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三部曲中的婚葬文化及其展示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9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婚姻是人类社会维系家庭稳定与延续生命的重要保障;丧葬乃人类对逝者表达敬仰的最高方式。《大地》系列三部曲中,赛珍珠以其分别生活过的江苏镇江和安徽宿州等地地区生活为素材,就文中涉及的婚葬文化展开了大量细致入微的描写,在为读者打开了辽阔的民国时期乡村文化背景图的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原生态乡村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关键词】赛珍珠;《大地》三部曲;婚葬文化
  一、引言
  赛珍珠(Pearl S. Buck)出生在美国,但自幼便来到中国,更是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与中国乡村和民间习俗结下了不解之缘。赛珍珠具有双语文化知识的背景:她自幼向前清秀才孔先生学习,跟随孔先生阅读了大量的中国经典文献,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习俗的熏陶;另一方面她又跟随文学功底深厚的母亲玛丽学习了大量西方文化。这便使得赛珍珠具有了特殊双重文化身份,为其日后致力于文化交流和传播——尤其是把中华文化习俗传播到西方世界提供了契机。
  事实上,由于清朝长期闭关锁国之政策,因而使得中国自古以来的先进地位一去不复返。在赛珍珠生活在中国的那一段时期,正是“西学东渐”鼎盛之时,西方世界对中国人乃至中华传统习俗存在很大程度的误解,尤其是中国的婚葬文化,在其眼中更是严重落后的。毋庸讳言,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中国社会以及国人的形象都是负面的、丑陋的。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中西方交流的使者,赛珍珠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将自己所熟知的中国人及其传统习俗真实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为此她塑造了许许多多正面的中国形象,为西方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及其文化提供了契机,影响深远。难怪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将其称之为“沟通中西方文明的人桥”。
  1938年,赛珍珠因其小说《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等而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大地》系列小说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社会生活与习俗,其中的婚葬文化犹具中华民族特色。本文拟分析《大地》三部曲中的婚丧习俗,探析此系列小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寻根等,以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提供帮助。
  二、婚嫁情况
  《大地》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如阿兰、荷花、梨花、爱兰、梅琳等。她们均可谓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在嫁娶方面,她们各具特色,婚恋观也大相径庭。事实上,她们的婚嫁问题引起了很多西方学者的关注和评论。罗伯特(英语全名)曾就“中国女性的婚姻地位”情况出发,探讨了中国社会的传统风俗习惯。毋庸讳言,赛珍珠以其独到的目光和深刻的洞察力,在《大地》三部曲中再现了中国民众不同时期的婚嫁习俗,将中国普通民众的婚嫁变化展示在世人面前,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中国各时期各个社会阶层的婚恋观。
  1.《大地》中传统婚恋模式。在旧中国底层的劳动人民,无疑是那些连人身自由都无法获得的奴仆和靠租用地主土地维持生计的佃户,《大地》伊始,赛珍珠笔下的阿兰和王龙就是这样的底层人民:阿兰幼年被父母卖到黄姓大户人家当女佣,自此就不再享有人生自由。而佃户王龙,与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中的基本温饱都是一种奢侈。对于阿兰这样的底层女性来说,她的婚姻就是顺从女主人的安排——嫁给一个自己从未谋面的穷苦农民。王龙由于困窘的经济条件,也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妻子。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与女佣结婚。小说中,为迎娶阿兰,阿龙只是准备了“一篮子猪肉和豆腐”。接阿兰回家的路上,王龙用仅剩的两个铜板,给阿兰买了六个青桃。而后来的宴请客人,也是由阿兰亲自下厨,煮制了七样菜而已。婚后的日子,阿兰尽心操持家务,生下多个子女,王龙对于阿兰几乎毫无感情上的依恋。姚君伟提到阿兰“在相当的程度上已为父系文化观念所同化, 成为男权的代言人和执法者了, 成为一个驯化了的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旧中国,我们底层劳动人民的婚姻是几乎毫无形式可言,女子婚后也都是跟随丈夫一起劳作,赡养老人抚养子女。
  再看看,发家后的王龙为妓女荷花所着迷。为了得到这名女子,王龙夺走了阿兰的珍珠耳环,准备了各式的精品美食,花了很多银元,就這样荷花由一顶花轿里被抬到了王龙家。由于王龙的突然发家,对比阿兰的结婚仪式,这样婚姻仪式看起来似乎“体面”多了。不过仔细阅读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次的王龙并没有宴请客人。因为,荷花的身份地位是及其不体面的,对于王龙来说,荷花只是个侍妾,是自己宣泄欲望的工具而已,荷花的地位甚至都不及阿兰。至于王龙的大儿子娶亲的时候,这个家庭已经发展成一个大户人家了,小说刻画了新娘隆重打扮的画面“戴上一顶凤冠批了头红,床上绣花鞋子” 这些细节描写,展示了传统社会下的民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婚姻是极其重视的。
  《大地》中有关这三个女子的婚嫁,受阶级地位的影响多少存在了差异,但我们不难发现她们都保留了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的独立权都被剥夺,阿兰被自己的女主人指给王龙,荷花是用钱买来的,而王龙的大儿媳也是由自己的父亲与王龙商议,嫁给了王大,婚后还被告诫要照顾夫家的所有人。1938年在诺贝尔文学奖典礼上,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佩尔·哈尔斯特龙致辞:“赛珍珠在提出众多问题中,一个最严肃、最忧郁的问题就是中国妇女的地位问题。” “妇”在中国甲骨文中作为象形字,就像一个人手持扫帚跪着。《孟子·滕文公下》一书中有“以顺为本者,妾妇之道也”,这些“三从四德”之类的礼法制度在奴隶社会末期就已形成,经过年代的发展,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对女性加以禁锢,使她们成为丈夫的附属品。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女子大多任劳任怨,为家庭奉献却不求一丝回报。在《大地》第一部中,赛珍珠通过揭示这些人物形象婚恋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压迫中国妇女的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价值观,是女性根本无法自主选择人生的另一半,她们甚至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依附于男性生活。
  2.《儿子们》中女性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婚恋模式。《儿子》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军阀割据的时候,这个时期,虽然传统思想依然存在,但是新潮思想也在逐渐影响人们的婚恋观,新女性的自主意识渐渐觉醒。   《儿子》中王虎太太的婚姻是中国传统的正式结婚仪式,由王虎哥哥做媒,王虎亲自回家迎娶、拜堂、办喜宴,可以说是按部就班的。然而,当王虎太太发现自己的丈夫只是把妻子当成生育儿子的工具,便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女儿身上,想方设法让她接受新式的教育,最终她带着女儿离开丈夫,接触到许多新的思想。可以说王虎太太的出走是对不平等婚姻地位的反抗。除了王虎太太这一形象,《儿子》中的警察局长的女儿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她一方面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但同时又不得不依靠男性而生存甚至享乐。
  这一过渡时期,朱坤领先生指出:“传统妇女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新式妇女开始出现, 虽然力量还比较弱小, 也尚未完全脱去旧思想的案臼, 但趋新之势已初见端倪”。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就出现了传统思想与现代女性独立自主思想并存的局面,她们一方面无法彻底摆脱中国传统婚姻的舒服,另一方面积极进取为自己的自由做抗争。
  3.《分家》中女性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现代婚恋模式。《分家》中的社会背景已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传统的婚恋观已经逐渐淡化,女性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她们渴望自由的爱情,反对包办婚姻。这些女性追求体现在了爱兰和梅琳身上。
  爱兰的婚礼:“婚礼形式与王源爷爷结婚时迥然不同, 与王虎的古老正规的婚也不一样。现在城里人结婚的方式五花八门, 有些旧点, 有些新点, 但无疑爱兰和她的爱人的婚礼是最新式的。到处鲜花放置, 许多西洋乐器租了来, 一定花了有几百银元……爱兰静静地美丽地坐在那里。她的头在长面纱下低着, 面纱由两颗珍珠和一圈小巧芬芳的橘花扣在头上。她双手捧着一大束洁白的百合和玫瑰, 香气四溢。” 爱兰的新式婚姻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是一位具有新思想的女子,但是在婚后她认为孩子是累赘而把孩子托给孩子照顾。在赛珍珠的眼中,她不是一位完美的中国现代女性。
  梅琳与爱兰性格相反,她不崇尚奢华,有着女性自由平等观念的她甚至为自己的人生做了充分而具体的安排,决心做一名自食其力的人。当母亲劝告她结婚时,她回答说:“每个女人都会结婚,我不想只是结婚、料理家务和带孩子, 我一定要实现我的愿望。”对待婚姻,梅琳已不是传统的女性思想了,她对婚姻有自己的见解,试图打破婚姻对女人的桎梏。
  对于爱兰,赛珍珠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对她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毫不犹豫地揭露了她身上的缺点。而对于梅琳这个人物,赛珍珠更多的是那她当做理想的化身。赛珍珠着力刻画的梅琳的形象,实际上也是她自己心目中现代女性的完美代表,具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对传统型婚恋观的女性所表现出来的美德,以及现代婚恋观的女性表现出来的追求独立自主的新风尚,赛珍珠是认可并且赞许的。而对于传统女性的悲剧性命运,赛珍珠表现出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也在新时代婚恋观描写时寄予了新希望。
  三、丧葬习俗
  丧葬,是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它受各自的民族特色影响。我国的丧葬文化隆重谨慎,渗透着来自民族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而赛珍珠以她长期生活的皖北和南京地区一带的丧葬文化为参考,在其笔下的《大地》三部曲中,使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1.寿材的准备。在中国丧俗中,一个人在弥留之际,总会有家属为其准备棺椁,以便其死后安详长眠。《大地》中的阿兰是第一个离世的,当知道“她一定会死”的时候,王龙特意前往城里的棺材店,“仔细地挑了一口好棺材”,棺材店老板提议买两口,王龙想到了自己年迈的父亲,于是他为父亲准备了一口同样质量上乘的棺材。一个是自己的妻子,一个是自己的父亲,都是自己至亲至近的人,我们不难看出王龙是花了心思的。而对于一直敲诈他的叔叔婶婶,在他们弥留之际,王龙“买了两口可以说好打不死特别好的木头棺材”,他的叔叔见此,颤抖着声音对他说:“ 你就是我的儿子,比我那在外流浪的儿子亲多了。”再看对待一直忠心耿耿的老秦,王龙在他临终时承诺他“给你买一口和我爹差不多的棺材。”老秦死后,王龙的确为他买了一口好棺材。文章的最后,王龙的生命也渐渐走向终点时,他的大儿子花了近六百两银子为他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材。王龙十分满意,以至于身体稍微好点的时候,“他都会伸出那只颤抖的黄手去抚摸那黑得锃亮的棺材”。
  赛珍珠以几近还原现实的独到眼光,就寿材的准备向广大读者进行了详尽的展示,让读者们对于这方面的传统习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入土为安的葬礼习俗。中国传统农民对土地,有一股深深的眷恋之情。中国的农耕文化使得农民与土地之间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在小说中,不管是王龙,还是他的父亲,抑或是他的妻子阿兰,都将土地视为及其珍贵的财产。在饱受自然灾害时,王龙不惜杀了 自家唯一一头耕地的牛,即使身临绝境,不得不背井离乡逃难,王龙夫妻二人而不肯卖掉土地。从南方逃难回来后,王龙也一心想着自己的土地。这种对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我们也称之为“恋土情结”。土地是王龙赖以生存的基础,他在这里劳作,在这里挥汗,从这里收获。因此,不难看出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程度。因此,人去世后土葬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赛珍珠曾经指出:“在亚洲许多国家,一块热土上上百代人繁衍生息,地下到处都是他们的肉体,空气中似乎也充满他们不灭的灵魂”。《大地》中王龙“在小山上的一棵枣树下的庄稼地里挑了一块好地方做墓地,老秦找来人把墓打好,然后又在墓地四周建上了土墻,墙做的很大,里面足可容纳几代人葬了。虽然这是快好地,但王龙毫不吝啬因为这个家都将在这里扎根。不论是生是死,他们都歇息在自己的土地上。”乃至后来王龙临终前“攥着土, 感到心满意足。他想着土地, 想着他的绝好的棺材。仁慈的土地不慌不忙地等着他, 一直等到该他回到土地里的时候”。
  有鉴于此,中国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是赛珍珠作品《大地》中关于殡葬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折射了中国人的恋土情结。
  四、小结
  以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素材为原型,以其自己生活过的江苏镇江和安徽宿州等地的生活习俗为依据,三十年代初出版的《大地》系列三部曲,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中国民众的生活情状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民众的婚恋文化与殡葬文化,架起了一座西方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为传播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毋庸讳言,《大地》系列三部曲揭示了清末民初中国普通女性在婚姻上的遭遇以及她们无畏的抗争等,如今读之,仍然使人感慨万千,甚至潸然下泪。
  与此同时,《大地》系列三部曲所描写的传统中国之殡葬习俗,在展现了中国民众对此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根植于其内心深处的恋土情结,给西方读者展开了一幅了解中国文明的民俗长卷,让西方世界得以了解乃至亲近中国,为适时消灭根植于其内心深处的“妖魔化”中国人形象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也为我们了解那一时段的中国乡春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一言以蔽之,《大地》系列三部曲中所描述的女性婚恋模式和丧葬模式,值得我们好好了解并反思。
  参考文献:
  [1]赛珍珠.大地[M].王逢振,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
  [2]Shaffer,Robert.Feminist Novels in a “Non-Feminist” Age:Pearl S.Buck on Asian and American Women[J],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American Studies,2016,(1).
  [3]姚君伟.男权大厦里的怨恨者与反抗者——记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妇女群像[J].当代外国文学,1995(3).
  [4]朱坤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对《大地》三部曲的女性主义解读[J].江苏大学学报,2003,(5).
  [5]赛珍珠.我的中国世界[M].尚营林,译.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1.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应对母语迁移的策略,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例,运用对比分析法,从语音、词汇等不同层面探讨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研究表明母语迁移虽在二语习得中不可避免,但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關键词】母语迁移;第二语言习得;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王丹,女,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周爽,女,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研究,其中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优势,并在对小学英语的核心素养以及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研究的基础上,从建构主义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入手,提出了四条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其目的皆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建构主义;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簡介】李聪颖(1995.10-
【摘要】“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多段不断更新,新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相融合,为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提供了有利条件。以互联网和现代智能软件为支持,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教学设计,迎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 ”; 大学英语课程;翻转课堂  【作者简介】牛萌颖,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Abstract】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that students may possess and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planning a lesson that includes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
【摘要】外语教学对促进我国民办高校转型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看,专业外语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由于英语在全球应用具有普遍性,并且我国高校以英语教学为主,因此,本文仅从民办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出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促进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民办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晶红,田源,吉林动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基金项目】吉林动画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法学习虽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但却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结合《PEP小学英语》教材,用实例分析了小学生常见的英语语法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问题;PEP教材  【作者简介】俞君婷,浙江省东阳市白云银田小学。  如今,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语法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是必不可少
【摘要】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存在的话语表达不规范、话语表达不合理、话语内容不真实等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质量。  【关键词】课堂话语;常见问题;分析  【作者简介】肖锦兰,广东省河源市第三小学。  “话语在课堂上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因为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大多数都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Pollard,2002)。”因此,教师的课堂话语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
【摘要】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在完善和增强大学生英语能力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社会、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高质人才质量的需要,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现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改革考试制度的现实意义,并对如何创新性的对英语等级考试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创新性研究  1987年国家
【摘要】新高考改革对英语的高考方式进行了变更,将其转变为社会化考试,由一年一考变成一年两考,英语高考成绩不再计入高考总分,这种改革改变了高中英语的性质。本文主要阐述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相关内容,高中英语教师应革新教学观念,开展互动教学,将英语教学方式从应试性转变成应用性。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英语;互动教学  【作者简介】申海丽,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前言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构建高效课堂,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文章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特点,就初中英语教学艺术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艺术;运用  英语是一门关注实践、强调实用性的学科,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体现,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