积累,强调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和能力两者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都不可缺少;而高职语文教学,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着眼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并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重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目前高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现状,高职语文教学必须肩负起强化高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重任。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高职语文人文教育功能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特长,塑造高职学生健全人格,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祖国建设栋梁。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语文教学要按照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主动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立足高职学生实际,对高职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真正将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来,并根据学生今后就业的需求,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高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改进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学生知识水平层次差异很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同,高职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教学难度也更大。高职语文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广大高职语文教师,要将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式向新型教学方式转变。高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导入、课堂提问、知识点讲解等方面采取一些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比如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方式,来组织高职语文教学。另外,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在他们进行讨论的时候,及时进行指导。不仅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点,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
  传统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成了主体,而学生成了客体。从本人的语文教学实践看,这样固化的师生关系经常会导致部分学生因惧怕教师权威而在课堂中表现不积极。这样会导致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学习主动性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学生不能有效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因此,广大高职语文教师应积極转变传统师生关系,在尊重学生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开放式、合作式教学方法,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平等中的首席,亦师亦友。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转变评价机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
  传统高职语文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上,在对学生进行考查时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考查内容是语文教材中挑选出来的。在语文考试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教材内容,就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但是,如果从高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角度来看,这样的高职语文教学活动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更别提通过语文教学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如果高职学生只注重对课文内容进行机械记忆,不能将所学语文知识运用到所学专业和现实生活中,就会导致高职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很难发挥自身的职业能力。高职语文考核方式评价机制必须改革创新。要以能力为本位,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作为考查重点,引导学生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并将高职语文学习活动与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紧密结合。在高职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教师在考查学生的过程中,要将语文知识考核、口语交际考核、书面表达考核、人文素养考核等结合起来,从而使高职语文的考核方式更符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和考核,注重过程性考核。
  总之,要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高职语文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高职语文教师在面对语文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时,要努力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沉闷氛围,充分运用各种手段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不断对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高职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爱学习、爱语文,不断激发对高职语文的学习兴趣,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推动高职语文教育不断发展。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通过文字言词来表达各种情感、信息。而音乐则是通过音乐的律动,旋律的变幻起伏,传递着喜怒哀乐。语文与音乐两者本就应为“一家”,虽然它们相对独立,各有侧重,避开语文的工具性不说,它们都具有“抒情”“写意”的共同特征。在实践中,我经常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以“乐”引“文”、以“乐”释“文”、以“乐”品“文”、以“乐”诵“文”、以“乐”拓“文”,尝试让语文课堂更富灵动的艺术气息。  【关键词】语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现在的小学生,十年以后就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将走向社会,投入紧张激烈的竞争当中。展望21世纪,要求人们不仅有聪明的头脑、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伶俐的口才、能言善辩和据理力争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会招之即来,而是应该从小培养,所以说,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很有必要。作为
【摘要】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有所“疑”,在语文学习上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会“疑”,爱“疑”。首先,让学生心中有“疑”,初读课文,然后,立足课文,“疑”出内涵,最后,“疑”出拓展,升华情感。让学生在“疑”中收获,学到新知;“疑”中探究,挖掘内涵;“疑”中发散,提升素养。  【关键词】疑;质疑;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速度非常快,整体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虽然理论上有了很多新的内容和体系,但是对于经典项目的关注度,一直以来也没有降低,比如各类中华文化。其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不仅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具有很高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笔者试图对此展开研究,探索如何在我国各地小学语文教育中合理的纳入孝道文化,进而促进整体教育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
【摘要】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的发展。“教育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关注课堂生成,彰显生成魅力,是课堂的活力花树。借课堂“生成”的花,结出教育智慧的果,一样是不能拒绝的精彩!  【关键词】生成;《飞夺泸定桥》;《两块银元》;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的课堂,就是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本领的舞台和训练场
【摘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品味到语言本身的魅力相当重要。一篇好的文章由段落组成,段落由句子组成。因此,我们品文章要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子、段落开始品,运用各种方法,从各种角度多方面地去品。本文将具体分析相关方法,希望能为初中语文在这一方面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语言品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的语文学习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我们所理解
【摘要】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是无本之木的作文,是虚伪的,假大空的。作文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才能绽放出最最灵动的光彩。  因此,要想写出具有真实之美的文章,便要让学生真正走进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走进大自然,走进大社会。  【关键词】记叙文;真情;选材;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标中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虚假做作和空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已经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语言表达、情感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
【摘要】近年来,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的不断增长,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越来越倾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基于此,文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策略,以期对自己及他人的语文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组合作;兴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合
【摘要】“大语文教育”这一概念较早由邢台八中语文教师张孝纯提出,其指导思想可概括为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站在大语文观视角下审视当前的语文作业布置现状可发现存在量多、低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策略来改善,以实现作业作为课堂延伸和补充的功能。  【关键词】大语文观 ;作业;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基于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