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育成猪支原体病诊断与防治

来源 :畜牧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iq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育成猪支原体病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感染性,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低,但会导致猪群反复感染,反复流行,危害十分严重。该文主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育成猪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猪支原体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69
  0 引言
  猪支原体病又被称为支原体肺炎,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生猪养殖中的一种常见急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气喘、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该种疾病的传播蔓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该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十分重要。在自然条件下,猪肺炎支原体抵抗能力不强,对紫外线和常见的消毒剂都十分敏感,常用的消毒剂都能快速将其杀死。临床上由于支原体病造成的危害严重,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切实做好该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诊断防控,以保障治疗效果,降低发病率。
  1 发病经过
  2018年2月13日,某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的育成猪突然出现发病情况,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张嘴呼吸,呈现腹式呼吸,咳嗽气喘,发病过程较长,传播速度较为缓慢,但没有出现明显的死亡现象。该养殖场养殖成年母猪500头,保育猪存栏2000多头,育成猪存栏3000多头,分3个片区养殖,采用开放式养殖模式。先是在一个310头的保育猪猪舍中陆续出现发病情况。发病的猪舍主要是因为仔猪从保育舍向育成舍转群过程中存在较大应激,饲料更换不合理,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换,同时养殖场内的疫苗免疫程序不恰当,很多猪群没有进行特定的疫苗免疫接种,养殖场整体的养殖密度较大,且存在不同日龄的猪混群养殖等现象。
  2 流行病学
  猪肺炎支原体仅感染猪,不会感染其他动物,致病原可以感染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其中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仔猪感染该种疾病后,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发病率较高,致死率较高。成年猪和母猪感染该种致病原后常呈隐性或慢性感染。猪支原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但在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饲养管理不当、卫生环境差、疫苗免疫不到位、抗体水平较低等是促使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主要诱因。养殖场的患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健康猪和患病猪直接接触或者接触被患病猪污染的各种饲养用具和环境,会导致致病原的快速传播蔓延。该种疾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广泛流行,通常情况下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猪支原体病会造成猪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很容易激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造成死亡率逐步升高。
  3 临床症状
  养殖场从未发生过该种疾病,病情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发病初期患病猪会出现短促的咳嗽,喘气症状相对较轻,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患病猪咳嗽症状逐渐加重,咳嗽次数,咳嗽频率不断增加,甚至会出现连续持续性的咳嗽,张嘴喘气,并存在明显的腹式呼吸,呼吸急促,精神萎靡不振,采食欲望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同时在耳朵皮肤表面会出现发绀现象[1],结膜苍白色,猪畏寒怕冷,不能正常行走,体温稍高。患病猪年龄越小,临床症状越严重,造成的死亡率越高。
  4 病理学变化
  将濒临死亡的猪处死后解剖,可看到鼻腔中充满了脓性分泌物,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充血严重,并存在大量渗出液。肺脏部位病变明显,肺脏严重膨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肿和水肿现象。双侧肺脏的心叶、尖叶、中间叶、隔叶前下缘会出现对称性的淡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界限明显,好像新鲜鸡肉一样的病变,俗称肉变[2],将病变肺脏组织横切后,从小气管中会流出灰白色浑浊的粘稠液体,气管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肿大明显,其他部位没有出现典型的病理学变化。
  5 实验室诊断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的肺门淋巴结肺脏病变组织带回实验室进行常规染色镜检,可发现经革兰氏染色的致病原不能被很好着色,随后更换姬姆萨染色剂对涂片进行染色处理,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发现呈现逗点状、螺旋状等多种形态的致病原,由此可以怀疑是支原体感染。随后将采集到的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种到支原体培养基上,在5%的二氧化碳环境下,持续培养5d,温度控制为37℃,在支原体培养基上生产出细小灰白色的致病菌菌落。将致病菌菌落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能发现菌落中央呈现乳头状凸起。采集患病猪的新鲜血液,选择使用猪支原体标准凝集抗原进行全血凝集试验,可发现采集到的血液全部凝集,由此可以判定致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3]。将分离得到的致病原进行常规药敏试验,该种致病菌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恩诺沙星高敏。
  6 防治
  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猪支原体病,应该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养殖,在每5L水中加入100g益生菌发酵粉,让猪群自由饮水,连续使用1d。同时在整个猪群的饲料中添加10%的氟苯尼考粉剂,10%的多西环素,每吨饲料添加250g和500g,连续使用1周。对于病情严重的患病猪上午肌肉注射15%的氟苯尼考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mL/kg体重,下午注射10%的卡那霉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mL/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3d。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治疗,3d后患病猪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连续用药1周后,除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猪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他患病猪全部恢复健康,没有出现新的发病病例。养殖场病情控制后,多次采集患病猪的新鲜血液,进行全血凝集实验,检测出隐性带菌后立即淘汰处理,不断净化处理,直到连续3次检测不出带菌猪表示净化完全。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猪群的营养管理,向猪群提供全价饲料和清洁的饮用水,并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程序,进出入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重点做好养殖场内环境卫生控制工作,保证圈舍通风良好,卫生清洁。另外,还应该加强疫病的有效检测,制定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避免将疫病带入养殖场。
  7 结束语
  支原体病在育成猪群中传播流行,会严重影响到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养殖场饲料利用率下降,同时还很容易继发感染多种细菌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威胁到生猪养殖产业安全。近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该种传染性疾病普遍流行发生,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低,但是传播范围广,患病时间长,会导致育成猪反复感染,反复发病,增加养殖场成本,给養殖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养殖户提高该种疾病的认知,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改善养殖环境和卫生环境,加强疫病检疫和疫苗免疫接种,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芬.猪支原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15(5):78.
  [2]崔德凤,张永红,张银梅.猪支原体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制[J].中国兽医杂志,2001(5):56.
  [3]程跃红,余华,邓小红,等.猪支原体病的流行及防控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3(36):67.
  作者简介:唐明艳(1976-),女,兽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疫病防治工作。
  通信作者:王锦凤(1972-),女,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其他文献
要解决好河南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重点是要抓好“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本文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试图构建一个多主体平等合作的
摘要:导致种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就是繁殖机能障碍,可造成种母猪的繁殖率低,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该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病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为防控此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种母猪;繁殖障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67  0 引言  母猪繁殖
期刊
中国民族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但深受模仿过度、精品缺失、产业链不完整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因素困扰。文章指出,需要切实采取加强版权保护、实施精品工程和重视民族动漫典型形象塑
前不久,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与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2亿美元的长期融资协议,以支持中国水务集团在中国的业务拓展。中国水务集团将用这笔资金加快改善二、三线城市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德育工作已经受到教师、学校以及家长的重点关注。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德育水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是位从银行基层一步步走上银行一把手岗位的实力派金融家,加之其间他曾在上海市政府主抓金融工作的背景,使他在思考问题时,更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人民从古代开始就有饮茶的习惯。然而中国茶具的使用与挑选也与中国文化相随相伴,历久弥新。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将饮茶和快生活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