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问卷发放的形式对当前青年人在义利观的概念及内涵的理解与认识、学习动机、择业、价值取向、婚恋观、入党动机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加强青年人义利观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青年人义利观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30-01
1 调查的目标及概况
我于2010年9月份,对辽宁省、河南省的部分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青年人发放了关于《当代青年义利观状况调查问卷》,目的主要是为客观地就目前青年人对义利观的认识现状进行了解、找出当代青年人义利观形成的原因、准确地把握当前青年群体义利观的主要特点以增强对青年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客观依据。本次问卷共830份,回收有效问卷800份,有效率96.4%,属于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 青年人义利观的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式,内容涵盖了青年人对义利观(就是青年人对“义”和“利”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的概念及内涵的认识情况、学习动机、择业原则、价值取向、婚恋及交友观念、入党原因六个方面。从对问卷调查分析中看出,青年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基本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对于“义利”的认知程度。
2.1 关于当代青年人对于义利观的概念及内涵的理解与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在当代青年人的思想上得到了更为明显的体现。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到“义”与“利”的基本概念时,多数人对“义利”没用统一的观点;65.3%的人认为“义利”应该是各种社会利益的统一。就如何追求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也没有能超过半数的认同感。更为突出的是在传统文化中提倡的“重义轻利”在当代青年人的认同上只占到10.9%。至于造成这种“义”与“利”矛盾的主要过程及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但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在工作中出现。
总体看来,当代青年人在对“义”与“利”的基本概念上的认识比较混乱,在价值取向上由以往单一的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多元化发展,对社会整体的“义”、“利”没有统一的认同感。
2.2 关于学习动机的相关问题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毫无疑问成了青年人生活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青年人将自己的学习目的定位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实现自身价值上,学习层次上的不断攀升也多是以进入好的工作环境为目的。总体看来,青年人学习动机趋于功利化。
2.3 关于择业取向问题
积极投身于“急需人才的边远、贫困地区或农村就业”是国家目前所提倡的,这种政策的提出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整合、贫富差距额的缩小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但是这种择业取向在当代青年人的思想中仅仅占到7.4%,大多数人仍希望自己的就业岗位在沿海开放城市。据调查结果分析,愿将自己的择业标准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的人数尚不足1/3,而从自身发展和待遇考虑的人数超过半数。
2.4 价值取向问题
从人的社会属性中知道,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然而在实际调查中,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却将“是否家庭美满、衣食无忧、工作体面、事业有成”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而情愿尽职尽责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在被调查者的比例中尚不足1/3。同时,在生活中,更多的青年人将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自身财富的重要的部分,而将金钱看得很淡。这一方面说明当代青年人更注重自身的保健,回归自然,但另一方面,从财富真正的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判断是否得当,仍值得商榷。
从对价值取向的全部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青年人对金钱比较淡漠,但是很多人依然认为“有钱能办事”,通过金钱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人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自身的矛盾,说明当代青年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多数青年人对于金钱的来源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
在调查中发现,当代青年人仍能够对助人为乐保持积极的心态,已经把助人为乐这种传统美德逐步的习惯化、潜意识化。
在对弘扬传统道义方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诚信的缺失仍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5 有关婚恋观念的问题
爱情是婚姻的坚实基础。而当前婚姻关系的脆弱、离婚率的攀升和由此带来的伤害,引起了青年人的思考。从对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对待婚恋问题都持清醒、理智、审慎的态度,主要是以感情为基础,对物质方面的要求并不重。
2.6 入党动机问题
随着高校毕业分配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政策的出台,使得大学生们不得不跻身于激烈的择业竞争中。个人条件是否优越成为择业取胜的关键,一些用人单位也把“是否党员”作为衡量毕业生政治思想素质,甚至毕业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于是,就自然地把大学生入党看作是为增加就业砝码的行为。但是,从对青年人入党动机的调查中显示,多数入党的原因和动力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有更多的机会为社会做事,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这从能够积极地参与志愿者活动、在真正的为人民服务道路上迈出实践的一步中也得到了证明。但是,也有入党就是为了以后的仕途能够更加顺利,或者为了所谓的“面子”、“荣誉”等等。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只有把握住青年人这个群体,因势利导,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进步,社会主义未来事业才有希望。
注
[1] 江泽民.在纪念共青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5-15.
关键词:青年人义利观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30-01
1 调查的目标及概况
我于2010年9月份,对辽宁省、河南省的部分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青年人发放了关于《当代青年义利观状况调查问卷》,目的主要是为客观地就目前青年人对义利观的认识现状进行了解、找出当代青年人义利观形成的原因、准确地把握当前青年群体义利观的主要特点以增强对青年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客观依据。本次问卷共830份,回收有效问卷800份,有效率96.4%,属于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 青年人义利观的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式,内容涵盖了青年人对义利观(就是青年人对“义”和“利”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的概念及内涵的认识情况、学习动机、择业原则、价值取向、婚恋及交友观念、入党原因六个方面。从对问卷调查分析中看出,青年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基本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对于“义利”的认知程度。
2.1 关于当代青年人对于义利观的概念及内涵的理解与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在当代青年人的思想上得到了更为明显的体现。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到“义”与“利”的基本概念时,多数人对“义利”没用统一的观点;65.3%的人认为“义利”应该是各种社会利益的统一。就如何追求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也没有能超过半数的认同感。更为突出的是在传统文化中提倡的“重义轻利”在当代青年人的认同上只占到10.9%。至于造成这种“义”与“利”矛盾的主要过程及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但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在工作中出现。
总体看来,当代青年人在对“义”与“利”的基本概念上的认识比较混乱,在价值取向上由以往单一的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多元化发展,对社会整体的“义”、“利”没有统一的认同感。
2.2 关于学习动机的相关问题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毫无疑问成了青年人生活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青年人将自己的学习目的定位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实现自身价值上,学习层次上的不断攀升也多是以进入好的工作环境为目的。总体看来,青年人学习动机趋于功利化。
2.3 关于择业取向问题
积极投身于“急需人才的边远、贫困地区或农村就业”是国家目前所提倡的,这种政策的提出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整合、贫富差距额的缩小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但是这种择业取向在当代青年人的思想中仅仅占到7.4%,大多数人仍希望自己的就业岗位在沿海开放城市。据调查结果分析,愿将自己的择业标准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的人数尚不足1/3,而从自身发展和待遇考虑的人数超过半数。
2.4 价值取向问题
从人的社会属性中知道,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然而在实际调查中,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却将“是否家庭美满、衣食无忧、工作体面、事业有成”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而情愿尽职尽责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在被调查者的比例中尚不足1/3。同时,在生活中,更多的青年人将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自身财富的重要的部分,而将金钱看得很淡。这一方面说明当代青年人更注重自身的保健,回归自然,但另一方面,从财富真正的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判断是否得当,仍值得商榷。
从对价值取向的全部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青年人对金钱比较淡漠,但是很多人依然认为“有钱能办事”,通过金钱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人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自身的矛盾,说明当代青年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多数青年人对于金钱的来源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
在调查中发现,当代青年人仍能够对助人为乐保持积极的心态,已经把助人为乐这种传统美德逐步的习惯化、潜意识化。
在对弘扬传统道义方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诚信的缺失仍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5 有关婚恋观念的问题
爱情是婚姻的坚实基础。而当前婚姻关系的脆弱、离婚率的攀升和由此带来的伤害,引起了青年人的思考。从对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对待婚恋问题都持清醒、理智、审慎的态度,主要是以感情为基础,对物质方面的要求并不重。
2.6 入党动机问题
随着高校毕业分配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政策的出台,使得大学生们不得不跻身于激烈的择业竞争中。个人条件是否优越成为择业取胜的关键,一些用人单位也把“是否党员”作为衡量毕业生政治思想素质,甚至毕业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于是,就自然地把大学生入党看作是为增加就业砝码的行为。但是,从对青年人入党动机的调查中显示,多数入党的原因和动力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有更多的机会为社会做事,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这从能够积极地参与志愿者活动、在真正的为人民服务道路上迈出实践的一步中也得到了证明。但是,也有入党就是为了以后的仕途能够更加顺利,或者为了所谓的“面子”、“荣誉”等等。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只有把握住青年人这个群体,因势利导,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进步,社会主义未来事业才有希望。
注
[1] 江泽民.在纪念共青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