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保肝活性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来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han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开展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保肝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方法:将血人参的乙醇提取浸膏,依次进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开展在小鼠体内的保肝活性筛选试验,设立正常组、四氯化碳模型组、联苯双酯组、乙酸乙酯灌胃组和皮下组、正丁醇灌胃组和皮下组,检测不同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评价待测药物保肝活性。针对保肝活性部位,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反相C18色谱柱等手段进行活性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进行结构鉴定。在四氯化碳诱导人肝HL-7702细胞株损伤模型下,对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进行体外保肝活性筛选。结果:皮下给予血人参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P<0.05)。从血人参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确定为豆甾醇(化合物1),L-高丽槐素(化合物2),medicarpin(化合物3),豆甾4-烯-3-酮(化合物4),豆甾烷-3-酮(化合物5),3-hydroxy-8,9-dimethoxypterocarpan(化合物6),表儿茶素(化合物7),2α,3α-epoxyflavan-5,7,3’,4-tetraol-(4β→8)-flavan-5(化合物8),2α,3α-epoxy-5,7,3’,4’-tetrahydroxyflavan-(4β→8)-epicatechin(化合物9),表儿茶素(化合物10)和schizandriside(化合物11)。其中化合物2首次从血人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化合物6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化合物9和化合物11对四氯化碳诱导的人肝HL-7702细胞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P<0.05),HL-7702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提示化合物8,化合物9和化合物11在体外对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该研究确定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是该药材保肝活性的主要部位,而从中分离出的化合物8,化合物9和化合物11是血人参保肝活性的有效化合物。
其他文献
单链抗体(ScFv)是一个重链可变区(VH),一个轻链可变区(VL)由连接肽(Linker)连在一起构成的单价小分子抗体。为使其能组装成双价,对一个抗人红细胞的单链抗体进行了改造,将其连接肽由17个氨基酸〔SR(GGGGS)3〕缩短为6个氨基酸(SRGGGS),强迫不同分子间的VH和VL组合成Fv,从而形成双价小分子抗体(Diabody)。在大肠杆菌中分泌型表达后,显示具有血球凝集活性,证明其为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