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察

来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内容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个文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双重内涵:劳动创造了人和劳动创造了世界历史。通过对这两大文本的深入考察,不难发现,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一般的解读界分了抽象劳动和劳动一般,揭示了劳动与资本主义时代的进步性和文明面,指出了人类解放与资本主义时代自我扬弃的可能性。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对新时代的劳动观进行了创造性的解答。在新时代,劳动的意义在于:人只有脚踏实地的劳动,才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劳动这一助推社会发展的“引擎”;人类的美好未来需要各国通过共同的劳动去开创。
其他文献
近年来,贵金属纳米团簇(NC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化学和工程等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贵金属NCs是由内部金属核和表面配体组成。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金属内核,人们已经探究出不同的合成策略,设计出不同尺寸和结构的贵金属NCs,这极大的扩展了它们的应用范围。但是与此同时却忽略了表面配体重要性,除了承担保护贵金属NCs内核的作用,表面配体对贵金属NCs的结构和性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利用南海北部海域的声传播实验数据分析了跨海沟条件下的声传播特性。结果表明:由于负梯度声速剖面和海底地形的共同作用,导致声能量在开始随着海沟深度变化向更深层位置上弯曲传播,传播损失在海沟中心位置附近达到最大。在海深逐渐变浅的距离上,由于海底反射使得声能量逐渐会聚,声传播损失比单纯陆坡变到深海环境下要减小20 dB以上。当会聚效果小于扩散和海底反射等引起的损失时,声传播损失达到最小,之后随着距离增大而
期刊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已经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主趋势。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1]。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则创造性地阐述了教学、学习
期刊
<正>一、问题的提出2017年版新课标中强调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1]。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富有化学学科价值的、真实而具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为学生多元化地展示学科素养提供载体和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又是课堂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非常重要
期刊
<正>任务驱动法指的是以学习任务作为学生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指引和动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一种驱动效应。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任务[1]。解决一个个任务的同时就是一次次思维被激发的良机。思维被层层激发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并且引向深度学习。复习课的目的是唤醒知识与思维,加深记忆;纠错前概念,加深理解;应用概念与规律,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任务驱动开展
期刊
书籍如容器,承载与传播信息是基本功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在借助视觉语言传达书籍内容的同时,需要有针对性的艺术化创造。特别是纸质出版物,纸张、文字、图像,作为创作元素,依靠设计者艺术思维和设计技术,进行秩序化组合排列,在有限的材料空间里创造多维空间与结构,产生出版物的气韵和灵动审美,在阅读上叠加装帧设计的审美功能,进一步提升纸质出版物的艺术附加值。
<正>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不断通过一节又一节的好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的永恒课题。本文基于对话型教学视野,探索初中化学好课标准,以丰富对好课的认识。一、对话型教学内涵所谓对话型教学,是指教学中对话活跃,借助同伴的交谈,分享新的发现与价值,在此过程中提升相互信赖与共创意识的教学类型。可见,对话型教学围绕核心问题而对话,通过对话层层再现知识的真实发生过程,开阔思维,碰撞智慧,能引发深度学习,更利
期刊
<正>一、问题的提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五个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中,“证据推理”是指“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模型认知”是指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背后本质和规律。
期刊
缂丝属于丝绸,在唐代已有,以通经断纬的挖织方式完成各色图案。早期缂丝以实用为主,发展至北宋成为名贵丝织品类,至南宋开始极致模拟花鸟画,从而进入纯粹欣赏的领域。虽然宋画与宋缂丝关系密切,然而从历史文献看,缺乏两者的关联性研究,仅有几篇当代学术论文略为涉及,实践上的辉煌成就与理论研究的匮乏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将立足于既有文字记载和传世作品,图文对照,从源流、粉本、技法、意境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尝试探索宋缂
针对传统网络中集群负载不均、负载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动态负载均衡机制。该算法可根据服务器性能动态调整负载调度方案,实现服务器集群最小响应时间下的最大资源利用率。论文在基本蚁群算法的模型上,针对蚁群算法前期收敛速度慢和后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结合遗传算法和伪随机序列对算法进行优化。最后经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蚁群算法能更好地提升系统负载均衡性能,实现负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