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u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使之成为有深厚文化素养、知识更加丰富、身心更加健全的现代中国人,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目标。
  一、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
  1.学习历史人物事迹。借助历史人物道德形象进行道德知识教育,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观念,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是非与善恶的准则。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例如: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报效祖国的岳飞;天下为公的孙中山、舍生取义的屈原;追求真理的哥白尼;尊师敬业、谦虚礼让的韩愈,等等。进一步从个体涉及的社会关系分析和规范这些道德品质,使学生接受品德熏陶。
  2.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与非,还应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归纳历史人物道德行为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来评价历史人物,既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又要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标准。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有面对外国列强侵略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败类。
  3.借用权威的评价。权威的评价可以强化已作出的道德评价。曾经有一次在组织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选取历史人物的纪念楹联,就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些纪念楹联,都是出自名人之手,语言凝重,属无法改变的评价之笔,总给人思想以深刻的启迪。例如: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照风雨,负死不死终自由。这幅名联概括了秋瑾烈士救国保民的业绩和道德品质,诠释了“求仁得仁”的人生价值观。
  二、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1.培养道德情感。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历史教学中有意义的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借助课本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来进行。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今天的生活,但他们作为社会道德标准是永远存在的,并且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扎根于人民的心中。例如:屈原的形象给人们以刚直不阿、爱国正直的道德情感;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形象给人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道德情感。
  2.发挥情感作用。道德的情境需要艺术的锤炼、语言的组织。教学中潜心酝酿情感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能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还有课本中的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体现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南宋的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有“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有“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等,这些都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
  3.利用影视作品。很多电影、电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文艺作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唤醒做人的良知,陶冶情操,可能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真理的目标。例如:看完电影《焦裕禄》后,多少人为之激动地流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诸如《青春之歌》、《可爱的中国》、《高玉宝的故事》;前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等书籍对中国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有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我们应充分认识优秀文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三、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
  1.识别道德情境。道德情境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是学生面对社会道德关系的具体呈现。例如:适龄青年面对国家征兵就营造了一个道德情境,就需要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关系时作出选择。一个人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例如:一个人坐在公共汽车上,面对身边站立的老人或妇孺没有对这种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他就不会产生道德行为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就会无动于衷地继续坐在那里。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分析历史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环境。例如:司马迁惨受腐刑而矢志撰述《史记》的场景,邓世昌在军舰中弹沉没后以死殉国的壮举等。
  2.揭示道德动机。教育心理学认为,道德动机是道德需要引起的行动倾向,是个体面临道德情境作出行为抉择的调节机制。它决定着道德行为的选择,是道德动机,是道德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杰出历史人物高尚行为的道德动机,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道德情境时作出正确的行为。例如: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谢绝朋友的帮助外逃,决心以血酬国的动机集中体现在他的豪言壮语中:“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说明了道德动机的关键作用。
  3.结合现实生活。道德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开始。在现实生活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有意识的练习实践活动来培养。例如: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来熏陶学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结合现实生活的很好素材。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历史上的先进人物,中学生如何从实际出发为社会作贡献?很多同学表示将从一些小事做起,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才是真正的主体。本文对健美操课堂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内容等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对贵州省高校健美操课程现状有一个客观分析与评价,为探究影响我省高校健美操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贵州省 高校学生 健美操学习情况    1.前言  健美操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热门课程和课余活动最受欢迎的健身手段之一。为了促进健美操课
摘 要: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学校要转变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用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就业 专业设置 课程设置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根据人才需求信息调查,职位需求电子信息类排
摘 要: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成为改革的重点。如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实现对学生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电子档案评价法、作品评价法、网络评价法三种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 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 作品评价 网络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
摘 要: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由于受网络教学环境的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缺失的现象极为严重。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如何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以自身教学体验为切入点,分析学生自主性不足的表现和原因,旨在寻找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措施,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网络教学 学习自主性    伴随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的出现与实践,信息技术学
目的:挖掘整理《黄帝内经》有关灸疗养生的内容,探索中医灸疗养生理论及其理论体系的构建,促进中医养生学的发展。  方法:中医文献整理、逻辑分析、系统归纳等方法。  结果:整
摘 要: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使用较多的零件,本文对齿轮材料的选择、热处理、加工方法、润滑剂、齿轮的安装和工作温度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解齿轮失效的原因。  关键词: 齿轮失效 影响因素 四个方面    齿轮是机械设备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机械传动零件,齿轮传动就是通过一对齿轮轮齿互相啮合来传递空间任意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并可以改变运动的形式和速度。齿轮传动使用范围广,传动比恒定,效率较高,使用寿命长,是
摘 要: 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解决了以往困扰学习和掌握电子技术的诸多客观因素,也有助于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Multisim仿真软件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验研究的能力。然而,在这门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对初中政治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初中政治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改的实行对初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对初中政治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在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政治学习,在思想上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新课程程标准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
摘 要: 高性能加工中心与高速加工中心的区别在于它除有一个能高速旋转的主轴外,还设计了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导轨、大功率主轴电机、精密主轴轴承、滚珠丝杠、高效伺服驱动电机和先进的数控系统等。因而使加工中心在高效率下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高性能 加工中心 结构特点    Mazak公司的JoeKraemer工学博士曾提出“高性能加工中心”的新概念。他着重强调了加工中心切削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