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考点从“图”开始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其应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高考地理试题几乎是题题配图,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本文笔者就以“全球气压带、风带”为例,谈一谈如何强化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如何进行图文互换、图图转换,以提高识图、用图的能力。
  【考点展示】
  最新考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纲解读
  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知识体系
  【考点图解】
  【考点突破】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引起了大气运动,进而形成了三圈环流和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可以确定风的原始风向,根据所在半球可以确定偏转方向,这样就可以判定出风的具体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0°、30°、60°、90°纬线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高考地理试题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会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对于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而南半球则恰好相反。具体如下图所示: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在考试中还经常以另一种图的形式出现,如下图所示:
  典例解析:
  例1.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并回答(1)~(2)题。
  (1)所示分布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采用“五步法”读图。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明确是哪一种分布图,为深入分析问题做好准备。该题题干的表述“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表明这是不同日期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来回答问题。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根据图例,结合气压带与23°26′、66°34′纬线的相对位置和风带中风向的关系,判断出是哪一半球,进而判断每一幅图表示哪一个日期。
  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根据题目考查的内容和形式,反过来再次观察图示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图①中风向为西南风,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且已移动到北极圈以北,位置偏北,因而该图所示日期应为夏至日。图②中风带为南半球的西风带,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置偏北,因而该图所示日期应为夏至日。图③中风带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因而该图所示日期应为冬至日。图④中的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相对居中,因而该图所示日期应为春秋分日。逐一分析后就会发现图①、②所示日期同为夏至日。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常年盛行西风造成的,图③中没有西风带,不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可以判断以下问题:
  (1)根据所受气压带、风带的控制判断各地的天气、气候特点。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受来自低纬的风的影响,一般降水较多;受来自高纬的风的影响,一般降水较少。
  (2)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移动判断所示节气或日期。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其位置变化大致为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判断特殊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使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例如,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
  (4)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解释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形成。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一个非常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图示气压带、风带所在半球的判定。我们一定要根据标注的极圈(或回归线)及风向,确定所示半球。这样在整个判读过程中,才不容易出错。
  答案:(1)A(2)C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典例解析:
  例2.下图示意某区域五个不同地点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时长。读图完成(1)~(2)题。
  (1)从大气环流方面分析,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2)当北半球的乙地受信风带控制时()
  A.尼罗河正值枯水期B.阿尔卑斯山雪线较高
  C.华北平原正值雨季D.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解析:第(1)题,甲地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全年受信风带控制,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丁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戊地大部分时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所以,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三种气候类型。第(2)题,当北半球的乙地受信风带控制时,为北半球冬季,尼罗河正值枯水期。
  答案:(1)B(2)A
  例3.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右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第(1)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因而常被雾笼罩,故C项正确。第(2)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答案:(1)C(2)D
  例4.2010年3月,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的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由此可排除选项A、C;又因冰岛位于大西洋,处于欧洲西侧,使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流不可能是东北风,故可排除选项D。
  答案:B
  例5.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右图说明原因。
  解析:
  新加坡→纬度低→气压带
  分布→大气
  运动
  状况→天气
  特征
  答案: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例6.图甲为北非简图,图乙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试从气压带或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解析:先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出两地在气温和降水上的差异,然后根据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从气压带、风带的角度来解释水热差异的原因。
  答案:气温:乙地气温全年高于甲地;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地。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原因: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信风控制。
其他文献
长颈鹿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动物,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8术。这不仅依赖于它修长的四肢,更与其名字中的“长颈”脱不了关系。正是由于外形奇特、有趣,长颈鹿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本期栏目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萌萌的长颈鹿零钱罐吧!  材料准备  瓶子、丙烯颜料、毛根、活动眼睛、调色盘、画笔、卡纸、剪刀、万能胶  1.将白色颜料均匀地在瓶身上涂抹薄薄的一层,增加附着力。  2.再刷上黄色颜料,可以根据效果刷
新高考一直秉持试题命制“以稳为主、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从宏观角度来看,虽然2014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独具匠心、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但从试题内容选择、问题设计角度、能力要求、试题呈现形式等微观角度看,试题风格具有“学术化”和“语文化”两大特点和趋势。为了提高考生备考效率,把握命题规律,下面笔者就以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为例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学术化”  这一趋势体现在把专业历史研究的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历史课堂?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历史课堂?下面,笔者以《西欧庄园》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通过历史核心素养来评价一节历史课  历史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体现任何核心素养要求的历史课,算不上是好课。  例如,关于《西欧庄园》的教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中世纪产生农奴初因—成为农奴后的生活—庄园农奴的结局。这个过程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慢
【热点材料】  2012年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高校学费上涨,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入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近些日子,不断有媒体报道称,家庭经济条件已经严重约束了高考学生对高校的选择,实际上其已经成为高考成绩之外的第二个入学筛选条件。这种现象如果发展下去,必将使高考制度设计所追求的机会公平在实际操作中失去平衡。因此,关注和解决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就读大学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高考录取问题,也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所以,在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本文结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的教学,谈谈乡土资源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一、挖掘乡土资
2018年7月27日,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之后,火星和地球将在太阳的同一侧会合。从地球上遥望這颗红灿灿的星球,它像一颗红透了的山楂,悬挂在太阳的对面。从太阳落山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将会欣赏到它迷人的风采。  冲日小档案  某一外行星在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的状态,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外行星之间,这种天文现象叫“冲”。由于小行星也属于外行星,所以也有“冲”的现象发生。 “冲”时相应的
【背景材料】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背景材料    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作为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与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特别代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了对话。在对话中,中美双方紧紧围绕“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的主题,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阐
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融入中学思政教育中,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渗透到思政课堂教学中,不仅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会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笔者在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中学思政教育,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  中国传统道德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精华,是民族个性和思想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构成中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