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学习活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路径探究——基于活动理论的实践框架

来源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yniq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解决能力是重要的数学能力,基于活动理论的核心思想,提出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框架,由活动任务、活动方式、活动规则、活动环境构成,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任务为载体,以思维为核心,以表征为工具,以合作为方式。在设计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数学学习活动时,应遵循设计情境化任务、把握数学知识本质、开展共同体学习、多种方式表征思维过程等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分学段设计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活动,1—3年级以游戏化、体验式为主,4—6年级以情境式、互动式为主,7—9年级以逻辑性、分析性为主,10—12年级以深刻性、创新性为主。在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以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可借助形象直观、抽象符号、图形表格等表征思维过程,注重问题解决背后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的梳理总结,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旨在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充分利用县级文化和旅游普查的成果数据,满足用户招商宣传和旅游推广的需求,基于GIS二次开发和VR全景技术设计和实现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数据查询展示系统。将GIS空间信息数据、文旅普查成果数据、文旅资源VR全景数据进行结合,有效整合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地图操作、查询、VR实景展示、影音展示等实现了文旅资源数据可视化展示。
针对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之间的水平拼缝构造做法,提出了一种预制叠合板水平拼缝模板免支撑施工技术,对定制化吊模工具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应用验证,该施工技术能有效杜绝胀模和漏浆问题,使得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均得到显著提高。
师生互动是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前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导师制下教学活动的开展意义非凡。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知识和见识的增长,师生之间对于疑问的讨论和争辩更能激发探究的热情,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形成的关系可以对教学质量产生真正深刻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依托“导师制”,深挖师生互动形式,促进师生关系和谐,从教学相长、情感关注和合作共赢三个方面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提升师生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综合素养,探索学习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行原发性肺癌手术治疗的2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基础病、肿瘤相关数据及手术相关数据对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根据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将其与各个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独
课前准备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尽早进入课堂状态,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之始就锁定学生的注意力。本文结合初中英语课前三分钟活动,阐述激情朗读、情景演绎、竞猜挑战、对歌欣赏及口技模拟等活动策略对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推动作用。活用课前三分钟活动能够引领学生在尝试中增强新鲜感,在实践体验中快速走进课堂,为顺利开启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报纸
探讨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 GTW)对腺嘌呤+羧甲基纤维素钠诱导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作用。方法为:选取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14只)、造模组(46只),造模组采用腺嘌呤和羧甲基纤维钠联合灌胃法构建慢性肾脏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