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行为问题策略与总结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waigu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学生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模式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核心素质的提升以及今后的发展,然而受到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较多,具体表现为课堂退缩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扰乱课堂秩序行为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难度。对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思维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规范小学生的课堂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学阶段学生课堂行为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教育理念;课堂行为问题;小学阶段;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23-01
  课堂问题行为可以说是当前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普遍的现象,由于小学生缺少良好的自制能力和自我控制的意识,使得小学课堂中学生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产生畏惧心理、扰乱课堂秩序等行为,这不仅影响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新课改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不断深入,课堂行为问题已成为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当深入了解行为问题的产生原因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课堂行为问题的基本内涵
  问题行为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所阐述的,从社会意义上来看行为是社会评价以及社会规范的结果,而问题行为则是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之间产生了冲突。当前教育背景下,问题行为则是学生不遵守社会公认的学生正常的行为规范要求,不同于同龄人标准的行为。课堂行为问题可以说是当前小学教学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将学生的行为问题限定在了课堂这一特定的空间内。课堂教学环境是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组成的互动情境,也是教学的基础形态。所谓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则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行为不符合正常学生的行为规范并干扰到正常高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授课进度,使得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的行为。
  二、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分析
  归根结底小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可以说是学生性格以及心理等内隐性问题的外在表现,可以将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分为人格型、行为型以及情绪型等三种。其中人格型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课堂退缩行为,缺少对教师的信任以及过于沉默,同时缺少自信心,思想较为混乱;行为型则表现为学生具有极强的对抗性、攻击性以及破坏型特征,交头接耳以及小动作较多,严重影响了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情绪型则是缺少主见和自主性,过于依赖教师以及同学,无法集中课堂注意力。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可以归纳为退缩行为、注意力分散以及扰乱行为等三种具体行为。
  1.小学生课堂退缩行为,主要表现为学生过于沉默和性格孤僻,不主动的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害怕陌上的环境以及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教师的提问有着极为严重的紧张、害怕和害羞情绪,习惯将自己置于封闭的环境中获得一定的安全感。这是内隐性课堂行为问题,主要在于学生缺少良好的自信心以及交流沟通能力。
  2.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行为。
  这同样是一种课堂内隐性问题行为的外在表现,很难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极易受到课堂意外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课堂外的事物或活动都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具体表现为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思想开小差、外界的声音以及活动可以较快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即便保持在听课的状况也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凝神发呆,尽管这种行为不会破坏课堂教学氛围,但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效果。这种行为主要是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及缺少良好的自我控制意识所导致的。
  3.小学生的扰乱表达行为。
  是小学生在教师的授课或者其他同学在正常的回答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干扰行为,使外显性课堂行为问题的一种。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交头接耳、悄悄话、大声讲话以及对同学或教师的发言打断行为。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良好的氛围构建,主要在于学生的叛逆心理严重以及缺少良好的自信心的一种渴望他人认同的心理所造成的。
  三、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预防以及解决对策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欠缺是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避免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以及四处张望的状况,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法、音乐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模式,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学习上,有效的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状况的出现。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课堂提问并鼓励学生发言。
  自信心的欠缺会使学生出现退缩行为,具体表现为小学生恐惧教师的提问并出现性格孤僻和自闭的状况,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合理的运用课堂提问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采用合理的鼓励性教学用语,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和融入集体环境的勇气。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成长心理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谈话,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严格明确课堂纪律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
  良好的课堂秩序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明确的建立起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同时教师还应当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共同努力创建相应的规范化成长环境,保证学生良好规范意识的确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課堂行为问题是十分常见的课堂现象,这是学生心理以及性格的外在表现,为保证课堂教学互动的正常开展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应当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以及合理运用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建立起学习自信心,同时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严格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参考文献
  [1]史颖.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208-209.
  [2]许晓君.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对策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5):95-100.
  [3]孙畅.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其他文献
美国在中西部区域开发中,成功地运用了土地政策,以极少的投资在短期内实现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这一经验对我国西部开发有重析借鉴价值。
美国农地保护主要采取差别税收查定,划分农业区,农业区划,购买开发权,转让开发权等政策措施和各种措施相结合的保护方案,如刺激性方案,土地使用方式控制性方案和综合方案。启示主要
遏制国有土地收益流失的对策研究段大恺(山东烟台市土地管理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发展,土地使用权作为商品进入了市场,政府作为国有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如何体现,收益如何分配,已经成
近年来,在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上,使用农药品种较少,造成害虫抗药性不断提高,防效下降,因此,尽快筛选出一批防治桑园害虫的新农药,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在浙江省植保总站的指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开发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研究──以厦门海沧土地开发为例陈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中最基本的内容,政府的所有意图和规划思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2002—2010年江西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其固定效应显示其对第一产业起正向作用,第二、三
【摘 要】校园贷是指在校大学生向各类借款平台借钱的行为。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测机制,同时,建立不良网络借款应对处置机制。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网络贷款业务,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大学生的校园网贷得到了有效遏制。纵观校园网贷:  
【摘 要】为充分发挥教育造血式扶贫功能,贵州省对于深度贫困乡镇的教育扶贫给予大力的支持。调查显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所实行的扶贫措施中更加倾向于对硬件设施资源的供给,轻视教学及服务人员的配备;侧重于对贫困学生进行精准资助,忽视学生的个人发展;重视多样的扶贫宣传方式,漠视教师扶贫意识的培养。看清目前深度贫困乡镇教育扶贫的倾向,正确把握教育扶贫未来的方向,对于促进其有效脱贫意义重大。  【关键词】深度贫
一、发种& 催青后期,蚕种胚胎发育至已5阶段,即转青齐时,应做好配发蚕种的准备工作。将蚕种加以整理,按各区、乡(村)预定的数量点数后分别放置,做上标记。一般在孵化前一天发
【摘 要】十九大报告将全面依法治国定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在肯定过去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理论发展: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意识;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以良法促良序,更加注重科学立法。《政治生活》作为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要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政治认同的模块,理应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将依法治国的思想变化融入于政治教学中,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实现学生个体与国家法治建设的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