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美经验看韩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3318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研究认为,韩国的威权主义政体与近年来拉美国家的经验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即便如此,韩国与拉美国家在民主化问题上还是存在更多的不同,例如,韩国不存在政党体系或政治经验网络,军方无法“把政治传回去”,等等。本文在做出二者异同的比较后,联系罗伯特-达尔等著名学者关于民主化的一般理论,对韩国民主化进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
其他文献
文章讨论了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理顺的几组关系,包括行业协会与会员和行业的关系、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以及行业协会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文章指出,行业协会是会员自愿结社的产物,它为行业服务而非行业的管理机构;政府是行业协会的管理者,并同行业协会一道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行业协会是维护行业共同利益,沟通政府与市场、会员之间关系的社会服务组织,有一定的中介性,但行业协会不是社会中介组织。
期刊
实施信息透明机制通常是政府最具挑战性、最消耗能量的任务。然而,没有有效的实施机制,信息获得法案不论制定得如何完美,都不能满足公共政策的透明性目标。本文通过对牙买加和阿根廷等国实施信息透明机制的分析,指出信息透明机制的实施不仅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也面临来自教育、意识和能力的缺乏等文化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企业家。如何从法律上界定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了建国以前中国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以及当前涉及财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文章认为,中国法律上的变革将为私有财产保护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从而为企业家阶层提供保障,并保护那些不动产或动产所有者的财产权益。
本书系俞可平教授第一本访谈录《民主是个好东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的姊妹篇。全书分为增量民主、中国模式、体制改革、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学问人生和演讲评论等七个部分,收录了俞可平教授近两年来的重要访谈、演讲以及相关媒体报道,
国际金融机构的透明规则在全球化背景下受到了各方的热议。本文从历史角度探究了国际金融机构保密性的根源,概述了开放性抗争运动的历程及其推动作用,剖析了国际机构开放性的新难题,提炼了简短启示。本文认为,抗争运动引致的外部压力(尤其是资金压力)、内部改革(信息披露制度等)是国际机构开放性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效法国际同行实践和各国民主改革则是国际金融机构提升开放度的重要途径。
2008年的羡国金融危机使我们对家庭消费和债务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及其宏观经济影响产生了重大的疑问。本文认为,在社会行为模式、家庭金融的文化趋向和制度变革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消费偏好和金融偏好也在不断演变。文章分析了过去25年间消费和债务增长的历史原因,并用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金融循环模型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1980年代以来的强劲消费有助于缓解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前所未有的家庭债务在金融危机中达到了极致,并最终导致了更深的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