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老板林根火:用命搏出全球摄影大奖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不是专业摄影师,却凭着对野生动物的热爱,7次到西藏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探险拍照。他是国内近距离清晰拍到雪豹的极少数人之一,其拍摄的《怒发冲冠》,斩获2017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奖。这幅作品受到国内外许多媒体关注——冰川下一头野生牦牛狂奔而来,毛发乱舞、尘土飞扬,仿佛下一秒就能将镜头外的拍摄者撞飞到百米开外。这张冒着生命危险拍下的照片,也让林根火“火”了!2018年9月4日,他还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国际雪豹保护大会;2019年春天,他将再赴羌塘无人区,和朋友一起拍一部紀录有关珍稀野生动物的纪录片。一位建筑公司的老板,为何会对“野保”如此痴迷?

错失珠峰落日之美,文艺老板刻苦学摄影


   今年47岁的林根火,是杭州富阳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除了做生意,他还是个“文艺老男孩”,他写的文章经常见诸于报刊杂志。
   爱好自驾旅行的他,最早接触摄影是在2011年。当时他在上海、深圳和湖北等地溜达拍照,用的是很普通的相机,也就是看到好风景就一通乱拍,与很多人一样,只不过是想做个纪念而已。
   2012年秋天,林根火经不住朋友的怂恿,初次自驾闯入西藏,那里独特的自然之美深深折服了他。尤其是在他登上珠峰2号大本营时,正好晚上八九点钟,是西藏的落日时间,雪山之上一轮红日缓缓下沉,那种情形大概只有看过的人才能形容了。林根火被震撼了,他很想用相机记录下这壮观的一幕。连忙对着夕阳就是一通拍,但不管他怎样调整角度,都感觉不对味,直到太阳落山了,也没有一张满意的照片,最后只能垂头丧气地下了山。
   再看同行的一位专业摄影师拍出的照片,可谓气势磅礴,美轮美奂,令林根火惊羡不已。那人开玩笑说:“一看你就是个菜鸟,玩摄影烧钱是小事,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林根火虽然嘴上不服气,说世上就没有学不好的东西,但那次经历却彻底激发了他学摄影的兴趣。不巧的是,当时他在龙门的农场刚开始运转,公司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没办法,他只能暂时放下学摄影这件事,但他心里告诉自己,等闲下来,一定要学摄影!
   一直到2013年,他才开始买来各种学摄影的书籍,认真钻研起来。尤其是看了一些欧美著名摄影师拍的火山,在非洲草原上快速奔跑的野生动物的大片后,林根火颇感震惊,反观国内摄影家,能拍出如此有动感图片的却少之又少。小时候林根火最爱看《动物世界》,这让他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科普知识,也更喜欢那些可爱的野生动物,当时还想长大后做一个“野保专家”。后来他一琢磨,如果能玩转专业相机,拍摄一些珍稀动物的照片搞影展,也可以提高人们的野保意识呀!于是,这位建筑老板决心做个自然摄影师。朋友一听乐了:“你这不是不务正业嘛!”

7次进西藏,冒险拍摄珍稀野生动物


   但林根火最喜欢的摄影地还是神秘的青藏高原。几年来,他先后7次自驾,到路远沟深、空气稀薄的西藏高原上探险。因为这里较好地保存了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原生态地貌,不只有安静的皑皑雪山、茫茫草原,还有大批的野生动物。
   2014年,林根火还拍摄到了一群奔跑着的藏野驴,场面很是壮观。林根火兴奋地说:“藏野驴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米,体重约250公斤。多栖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它们善于奔跑,甚至狼群都追不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后来这组图片先后刊载于《环球人文地理》等多家杂志。
   2016年10月,林根火还在阿里地区的冰川上巧遇一只晒太阳的雪豹,有幸成为国内能保持近距离并清晰拍摄到雪豹雄姿的极少数人之一。林根火说,我国雪豹数量约为2000~2500只,数量占全球50%以上。国家十分重视对雪豹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已建立26处自然保护区,覆盖了50%以上的雪豹栖息地。
   2017年2月,羌塘无人区引起了林根火的浓厚兴趣。它位于藏北,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也是这个星球上除南极和北极之外,人类难以生存的“第三极”,堪称“最难到达的地方”。这里白雪环绕,群山巍峨,有着土地荒蛮的豪情,还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生活在羌塘的动物,大多是青藏高原独有的濒危品种,包括藏野驴、藏原羚、西藏棕熊、黑颈鹤、雪豹等40余种。
   就这样,林根火和同伴一头扎进了茫茫无人区。
   羌塘的气候瞬息万变,下午本是晴空万里,可瞬间便会雷电大作突降暴雨。一日上午,他们穿越在沙丘、火山石堆以及山丘间时,云层间突然显现出了海市蜃楼的幻景,蔚为壮观。林根火感叹道:“大自然的瑰丽与迷人,在羌塘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他文献
快门在哪里?    快门是控制相机成像和曝光的最重要部件。我们习惯所说的快门,是指机身顶部我们按动进行曝光的部件,其实那是快门工作的指令按钮,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门。  相机胶片(或影像感应器)前的开启闭合装置,才是快门,它的开启速度决定了曝光量的大小。按动快门按钮,就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或电子线路,将指令传到整个快门组,快门帘幕就可以启动闭合,完成曝光。    快门的种类    相机有机械快门和电子
(一)   人,大都喜欢待在舒适区,就好比水牛在夏天里爱卧在塘里悠然自得,马爱待在圈里吃着青草休养生息。那么孩子的天性就无外乎打着王者荣耀,嘴里啃着零食,朝朝暮暮浑浑噩噩地吹着空调。没有老师的耳提面命,他们更喜欢像猫一样蜷缩在沙发上,于是恶性循环就在大人眼皮子底下不知不觉间展开了。人最容易被“舒适”这个糖衣炮弹所侵蚀,自由松散的回避竞争状态,浑然不觉自己的惰性。终于父母憋不住满脸嫌弃:“瞧瞧你天
電焊是一门苦差事。焊工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还要时刻保持专心致志,稍有偏差便会引发工程上的失误。与此同时,飞溅的火花还随时有可能灼伤皮肤,留下永远的伤疤。故而大多数女性都对该行业敬而远之。但十九大代表、80后女孩王中美却在焊工的职位上一做就是16年。其间她也会觉得苦不堪言,认为电焊对女人来说是个残酷的行业,但转头钻进工作后,她又会马上沉浸其中,迅速忘却了吃过的苦头。对她来讲,“电焊”就像用火
诺曼窑莱布雷希特袁著名古典音乐评论人尧专栏作家  疫情汹汹而来,连空气中都弥散着不安。我从早到晚盯着微信和新闻,只关心:哈尔滨有无新增疑似病例?确诊患者活动轨迹是什么?几点去超市抢购不排队?没有出入证能否为父母送食物?……根本没有心情读书。  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慢慢恢复到读书“疫”然。虽没有进行针对性阅读,但在一次次书海漫游中,每遇到与“疫情”相关的字眼或段落,都如遇浅
以上这些人,你认识吗?这可是我国摄影界响当当的人物,他们不仅组成了中国当代摄影史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带出一段历史,一个人群,一种社会存在的状态。  日前,由新华社著名图片编辑陈小波女士主编的大型摄影师个案分析历史丛书《中国摄影家的眼睛》问世。这十位摄影师就是该书中介绍的当代中国十位杰出的纪实摄影家:王文澜、贺延光、于德水、黑明、吴家林、朱宪民、胡武功、王征、侯登科、姜健。  
记得以往七八月的天气都是闷热潮湿,不过今年夏天的雨水多,也不乏凉爽的天气。漫漫暑期已近尾声,爱好游山玩水的朋友也已开始为十一出游做着计划。旅游必备的当然是数码相机、MP4等电子产品了。而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消费者也从原来钟情的卡片袖珍数码转向数码单反了。    ◆降价风云再起    最近一段时间所有关注相机的人都在谈论降价。7月中旬尼康超乎想象的大幅度降价让所有关注尼康的爱好者们欣喜若狂,
2005年11月25日,为期四天的“惠普影像无极限巡展之梅生古都寻梦—皇城印象”摄影展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展开。惠普公司、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和数千名摄影爱好者一道参观了著名摄影家梅生创作的皇城系列作品。打印的照片用于摄影展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照片打印在油画布上的摄影展览却并不多见了。著名摄影家梅生的“皇城寻梦”摄影展览中就有不少照片是打印在油画布上的,一种绘画效果的摄影作品在油画框中展
1979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召开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这是中国体育外交史上意义深远的一天,从这一天起,中国的竞技体育走向了国际舞台。   1924年,正式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形成。法国的夏蒙尼市承办了当时被称为“冬季运动周”的运动会,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将其更名为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季奥运会最初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和同一国家举行。从192
主动请战,扛好“防疫冲锋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994年出生的甄旭东作为医院里年龄最小的党员,在医院党总支发起倡议号召时,立即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主动请战,挺身而出,投身一线,奋力应战,从大年三十开始就投入到全院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守在抗疫前线的甄旭东,根据医院具体工作安排,不分白天黑夜和战友们一起同时间赛跑,为发热病区、隔离区的一线医务人员运送医疗物资、所需药品,去往外地采购医疗酒精,加
那时,这酒还不叫北大仓,叫聚源永,但已成为名酒,酒液清澈,颜色微黄,酱香悠长,回味隽永,人人称道。   那时,这儿的当家的还不是叫经理,应当叫掌柜。   那是1936年。   那年冬天的雪啊,铺天盖地地下着,鹅毛一般。在聚源永掌柜的记忆里,那天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天。因此,他早早地让伙计们吃罢饭,一人喝了半碗烧酒,暖暖地上床睡了。   然后,他也准备睡,就在这时,响起了敲门声,轻轻的,一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