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如何治堵

来源 :汽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堵车这样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想要完全避免是很难的,在治理的过程中,想要找到便利性和等待时间之间的平衡也要根据国情做出取舍。对此,意大利的做法在一些方面相对激进,接下来我就在行人的角度和驾驶员的角度简单谈一谈意大利的交通现状和治堵措施。
  照顾弱势群体
  首先,作为行人这一个在交通中最为弱势的群体,意大利对其的保护还是很全面的。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汽车在斑马线有人过马路的情况下必须停车,“车让人”的现象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当行人犹豫不决时,车上的驾驶员会示意行人通过,而行人一般也会小跑着快速通过。
  对于行人方面的治堵,由于一些主干道上的机动车行驶速度较快,在斑马线两侧的信号灯上会设有一个过路的按钮,当行人不多的情况下,此信号灯会对车辆保持常绿的状态,而一旦有行人按下按钮,信号灯才会变化,这样既保证了行人的安全,又保证了路上车辆的行车速度,从而提高了效率。而在意大利尤其是在所谓的大城市中,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一点和国内相似),甚至有时候在第一排的车要连续等上两个红灯,但是这种现象只在类似都灵、米兰、罗马这种大城市的市中心才会出现,而一些类似摩德纳这样的小城市是不存在的。
  便捷、精确的公共交通
  解决交通拥堵,老生常谈的就是公共交通,首先说说世界四大汽车城也是2006年冬奥会举办地的都灵。作为意大利第三大城市,都灵目前只有一条地铁线,却拥有无数条有轨电车。都灵的地铁是无人驾驶的,地铁系统是西门子提供的技术,正因为拥有这一无人驾驶的技术,整个地铁的运营时间可以得到精确地控制并且最大化的利用空间。
  然而,在都灵甚至整个意大利,公共交通真正的主力还是有轨电车。有轨电车在运力和准点率上都有着公交车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舒适度和节能减排的优点更是有轨电车独有的。强大的有轨电车网,很大程度上分担了交通的压力。并且每一个公交站都有自己的编号,乘客可以发送编号到指定号码就能了解到最近一小时停靠这站的公交时刻。另外,意大利公交系统的一票制很适合转乘。以都灵为例,1.5欧元的票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可以坐一次地铁加上无限次公交和电车,月票和年票更有很大的优惠。而旅游城市米兰和罗马更为游客提供了一日票的选择。而某些很小的卫星城甚至有公交免费的政策。
  不过说到意大利的公共交通,罢工是不得不说的,由于税收增长过快,近期罢工的现象很明显。但是罢工之前当地的公交运营公司都会在官网上公布罢工时间,并且一般罢工只是在非高峰期,早晚高峰时段还是会有公交和地铁运营的。
  公共交通的另外一部分是自行车租赁,这项措施在意大利也很普遍,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提供这项服务。仍然以都灵为例,遍布各处的自行车租赁网络,低廉的租赁费用(每天半小时内还车免费,每天可租车八次,超出时间五欧一小时,以及每年20欧的维护费)还有配套的维护团队以保证良好的车况,并且自行车身广告也进一步控制了使用成本。这些都让自行车租赁成为了一项可以持续运营甚至盈利的项目。
  中心区域采用限行措施
  治堵,最直接的措施当然是在汽车身上做文章,“限行”这个敏感的话题还是不得不提。根据意大利的交通法规,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被称为ZTL(Zona a Traffico Limitato)的区域。这也是意大利对于治堵做的比较激进的地方。ZTL字面上是“交通限制区域”的意思,只有购买了ZTL 区域年票的车辆才可以进入。如果你没有购买过这个年票, 即使是意大利牌照的车辆也是不可以进入ZTL区域的。一般ZTL也是限时段的,周末通常是没有限制的。并且著名的景点都位于市中心,而ZTL区域一般也在市中心,所以游客通常是把车停到ZTL之外,然后再通过步行或者公交来进入市中心。这个措施减轻了市中心的堵车状况,但是牺牲了一部分便利性。不过市中心老城区一般街道都非常狭窄,如果放开了这个政策,堵车在市中心或许花费的时间会更多。况且在意大利这个休闲的国家,一边散步一边品味充满历史的一条条小巷,听着街边艺人演奏的声音,甚至坐下来喝一杯咖啡,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意大利公路还有一些特点,比如环岛多、单行线多。不是一味的追求马路多宽,而是采取多条马路分流的解决方案,这样在应对一些交通事故引起的堵车状况会更加灵活。高速公路方面,作为跑车的故乡,意大利的高速却有严格的限速,但是据说在世界跑车的心脏摩德纳周边一般警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对于高速的费用,大概比单人次的火车票略便宜,另外一般每一条高速公路旁边会有一条与其平行的类似于国内国道的免费公路,路况和高速相当,这样有效的减轻了高速公路通行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外,廉航的普及和高铁提前订票享受的很高折扣也为出行提供了除了开车之外更多的选择。
  最后要说的就是法规之外的因素了。在意大利,类似于Smart这样的小车很受欢迎,并且摩托车也很流行。最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豪放的意大利人不拘小节的性格了,路上两车发生剐蹭的时候大多是摇下车窗相互骂一句就完事了,并且一般这种事故多是因为两个司机都在盯着路边的一个美女看的发呆从而溜车引起的,俩人心思根本不在车上,更谈不上为个小剐蹭会吵得面红耳赤从而造成交通拥堵了。
其他文献
在之前的三期专题中,我们已经向各位“车手”简单的介绍了赛照、安全装备和一些入门级赛事。了解这些内容之后,“菜车手”们就该考虑开什么车去参加比赛了,这也是本期我们要聊的内容——赛车。  我毫不怀疑,能够成为车手的大多数人都拥有雄厚的财力,他们完全可以买一台高性能车型进行深度改装,甚至直接购买专业赛车为己用。再者,只要不是玩票性质,能够取得入门级赛照的车手往往都具有相当熟练的驾驶功底,他们或许有着很长
只要生命仍旧保存温度,就能把所有的期望唤醒。   走过,只有走过,才能回首看一下路过的风、路过的水、路过的花香、路过的鸟鸣,还有路过你词牌中的那个人……   不要让岁月把那个人灌醉。   不要让诗词的规整和民谣的随意把那个人叫醒。   你可以把那片云彩酿成一壶老酒,也可以把老酒交给远天的小月,还可以把小月再雕刻成一曲琴声。   你,在琴声边上扎个篱笆,种上一地藤草。   藤草上,你能读
8月25日,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宣布,全新长轴距C级车即日起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上市车型为C 200 L和C 260 L轿车与运动轿车,价格分别为人民币36.9万和47.9万元。全新长轴距C级车创造了同级别中多个唯一,其上市发布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上市活动模式,打造了一个3000平米的真实社区C Community,融合咖啡馆、电影院、设计工坊、艺术画廊等诸多精彩的功能区。上市现场首次打
今年的COC首站距去年的最后一场相隔近7个月,这一切当然都是因去年12月爆发的新冠疫情导致的。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自去年成功承办一站比赛后,早把2020赛历安排好,可是临赛前还是赶上了大连这波疫情。  COC阜新站是今年“国字头”的首场比赛。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可以举办,但大连的车队全部被拒绝了。原来组委会预计来60辆赛车就好,可一下来了92辆,超了百分之五十。组委会当然也启动了《2020中国汽车场地
最近在北京的一个赛事受到了汽车界的广泛关注,它叫Formula E,电动车方程式锦标赛,简称FE。虽然比“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电车组诞生晚了两年,不过顶着主办方国际汽联的名头,还是引发了不小的动静,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汽车行业的环保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FE的首发站选在了北京而不是国际汽联的老巢欧洲,则显示了这个组织的政治敏感和市场嗅觉:还是中国政府说话有力度啊。想开门红,就得来这里!  不
近日,2015世界房车锦标赛(WTCC)欧洲最后一场在葡萄牙落幕,道达尔成功助力雪铁龙道达尔车队满载而归。首个回合,卫冕世界冠军的洛佩兹再度获胜。第二回合,中国车手马青骅轻松夺冠。这是马青骅继去年WTCC莫斯科站后的第二次获胜,《义勇军进行曲》也因此第二次响彻国际汽车赛事WTCC的赛场。
7:00  参赛者的脚与地面产生激烈的摩擦,顿时地面“火星四溅”。参赛者迫不及待地走进比赛场地———教室。他们的书包里装着本次大赛的重要道具:空白的作业本、笔以及别人已做完的作业。参赛者的身影像闪电般在教室的走道上、座位旁飞快地晃动着。整个教室仿佛成了他们自由驰骋的战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股势在必得的激情。清晨的凄清冷静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硝烟弥漫。  7:05  参赛者与观赛者进行
芹菜软化栽培二法    芹菜采用软化技术栽培,可使芹菜色泽鲜绿、叶柄脆嫩、纤维含量低、食用香脆可口等,有利提高芹菜的食用价值。  一、自然软化法:这种方法属密植半遮阳软化栽培。秋播芹菜按7厘米x7厘米的株行距丛植,每丛3~4株。如果田块低凹,可在畦地四周培土20~28厘米,用芦苇、稻草或茅草等做成草苫并贴围四周。在植株封行前,中耕2~3次,并施速效氮肥3~4次,促使植株分蘖,促进叶片生长繁茂和尽早
编者按:当汽车业销售端的利润在用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时,后市场的发力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果说2012年是中国汽车后市场元年的话,那么到了今年,以零部件生产商为主的后市场厂家们已经嗅到了机会的味道  2月10日星期一,上海下起雪来。漫天鹅毛大雪的情景,这座南方城市好些日子没有瞧见。当时正在参加韩泰轮胎的一个活动,屋内是促膝谈心,就着窗外的雪景,别有一番趣味。  我问了韩泰轮胎营销战略总经理金
张稼文:1965年4月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从事传媒和互联网工作,主任记者,现任职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昆明日报社)副社长、昆明信息港管委会主任。20世纪8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早期习作发表于《散文诗》《诗刊》《星星》《美文》《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上海文學》等近百家报刊。出版有《阳光灿烂:60年代生人的青春祭》(长篇小说)、《江边记》(长篇散文诗体小说)、《我是我从未遇到的人》(散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