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假的充真,真也像假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_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团认为“曹操墓”是真的
  
  人物周刊:您在1月中旬到过安阳现场,能说说当时看到的情况么?
  梁满仓:我是13号到的,14号看现场,马上开了讨论会。现场的发掘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一共两座墓,一号墓刚挖到墓道,墓室还没出来;二号墓是东西向,坐西向东,墓道长将近40米(39.5米),宽大概10米(9.8米)。第一眼看到这规格,我们就知道这不是普通墓地。
  我们进到墓室里的时候,他们正用小刷子在刷(注:发掘程序)。墓室伸到地下,有5层,有前后室和4个侧室,从墓砖、墓门和墓顶看起码是王侯级的。那地砖大概有90cm×90cm,一起去的人都说少见。我对墓室的第一印象是:虽然很大很气派,却很简陋,破坏得也比较厉害。墙上还有一排排用来挂东西的铁钉(说明之前有人进来过)。盗墓的情况也介绍了,周围是庄稼地,最初防盗墓的也跟打游击似的。
  我看了那个鉴定为20多岁的女性的头骨,一些石牌、玉璧和漆器,还有水晶球我印象挺深……反正能看的都看了。从墓的形制和出土的东西来看,我们认为是真的(曹操墓)。我感觉,河南省考古所和文物局在这件事上还是比较谨慎的,所谓“六大证据”都是专家讨论的结果。
  人物周刊:但专家团此行也遭诟病,说是“来去匆匆,形同走穴”。
  梁满仓:我们这一批是受国家文物局之托去的,另外社科院考古所去了10多人,北大、河南大学、公安部门也有专家去。时间虽然不长,但结论的得出并不匆忙,因为墓的形制和出土的东西能说明问题。最初听到“可能发现了曹操墓”的消息,我第一反应也是“真的假的?”毕竟这是个大事,有怀疑也很正常。
  人物周刊:能举些出土文物的例子说说考证的依据吗?
  梁满仓:比如这次出土的“慰项石”(石枕,上刻“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文献上看,古代“慰”字通“熨”,熨是古中医的一种手段,有汤熨、药熨、土熨、石熨等。史料记载曹操有头疼病,这个石枕头很可能就是用来石熨的。
  另外就是石牌。长方形小石牌有几十块,有孔眼,刻着“胡粉”、“大豆”、“衣服”这些个字。还有些“潜册”(记录随葬物品),其中有一块写着“渠枕”,可能就是指那块“慰项石”。刻着“魏武王”三字的石牌一共有7块,隶书体字,其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是考古队员亲手挖出来的,这个假不了。
  人物周刊:曹操主张“薄葬”,生前有遗令:死后墓中不要藏金玉珍宝。所以有人质疑为什么会出土玛瑙、水晶之类的东西。
  梁满仓:古代人死后,嘴里放“饭含”。饭含有等级,天子用珠玉,曹操名为汉相,实为天子,所以墓中出土的水晶珠可能是当时放在嘴里或耳孔鼻孔中的。零碎的玛瑙小件,可能是当时衣服上的装饰物。曹操遗令里还有一句“葬以时服”,就是说用平常穿的衣服装殓。曹操平时穿的衣服什么样,有没有玛瑙之类装饰,史书里没有详细记载,但可以用曹丕《玛瑙勒赋》旁证。他在序中说:“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因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勒,就是额带或腰带;“余有斯勒”,就是说曹丕自己有装饰着玛瑙的带子。他有,难道曹操不可以有吗?所以出现少量玛瑙、珠玉不奇怪。
  质疑是好事。就像玛瑙的出现,促使我们去做一些新的研究,当然这属于很细小的研究。就像当年,郭沫若写文章为曹操“翻案”,结果引发史学界的一场大讨论,结果是推着大家就具体问题做深入研究。
  
  郭沫若为曹操“翻案”
  
  人物周刊:我看了郭沫若、谭其骧、沈伯骏几位先生就“为曹操翻案”发表的文章,1992年您也写过一篇。比较一致的是,都指出郭先生的论据里有“硬伤”,但此后出版的中国通史和文学史,多数对曹操评价较高,这是为什么?
  梁满仓:这就是我说郭沫若为曹操翻案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原因之一。50年代,写文章跟郭沫若商榷的太多了,郭沫若也写文章反驳,对方再回应,就这样来来往往,学术上的争论本应如此。谭先生发了几篇文章指出他的硬伤,郭沫若先是沉默,后来他是承认的,也加以纠正。但郭沫若说“曹操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有大的贡献”,这个基本论断是正确的;他提出“为曹操翻案”的目的是肯定曹操的历史功绩,这也是正确的。所以经过争鸣,一步步辨析,最后沉淀下来的是“实事求是”,所以后来史学界和文学界大多数人对曹操的评价逐步趋向于一致。这种精神我觉得是这次关于曹操墓的争论里应该提倡的。
  比如“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如果是历史爱好者提出来的,那是正常的,但如果从专业、学术角度提出,就不应该了。我注意到,最早提“七十二疑冢”的那位学者后来不再提这个事了。
  人物周刊:在您心目中,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物?
  梁满仓:我觉得他有政治远见,比一般人看得远,有指挥才能,也会用人;他的文化修养也很高,爱读书。小时候刚接触诗词时,读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步出夏门行》第四章《龟虽寿》),觉得那真是好!那时还不知道是曹操写的。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有王者风范的人。
  人物周刊: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到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000多年里,曹操形象的变化依您看是怎么来的?
  梁满仓:以宋为界。宋以前,对他统一北方、结束战乱,对历史发展起的作用,包括文学上的成就,评价都是比较客观的,人们对他不是很反感。关于他狡诈的一面也有记载,但通观来看,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时代英雄,不至于是个反面人物。
  宋以后,尤其是南宋以后,又出现南北对峙的格局,于是就要争正统。人们自然联想到汉朝——魏代汉,但汉室仍为正统,于是曹操就成了一个篡逆的反面角色。这种变化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形成的,随着说书人、戏文的传播,渐渐变成老百姓的认知。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百姓都有很强的帝王思想,认为皇帝至高无上,对那套制度也没什么意见,因为自古以来都是那样。只要国家没战乱,徭役不重,灾年及时救济,老百姓就觉得太平了,不会有犯上作乱的想法。中上层、士大夫才关心正不正统的问题,是他们灌输给百姓的。
  
  “曹操墓”价值远不如殷墟
  
  人物周刊:您是研究魏晋南北朝礼制的,这些年对曹操有没有新的认识?
  梁满仓:有一些。三国时期,曹操创立了很多涉及礼制的新制度。比方说他被封魏王后,马上在邺城附近建立宗庙——就是用来祭祀,让家族灵魂安息的地方。根据古代礼制,皇帝(可建)七庙,诸侯五庙,士大夫三庙。曹操在邺城建的,跟传统的诸侯等级不一样,其实是皇帝的规格。这跟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是相匹配的。这个制度在后来的几百年里影响很大,从西晋到宋、齐、梁、陈,那些人一旦得天下先立宗庙,都是帝王等级。
  另外像藉田礼,就是每年春耕,皇帝要亲自耕种,表示重视农业。曹操也有一套藉田礼,像皇帝那样亲自下田耕种。他还有军礼,像皇帝亲征、授节命将、檄文露布、献俘饮至、讲武练兵等等。
  人物周刊:我注意到您的一个观点:过去说曹操是法家,但其实他受儒家影响也很大。这话怎么讲?
  梁满仓:曹操文武双全。他身上有法家的痕迹,但他也有儒家的一面,比方说他推崇忠孝。他手下有个叫毕谌的人。曹操在兖州当刺史时,毕谌是他副手。张邈、陈宫叛投吕布的时候,劫持了毕谌的父母妻儿。毕谌去问曹操,曹操就说,你的父母在吕布那边,你去投奔吧。毕谌叩头说还是要把忠君放在第一位,曹操嘉奖了他。可是毕谌一出门就叛逃到吕布那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把毕谌给抓住了。手下都说毕谌该杀,曹操说:“孝于亲者,必忠于君。”反而重用,让他当鲁国的相。曹操还发过一个“礼让令”……
  人物周刊:可他杀了从小就让梨的孔融,还株连了好多人。
  梁满仓:杀孔融是政治斗争,另有原因,而且情况非常复杂。这些年我看过一些研究文章,都不是特别有说服力。
  人物周刊:假如曹操墓是真的,跟同在当地的殷墟相比,价值如何?
  梁满仓:我晚走了一天,特意去了一趟殷墟。它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从考古学上讲当然它的价值更大,为我们了解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实物,光发掘就花了80年。但曹操的名气大,妇孺皆知,在东南亚一带都很有影响,所以社会反响大。至于他的墓穴在考古学、史学上的意义,刘庆柱(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所原所长)那天说得挺好:为汉魏考古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让人对那段历史获得更多的信息。
  人物周刊:关于真假的论争,到现在还没结束。作为专业人员,您觉得这里头有没有反常的东西?
  梁满仓:有反常。一个是利益之争,就是争夺曹操墓出在哪儿;一个是个人炒作,对这方面了解不够多的所谓“业内人士”说了不少外行话;一个是不明真相的人跟着起哄。当然也有历史、考古爱好者真是关心这个事儿,但是缺乏耐心,对结果、定论比过程更感兴趣;还有人把这事跟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谈公信度之类,这就超出了学术界讨论的范畴。
  跟《红楼梦》里说的差不多,“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年头,假的冒充真的太多了,所以真的也都像假的了。
其他文献
Google Buzz来了  很多人认它是Twitter杀手,或者是架在Facebook脖子上的一把刀。可惜在社会化产品领域,Google一直没成功过。但对于广大的Gmail用户来说,至少现在又多了一样值得尝试的新玩意儿    从虎年春节假期开始,Google Buzz成为最受“谷粉”(Google 粉丝)追捧的话题,更迅速引发了微软、雅虎等著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强烈关注。  Google Buz
刚开始找保姆那会儿,某培训名师与我面授机宜,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管家庭若带团队。要是把企业管理那套合理运用在家里,明确职权、恩威并施,可保家庭秩序井然、长幼有序也。”话是没错,可我属于“和员工打成一片”的那类上司,所以把他的这番忠告移花接木到现实生活中,就变成了和育儿嫂唐阿姨称姐道妹、好得形影不离的局面。  唐阿姨为人豪爽、干活勤快。在我和我妈的怂恿和默许下,带宝宝出去玩时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偶
“中国已经形成十大酿酒葡萄产区,完全能够生产出与世界知名产区相媲美的葡萄酒。”在3月23日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张裕总经理周洪江表示,与多家国内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葡萄园不同,张裕主要立足国内优质产区资源,目前在全国的葡萄基地已达25万亩,远超其它国内企业。  对中国葡萄产区感兴趣的还有众多国际酒商,他们一方面是看中了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另一方面则证明了中国能种出好葡萄,因此我们不必盲目迷信国外葡萄酒。
作为一部满足观众大男孩心理的漫画改编电影,《美国队长》用俗不可耐的方式宣告了主角的变身——羸弱不堪的史蒂芬罗杰斯在街头被小混混一顿胖揍之后,鬼使神差地进入了美国军方的“重生”计划之中。尽管他在选拔训练中名落孙山,但一次机警的放倒旗杆和一次舍己救人的训练场壮举让他得到了军方科学家的青睐,最终,罗杰斯在众目睽睽之下,注射了全天下男人都梦寐以求的血清,成为一个肌肉发达面庞英俊发型优雅上天遁地无所不能的成
作为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的成员,  他揭露高校抢生源乱象与“北清神话”的潜规则,由此引发网络热议    冯玮很认同圈内人的一句话:“招生就是一场战争”!  作为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的成员,他这么说了,也身体力行地做了。和其他学校招生老师稍稍不同的是,这个语速极快、表情夸张的历史系教授,还将招生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公开了出来。  于是,他红了——坐车到学校,出租车司机问他:你就是那位抨击高考抢生源的复旦
在现代文学史研究中,他最早发现了张爱玲的价值,他贬低老舍《四世同堂》,他认为鲁迅被拔高,钱锺书的《围城》无出其右。有“快人”之称的夏志清在学术上也爱憎分明,但无人否认他《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厚重价值    去年冬日的一个上午,火车行驶在纽黑文通往纽约的铁道上,窗外掠过树林、雪地、房屋和停靠在港湾里的船只。  纽黑文—纽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大约60年前,1950年代初,三十出头的夏志清在这条路
“即使是父母的忌日,我也要被传召出门陪酒陪睡。他们实在都是万恶不赦的恶魔,我列下名单,就算死后变成鬼也要报复到底!”写下陪睡的31人名单后,韩国艺人张紫妍在京畿道盆唐家中吊颈自杀身亡。这一天距离她27岁的生日还有9个月。  两年前发生在韩国娱乐圈的这起悲剧再度被外界关注,是因为张紫妍生前好友最近公开了这些遗书,一共50封,厚达230页。在遗书中,张紫妍还披露生前经常遭到经纪人殴打,公司里还有其他女
近日,中日关系因日方扣押中国渔船、触发有关钓鱼岛的主权纠纷而陷入紧张。为打破僵局,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曾努力游说中国,希望日本首相菅直人,能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上会谈,而日本民主党前代理干事长细野豪志更为此秘密访华。甚至有媒体报道,有日本官员提出“哪怕是站着说上几句也行,当然最希望能够坐下来会谈”。多名日本内阁官员也公开称期待恢复中日对话,修补受损的双边关系。  结果当
中国需要有这么个人,把民间鲜活生动的语言稍加过滤带到全国人民的大舞台上,把从农民到权贵的路子走通,把农民形象当成一种生产力和亲和力,再添点儿江湖规矩、家长作风,缔造日见显赫的娱乐业王国,显赫到从东北打进京城、四合院里开包厢、一众名流捧场、往日低调的奢华藏都藏不住……  从1980年赵大叔凭借拉场戏《摔三弦》在地方成名至今,算算已有30年了。  前20年,他的主战场是“艺术”,完成了从二人转演员到小
“不管是谁,今天来了,你就是我的朋友。”  2010年圣诞节,于建嵘站在北京宋庄小堡村,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笑眯眯迎八方来客。他穿深蓝大棉袄,皮鞋不太干净,头发凌乱,看上去就是小堡村的一个村民。  圣诞节后的几天,于建嵘不骂当官的,也没顾上讲课,只为《我们这一年:2010》的活动在宋庄忙前忙后。《我们这一年:2010》的活动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于建嵘是今年的主人,他对活动的定义是:与风月无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