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在解决当前哲学教育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哲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yr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全面发展的偏离是当前我国哲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哲学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哲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2-0001-02
  收稿日期:2009-11-20
  作者简介:刘俊琪(1983-),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专业。
  注:①中共中央宣传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江金权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8.
  
  大学生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①哲学教育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的素质,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高校教学由于缺少对以人为本的重视,导致哲学教育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当前的哲学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当前哲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课堂中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发问的积极性,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除了洗耳恭听之外,没有主动思考和发问的必要,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于被动性地接受了。即便有讨论课,但学生对讨论的方式和讨论的结论并不感兴趣,因为,讨论方式枯燥无味,讨论过程对学生的智力缺乏挑战性。
  
  1.2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
  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日趋多样化,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上进的思想,学习没有动力,求知欲不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功利主义比较明显,个人利益考虑得比较多;不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变革面前价值评判失衡,在多元化价值取向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有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淡化,如“理想是远的,信念是虚的,金钱是实的,要抛弃远的,扔掉虚的,捞取实的”等思想十分流行。
  
  1.3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偏离
  社会、学校、家庭三大环境的影响使大学生很难有完整的人格,心理素质脆弱。就社会而言,当前社会处于变革与转型时期,信仰失落、心理浮躁,加之高昂学费的显性压力、就业困难的心理压力以及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往往导致他们产生一种焦虑感。从学校来说,目前的哲学教育机制、评价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还有不少滞后的地方。在网络发达、影像盛行的情况下,课堂的吸引力显著降低。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当今的一代大学生在家中往往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亲友的娇宠溺爱,直接塑造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经受不住小小的打击和挫折,校园中借酒消愁的,失恋后要死要活的,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大吵大闹的,甚至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与大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目标极为不符。
  哲学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②把以人为本放在科学发展观的首位,作为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以上问题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笔者认为在哲学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以人为本是解决当前哲学教育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2.1 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推动高校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发展,需要明确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要问题。“为谁培养人”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探索和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实践问题,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应当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在办学的全过程,深入探索研究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模式。其次,在坚持国家民族利益至上原则和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的前提下,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大学生处于人的发展的特殊阶段,必然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大学生正确“三观”与高尚人格形成、知识技能与实践经验积累、身心素质与能力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彻底摈弃那些违反大学生成长客观规律的陈旧观念和错误做法,围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切工作,在办学行为中真正突出大学生在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中的主体地位。
  
  2.2 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的价值,也即对个体人和作为国家主体的人民的生物学价值与社会学价值的充分尊重。对于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充分尊重,体现在其各项基本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尊重大学生就是对他们的生命权、发展权、受教育权、人格尊严、人生价值、个性发展、自由民主和其他合法权利的尊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既是人格逐渐健全的递进过程,也是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和心理发育逐渐趋于成熟的动态过程。在此关键阶段,将尊重、理解、信任、关心、支持等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管理理念渗透进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全过程,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健全心理素质和高尚人格品质的塑造,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政府、社会、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尊重,既是他们正确价值取向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外部必需条件。
  
  2.3 以人为本理念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遵循的霍要原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有双重含义。一是就个人而言,涉及个人的全面素质,即人人都应该有健康的体魄、广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道德的涵养和善良的品格,在德智体美等基本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体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又为社会所需要和接受。二是指全社会对所需人才的整体布局,全面、协调地培养和配置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只有这两方面的有机配合才体现了“以人为本”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部要义。也就是说,人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对于高校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都要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解决哲学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③。在当前哲学教育中,以人为本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离开了以人为本,大学生的哲学教育也就变成毫无意义的说教而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江金权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8.
  [3]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赵丽霞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责编 雷艳]
其他文献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及微分脉冲伏安法对2-(喹啉-8-氧甲基)苯并咪唑镉配合物与DNA键合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镉配合物可以作为ssDNA和dsDNA的结构识别探针.微
[摘 要]太极拳作为一项文化品位很高的运动,深受知识分子青睐。针对大学生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本着使学生掌握自学、自练、自评的方法,养成锻炼习惯,贯彻终身体育、终身运动、终身健康的指导方针,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阐述在大学生太极拳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高校;体育;太极拳;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0-0001
采用纳米石墨为原料,以3种不同还原温度80,60和40℃分别制得石墨烯GN-1、GN-2和GN-3.用3种不同还原温度制备的石墨烯作为载体制备了Pd催化剂Pd/GN-1、Pd/GN-2和Pd/GN-3.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