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溯源及赓续

来源 :领导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ns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轫于生物学的共生思想业已成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现代社会思维方式,为人类社会解决各种危机问题提供了从共生共在到共享共治的逻辑演进思路。中国传统文化虽未直言共生,却孕育着丰富的共生思想资源,为共生思想在新时代的研究注入了思想动力,极富启发性。作为共生思想赓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他文献
好员工转变为坏员工并不是组织的逆向选择,而是道德允诺效应下的员工优劣角色转换现象。道德允诺效应下,员工会将之前做出的道德行为视为自身的荣誉“证书”,自我假设其为后续进行非道德行为的“资金”和“证书”,这也就是员工优劣角色转换的原因。角色转换后,员工会展现出组织偏差行为,具体可分为明确公开、明确隐蔽、模糊公开、模糊隐蔽四种偏差行为,对组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领导者应有效规避员工优劣角色转变,强化对员工道德行为的激励,以回报感战胜优越感;提升员工主动非道德行为惩罚力度,增加角色转变成本;鼓励道德行为以营造整体
年功序列型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基础性逻辑是维持和谐秩序,促进组织稳定与持续发展。年功序列型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在公共部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其存在着很强的滞后性,呈现出年功序列与新生代成员特征和需求的矛盾、年功序列与公共部门激励机制和导向的矛盾、年功序列与创新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矛盾,这些矛盾已成为公共部门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公共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变革与调适,合理定位与运用年功序列,构建能力导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完善领导干部破格提拔制度,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领导干部与公共部门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从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传统支农金融体系难以适应农村金融需求新变化,且支农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村金融的普惠性有待拓展。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为进一步探索我国金融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提供了借鉴,即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0—2020年以官员晋升为主题内容的CSSCI论文,可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晋升激励与财政分权、影响官员晋升的因素和晋升激励产生的影响。未来研究中,官员晋升考核应关注多元指标体系,关注官员晋升后对地方发展的影响,研究对象应逐渐从省市级官员到县乡级官员转变,运用行为公共管理学实验法分析基层官员晋升的潜在动机。
在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都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等教育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是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是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方针政策的系统性工程。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招才引智工作呈现出区域一体化、政策精准化、成效评估常态化的特征,但在招才引智的重心和类型上略有不同。推进河南招才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参照国内主要地区招才引智实践,树立人才工作一体化理念,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建设,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做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工作,优化人才发展软硬环境,加强人才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后人类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实践模式正发生从外向型指向自然模式向内在性转向自我模式的现代化转型。西方疫情时代反智主义盛行,对疫情管控有效性的质疑和抗争导致社会权威的衰落,疫情防控的去中心化强化了技术权威。后疫情时代后人类主义技术观逐步成为引导性主流意识并被各国政府和主流社会所接纳。但资本对技术的异化、人类自然属性边界的开放和对技术确定性的完全信赖使后人类主义技术观存在着剩余风险。因此,需要借助决策协商民主机制化解资本对技术的异化、人类边界扩展的剩余风险、技术的信赖危机。
融媒体视域下舆论信息内容具有多样性、舆论信息生成具有交互性、舆论信息集成具有可变性。融媒体视域下舆论引导制度构建应以舆情引导与信息生产相结合、舆论施动与舆论受动相联系、舆论综合与舆论改造相结合为原则。当前,我国加强舆论引导制度建设,可通过构建舆情信息基量恒定制度、小型化快速化更新制度来建立健全舆情信息生产制度,构建舆情信息生产参与及责任承担制度、舆情受众互联机制、舆情施动方联动引导制度来建立健全舆情信息各方联动制度,构建舆情信息引导算法优化制度、舆情信息大数据研判机制、重大舆情及时介入紧急公关制度来建立健
我国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是典型的多元共治实践。总结近年来镇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发现,在多元共治背景下,领导权威的呈现方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搭建政治动员网络和信息共享网络已经成为新的要求,新型领导权威也需要通过话语来发挥作用,而其呈现方式更需要具备地方性特征。同时,领导权威要有领域限制,不可错位、失位和越位。与领导权威的新变化相对应,为了保障多元治理机制的高效运行,领导者要积极推进民主协商,引导形成治理愿景,注意强化民生逻辑,坚持把守法律边界。
根据整体性和时效性原则,可将部门政策执行的路径分为积极性执行、消极性执行和激进性执行三类。制度激励机制、组织内部因素与政策执行能力是影响部门选择政策执行手段的关键因素。部门政策执行分化阻碍了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最终引发协同困境。建立精准化的政策执行分级系统、平衡部门政策执行能力和动态调整制度激励机制,是促成部门间协同合作、提升政策执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