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阴,解放前又称清江浦,地处江苏中北部,是新四军创建的苏皖解放区的中心城市。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淮阴在民主政府的领导下,政通人和,百业正兴,不仅商业发达,文教事业蓬勃发展,而且是苏北、苏中、淮北、淮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因此,淮阴被誉为全中华民主建设的楷模。在抗日战争胜利,“国共合作”之初,中共中央为实现《双十协定》的真诚愿望,曾设想把党中央南迁淮阴。尽管最终没有实现,却成了我党历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各民主党派也在为实现和平、民主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更是为此奔走呼号,提出了一整套的和平建国的方针,即国共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为促成联合政府的尽快建立,毛泽东于1945年8月27日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自赴重庆谈判,经过40多天的努力,终于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又签订了《停战协定》,并从1月10日至31日,召开了由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案》,这些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企图,在当时情况下,对人民是有利的,表达了全国各界人士的意愿。
为谋求国内和平,不遗余力地争取有利于人民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共中央对于政协的协议也是认真对待,准备付诸实施,并开始酝酿党中央机关南迁。
最早提出这一议题是在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夕,曾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议论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的地位。毛泽东说:“延安之所以重要,一因打日本,一因蒋介石在重庆,即都是偏安之局,如蒋介石回南京,延安就不那么重要了。当然,不要轻易搬家。”重庆谈判回来,为了尽快促成国内和平,早日实现《双十协定》,毛泽东与周恩来、刘少奇商议,如果建立联合政府,蒋介石回到国都南京,中共中央将考虑南迁,以利共商国是。
关于南迁何地,淮阴是党中央准备南迁时优先考虑的地方。对此,我党领导人曾在不同场合有所透露。
1946年1月28日,政协决议通过前夕,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将来我们要参与国民政府,党中央要考虑搬到离国府不远的地方去。
2月2日,中央书记处在讨论如何实施政协决议时,刘少奇说:“华中(指苏皖解放区)我们就保留,如改组了政府,党中央可以迁到那儿去。那儿离南京近一些。”周恩来和朱德也表示了相同的意见。同一天,中共中央致电苏皖解放区最高首长陈毅。电文指出,必须巩固华中现有地区,因中央机关将来可能迁淮阴办公。
3月初,毛泽东在延安与国民党首席代表张治中交谈时,张治中说:“我这是第三次到延安。延安给我的印象很好。如今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后,中共中央就应搬到南京去,你也住到南京去,延安这地方我不会再有第四次来的机会了。”毛泽东笑着说:“我们当然要到南京去的,我还准备在国民联合政府里作个委员哩。”并风趣地对张治中说:“听说南京很热,我怕热,希望常住淮阴,有事到南京商议。”毛泽东也曾对民盟秘书长梁漱溟说:“中共中央准备到清江浦,我也准备参加国民政府,作个委员,预备在南京住几天,在清江浦住几天,来回跑。”
党中央准备南迁的消息传到苏皖边区政府后,边区政府立即行动起来,派专人赴实地进行考察,并令华中分局的部分办事机构迅即从原来的蒋公馆和丁家花园等处迁出,为党中央准备南迁做好一切准备。党中央作出准备南迁的重大决策,表明了我党实行国内和平的真诚愿望。
然而,和平之光转瞬即逝。时隔不久,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无视国内外舆论,彻底撕毁了《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不断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起大举进攻。从1946年5月开始,蒋介石派飞机先后到华中解放区首府淮安侦察,低空扫射了清江机场,散布“武力收复苏北”的反共言论。因此,中共中央改变了“和平民主新阶段”已经到来的估计,党中央准备从红都延安南迁淮阴(清江浦)的计划也就理所当然地取消了。和平已尽最大努力,忍耐已到最大限度,中共中央不得不认真作出自己部署。解放军数十万大军千里转战,纵横突奔,“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云密布的时局告诉人们,和平、民主、团结、光明的新中国,靠政治争取已无异于水中捞月,“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在中国革命史上再一次得到演绎和诠释……
责编/文波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各民主党派也在为实现和平、民主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更是为此奔走呼号,提出了一整套的和平建国的方针,即国共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为促成联合政府的尽快建立,毛泽东于1945年8月27日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自赴重庆谈判,经过40多天的努力,终于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又签订了《停战协定》,并从1月10日至31日,召开了由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案》,这些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企图,在当时情况下,对人民是有利的,表达了全国各界人士的意愿。
为谋求国内和平,不遗余力地争取有利于人民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共中央对于政协的协议也是认真对待,准备付诸实施,并开始酝酿党中央机关南迁。
最早提出这一议题是在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夕,曾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议论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的地位。毛泽东说:“延安之所以重要,一因打日本,一因蒋介石在重庆,即都是偏安之局,如蒋介石回南京,延安就不那么重要了。当然,不要轻易搬家。”重庆谈判回来,为了尽快促成国内和平,早日实现《双十协定》,毛泽东与周恩来、刘少奇商议,如果建立联合政府,蒋介石回到国都南京,中共中央将考虑南迁,以利共商国是。
关于南迁何地,淮阴是党中央准备南迁时优先考虑的地方。对此,我党领导人曾在不同场合有所透露。
1946年1月28日,政协决议通过前夕,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将来我们要参与国民政府,党中央要考虑搬到离国府不远的地方去。
2月2日,中央书记处在讨论如何实施政协决议时,刘少奇说:“华中(指苏皖解放区)我们就保留,如改组了政府,党中央可以迁到那儿去。那儿离南京近一些。”周恩来和朱德也表示了相同的意见。同一天,中共中央致电苏皖解放区最高首长陈毅。电文指出,必须巩固华中现有地区,因中央机关将来可能迁淮阴办公。
3月初,毛泽东在延安与国民党首席代表张治中交谈时,张治中说:“我这是第三次到延安。延安给我的印象很好。如今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后,中共中央就应搬到南京去,你也住到南京去,延安这地方我不会再有第四次来的机会了。”毛泽东笑着说:“我们当然要到南京去的,我还准备在国民联合政府里作个委员哩。”并风趣地对张治中说:“听说南京很热,我怕热,希望常住淮阴,有事到南京商议。”毛泽东也曾对民盟秘书长梁漱溟说:“中共中央准备到清江浦,我也准备参加国民政府,作个委员,预备在南京住几天,在清江浦住几天,来回跑。”
党中央准备南迁的消息传到苏皖边区政府后,边区政府立即行动起来,派专人赴实地进行考察,并令华中分局的部分办事机构迅即从原来的蒋公馆和丁家花园等处迁出,为党中央准备南迁做好一切准备。党中央作出准备南迁的重大决策,表明了我党实行国内和平的真诚愿望。
然而,和平之光转瞬即逝。时隔不久,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无视国内外舆论,彻底撕毁了《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不断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起大举进攻。从1946年5月开始,蒋介石派飞机先后到华中解放区首府淮安侦察,低空扫射了清江机场,散布“武力收复苏北”的反共言论。因此,中共中央改变了“和平民主新阶段”已经到来的估计,党中央准备从红都延安南迁淮阴(清江浦)的计划也就理所当然地取消了。和平已尽最大努力,忍耐已到最大限度,中共中央不得不认真作出自己部署。解放军数十万大军千里转战,纵横突奔,“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云密布的时局告诉人们,和平、民主、团结、光明的新中国,靠政治争取已无异于水中捞月,“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在中国革命史上再一次得到演绎和诠释……
责编/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