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需要“五者”型的校长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rc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时下,农村学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校长呢?通过几年来的观察、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最需要的是以下“五者”型的校长。
  一、读书学习的“示范者”
  一个不爱学习、没有教育思想的校长一定不会使学校出现生机与活力。作为校长,首先要身体力行,带头学习。如,学校管理、教育理论、心理辅导等,这些知识都需要校长去学习,如果自己没有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又如何引导教师去学习呢?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气氛,肯定如沙漠中的河流,行之不远。培养起一支爱读书、爱学习的教师队伍,学校才会有发展潜力。而这些都需要校长自己先做好读书、学习的“带头人”,才能带领教师做好学习这一功课,指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树立丰富学识的校长形象,是领导行为的钥匙。这就要求校长不断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思想,熟悉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精通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尤其是在教育改革当前,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察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及时吸收先进的经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永远保持理论上的高水平与高姿态。
  二、教师教学的“引领者”
  校长真正有效的引领,应是激活教师的心灵,让教师从心灵深处焕发出不竭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的形成都将水到渠成。校长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引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参与备课。校长应主动参与教师备课过程,实现与文本、教师的交流互动,从而熟悉教材,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意图,再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领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上的指导,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调控课堂的能力。
  深入听课。这里的“听”包含两个层面的行为:第一个层面指的是听课。听课的重点不仅要放在听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贯彻了设计理念,是否实施了“以学定教”;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的状态与效果。第二个层面指的是倾听教师对所听课的评议,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以便自己在评课时做参考。
  指导性评课。对评议要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原则。一方面要肯定优点,另一方面要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交流切磋。从两个方面着手:一看教师的教,从四个维度来看: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教案设计。二看学生的学,从四个状态来看: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
  三、教育科研的“营造者”
  校长不仅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积极营造学校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校长要参与“教科研”的活动。校长是“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组织者,校长在管理中,要多深入课堂进行“观课”,积极参与“议课”,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评价,而是一种引领和激励。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行动,会影响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的激发。在听课的过程中,与教师一起探讨、一起议课,了解教学一线的实际动态,使自己在教学上的引领有一手原始素材。
  校长要营造“教科研”的氛围。在制定学校的“教科研”奖惩制度的前提下,校长首先要自己带头进行“教科研”,做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领头雁,成为举着“教科研”旗帜走在教师队伍前面的领路人,鼓励其他教师也积极参与。
  校长要提供“教科研”的平台。教科研要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挥其研究的效果。为此,校长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交流互动的氛围,通过教师间的专业切磋与协作,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推行自我反思的机制,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反思,并写好教学随笔与反思。同时,提供给教师展示的平台,让教师展示个性化教学与课堂教学智慧与技能,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四、各种关系的“协调者”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首要负责人,学校的一切事情都需要校长进行多方面协调。
  善于协调,妥善处理与教师间的关系。校长必然要面对性格各异的教师,与他们合作共事,难免会发生磨擦与碰撞,只有校长用真诚去赢得真诚,以情相待,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要通情达理,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心平气和的气氛中得到解决。
  笑迎挑战,坦然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学校事务繁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校长要坦然应对各种艰巨任务,镇静自若面对突发事件,有条不紊地处理错综复杂的各种局面,以强壮的肩膀顶住压力,撑起一片蓝天,带领教师迎接挑战,摆脱困境,战胜一次次困难,取得一次次成功。
  五、全校师生的“服务者”
  校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树立为教师与学生服务的意识,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而校长的服务意识大致体现为以下个方面:1.努力构建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2.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4.满足教师教学、科研以及相关活动的教学设备;5.建立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6.及时帮助教师解决生活或工作上的问题或困难;7.满足教师在学习、进修、培训、科研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合理需求等。
  作为学校的校长,要想方设法服务好师生的教学、学习,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想方设法改善校园环境,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条件,关心教师生活状况。校长切实的关怀、努力,能使师生所处的校园环境、生活状态有所改观,也足以令师生精神与情绪上有所共鸣,从而使教师积极工作,学生乐于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食品市场失灵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需要政府管制的介入。对政府的管制目标,理论界有“公共利益说”与“特殊集团利益说”,但就食品安全这一领域的管制,本文认为政
针对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间谐波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PES(Amplitude and Phase Estimation,APES)算法的间谐波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在误差功率最小化目标下的非参数估计方法。分析了
本文从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原因,以及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五个方面对食物中毒进行了概述.
解决问题的策略靠模仿或者是外界输入是很难形成的。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积累一定的运用经验,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笔者以“假设策略”的教学为例,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尝试运用策略,培养策略意识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形成策略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把这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上升为数学思考,才
快速城市化进程使人们开始关注雨水资源的利用。本文阐述了雨水资源利用的概念,以及雨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南京市浦口区为背景,分析了区域内的雨水资源条件及特点,对雨
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学生,都是从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下面就根据我的经验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让我领悟到,小学生的许多学习习惯是受教师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已经给学生讲授过的知识点或是练习过的题目,为何再次检测时,学生又失分了呢?如何尽量避免这种“学而易忘”的尴尬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抓住联系点,避免“学而易忘”  语文学科是一门倚重记忆的学科,而学生“学而易忘”无疑又增加了教学难度。避免“学而易忘”,在一定的时间里,学生如果能及时地联系前后所学知识点,将会有效地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值得我们注
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专业成长意味着需要时间,需要给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需要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杠杆,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反思,不断增强自我监控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有助于坚定教师的专业精神,有效地把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新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