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产在企业运营、使用、收益和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国有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出现了不少问题,存在资产流失的现象。文章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资产会计核算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0.104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更加严峻,既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又要强化内部管理,才能应对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挑战。提升资产管理的水平,发挥国有企业管理的优势,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能力,对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把国有资本做大做优做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1.2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资产是结构框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资产管理的科学健康程度,能使整个主体呈现不同的发展状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资源整合,能提高国有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2 国有资产管理的困境
2.1 缺乏资产管理意识
一是表现为观念保守。对资产管理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不予处理,一部分高层管理者怕担风险,对已经出现经济效益低的国有资产、更新换代淘汰下来的设备、闲置废旧的资产,不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递交资产处置申请,能放则放,直到设备物资彻底无使用价值,失去经济效益,等待报废。及时处置企业闲置资产,能获得一定的資产清理收益,还能保持资产的活力,减少僵尸资产的出现。
二是重视企业发展轻管理。一部分国有企业高层认为资产管理是小事,要向外拓展业务,获得更多的市场经济效益,而不是数着家珍过日子。管理模式粗放,对资产管理关注力度不够,忽视资产管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求多不求精细,盲目投入资产购置和建造,造成企业资金紧张,挤占有效资产的投资空间。
2.2 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没有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虽然归属于国资委系统进行监管,国家也出台过《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资产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条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企业也出现新的发展状态,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不断有新问题出现。比如,现代企业资产管理中有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划分固定资产的金额确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化、高新技术企业资产折旧的研发加计扣除等问题,没有新的法律条例可以依据,这些新问题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增加了资产管理难度,资产管理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二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国有资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存在,很容易让企业忽视资产保值增值的意义。国有企业的资产,很大部分是配合国家政策中的建设项目而完成的投资,很多项目资产建成后,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流入作用甚微,挤占企业自有资金的同时,造成计提折旧费用多,影响企业的利润报告。国有企业也需要甄选有对企业发展经济效益有利的项目而投入建设,提升资产的有效率,保证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小型国有企业,大部分企业出资人是行政事业单位,企业高层管理者由出资人委派,政企职责划分不清,在企业运营中承担了一部分政府职责,企业大部分资金和精力都是在完成出资单位交办的行政任务,较少有自主权从企业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的角度去规划企业自身的发展,更谈不上资产的管理和优化。
2.3 国有资产监管乏力
国有资产是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有力的监督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很重要。国有企业既要接受外部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还要形成严格的自我监督管理办法。一是在国有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外部监管部门可能做不到及时到位、全面到位,监管系统的监管精力也是有限的。比如,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监管精力主要是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小型国有企业的监管精力分配得比较少,而小型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问题往往比较多,更需要外部规范和监督。二是国有企业的自我监督往往不够力度,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职责不明确、监督意识不强等。比如,监督人员不是专职人员,而是兼职监管;企业监事会成员不参与生产经营的运作,更是不了解监督工作的重点所在,导致职能弱化。
3 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3.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出现,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从资产的购置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内部监管部门都要参与。在资产购置阶段,执行先请购、后采购的原则,按资产构建预算金额大小报相关部门审批,比如,使用企业自筹资金5万元以下的资产购建由企业董事会研究决定;使用企业自筹资金5万元(含)以上的,或者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构建资产的,先由企业董事会形成统一意见后,报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审批。严格执行采购预算、采购审批、实施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册的程序,达到政府公开招标金额、在政府采购范围内的物资采购等,严格按照政府公开招投标管理办法实施。
在资产使用和维护阶段,按资产购置的类别、预期使用年限、预期收益等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资产管理人员负责资产的安全、完整和维护,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提出资产维修保养申请,每月进行资产盘点,和财务部门一起核对资产账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提高资产管理和使用效率。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国有企业资产划分为例,房屋建筑物有企业加工厂房、办公大楼、职工餐厅、员工宿舍楼、农产品展馆、游客中心、公厕等;景观类资产有景观雕塑、景观小品带、景观亭、树木等;路桥类资产:车辆通行道和通行桥、游步道、农产品加工区道路;其他构建物有停车场、温室大棚、仓库、附属围栏、排水沟等;还有一般设备,如交通工具、办公用具等。资产繁多,用途广泛,使用对象不特定,必须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门别类,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资产,发现破坏、丢失等资产流失问题,要及时上报企业管理层,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按管理层的处置决定及时调整资产账务。避免拖延问题造成证据丢失,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互相推脱责任。 资产不能继续使用达到报废状态时,资产管理人员及时提出报废申请,由企业管理层拟出资产清理意见,报董事会、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经相关部门现场勘查并作出处理批复后,对报废资产按照批复进行清理,财务部门及时做好资产清理的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及时做好报废资产的核减核对。
3.2 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强化资产管理意识,严格把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实践中,加大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对爱护资产的员工进行奖励,让企业全员都有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对闲置,老破陈旧需要处置的资产,督促相关人员及时进行资产处理。包含僵化资产账面金额的“虚胖”,给高层管理者一种企业仍然很“富有”的错觉,使得资产管理行动迟缓。而及时清理僵化资产,让会计核算反映出企业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让企业摸清自己的家底,增强资产管理的紧迫感,科学规划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尽可能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
资产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改进资产的会计记账方法和报税处理。比如,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规定: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对研发资产按照预期收益确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加速计提折旧,使得折旧费用增加,或将部分研发资产的购置成本一次性计入研发直接投入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企业及时享受国家税法的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让管理层实实在在感受到资产管理带来的效果,从而增强资产管理的意识。
3.3 加强资产监督力度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功能进行合理界定成“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模式。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理顺国有企业政府出资人和公司治理的关系,公益性企业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稳定经济,是政府职能的延伸。而盈利性企业的出资人与国有企业之间是控股关系,不是隶属机关,政府应尊重盈利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引导其参与市场竞争,应对优胜劣汰的挑战。政府出资人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高层管理者的任免权利,对国有企业的重大资产购置、报废严格把关审批,对发生资产毁损、资产流失等行为及时监管并制止。重视外部监管,积极接受外部力量的督查,对监管部门披露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整改,梳理国有资产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内部监督制度,监管人员应该扎扎实实按照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从采购到报废全过程的监督,不能流于形式走马观花,不能怕得罪人而畏首畏尾。企业应强化全员监督意识,鼓励员工参与全程监督,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资产是国家的,也是大家的,资产管理有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产流失。
4 结论
文章从资产管理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困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提供参照。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司制管理,发挥盈利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做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陈颜霞.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18):31-32.
[2]于建华.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20(10):119-120.
[3] 杨卿.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20(8):169-170.
[4] 張明改.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9(6):51-53.
[5] 何玉娴.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10) :215,217.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资产会计核算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0.104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更加严峻,既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又要强化内部管理,才能应对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挑战。提升资产管理的水平,发挥国有企业管理的优势,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能力,对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把国有资本做大做优做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1.2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资产是结构框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资产管理的科学健康程度,能使整个主体呈现不同的发展状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资源整合,能提高国有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2 国有资产管理的困境
2.1 缺乏资产管理意识
一是表现为观念保守。对资产管理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不予处理,一部分高层管理者怕担风险,对已经出现经济效益低的国有资产、更新换代淘汰下来的设备、闲置废旧的资产,不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递交资产处置申请,能放则放,直到设备物资彻底无使用价值,失去经济效益,等待报废。及时处置企业闲置资产,能获得一定的資产清理收益,还能保持资产的活力,减少僵尸资产的出现。
二是重视企业发展轻管理。一部分国有企业高层认为资产管理是小事,要向外拓展业务,获得更多的市场经济效益,而不是数着家珍过日子。管理模式粗放,对资产管理关注力度不够,忽视资产管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求多不求精细,盲目投入资产购置和建造,造成企业资金紧张,挤占有效资产的投资空间。
2.2 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没有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虽然归属于国资委系统进行监管,国家也出台过《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资产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条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企业也出现新的发展状态,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不断有新问题出现。比如,现代企业资产管理中有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划分固定资产的金额确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化、高新技术企业资产折旧的研发加计扣除等问题,没有新的法律条例可以依据,这些新问题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增加了资产管理难度,资产管理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二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国有资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存在,很容易让企业忽视资产保值增值的意义。国有企业的资产,很大部分是配合国家政策中的建设项目而完成的投资,很多项目资产建成后,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流入作用甚微,挤占企业自有资金的同时,造成计提折旧费用多,影响企业的利润报告。国有企业也需要甄选有对企业发展经济效益有利的项目而投入建设,提升资产的有效率,保证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小型国有企业,大部分企业出资人是行政事业单位,企业高层管理者由出资人委派,政企职责划分不清,在企业运营中承担了一部分政府职责,企业大部分资金和精力都是在完成出资单位交办的行政任务,较少有自主权从企业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的角度去规划企业自身的发展,更谈不上资产的管理和优化。
2.3 国有资产监管乏力
国有资产是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有力的监督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很重要。国有企业既要接受外部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还要形成严格的自我监督管理办法。一是在国有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外部监管部门可能做不到及时到位、全面到位,监管系统的监管精力也是有限的。比如,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监管精力主要是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小型国有企业的监管精力分配得比较少,而小型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问题往往比较多,更需要外部规范和监督。二是国有企业的自我监督往往不够力度,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职责不明确、监督意识不强等。比如,监督人员不是专职人员,而是兼职监管;企业监事会成员不参与生产经营的运作,更是不了解监督工作的重点所在,导致职能弱化。
3 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3.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出现,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从资产的购置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内部监管部门都要参与。在资产购置阶段,执行先请购、后采购的原则,按资产构建预算金额大小报相关部门审批,比如,使用企业自筹资金5万元以下的资产购建由企业董事会研究决定;使用企业自筹资金5万元(含)以上的,或者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构建资产的,先由企业董事会形成统一意见后,报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审批。严格执行采购预算、采购审批、实施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册的程序,达到政府公开招标金额、在政府采购范围内的物资采购等,严格按照政府公开招投标管理办法实施。
在资产使用和维护阶段,按资产购置的类别、预期使用年限、预期收益等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资产管理人员负责资产的安全、完整和维护,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提出资产维修保养申请,每月进行资产盘点,和财务部门一起核对资产账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提高资产管理和使用效率。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国有企业资产划分为例,房屋建筑物有企业加工厂房、办公大楼、职工餐厅、员工宿舍楼、农产品展馆、游客中心、公厕等;景观类资产有景观雕塑、景观小品带、景观亭、树木等;路桥类资产:车辆通行道和通行桥、游步道、农产品加工区道路;其他构建物有停车场、温室大棚、仓库、附属围栏、排水沟等;还有一般设备,如交通工具、办公用具等。资产繁多,用途广泛,使用对象不特定,必须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门别类,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资产,发现破坏、丢失等资产流失问题,要及时上报企业管理层,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按管理层的处置决定及时调整资产账务。避免拖延问题造成证据丢失,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互相推脱责任。 资产不能继续使用达到报废状态时,资产管理人员及时提出报废申请,由企业管理层拟出资产清理意见,报董事会、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经相关部门现场勘查并作出处理批复后,对报废资产按照批复进行清理,财务部门及时做好资产清理的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及时做好报废资产的核减核对。
3.2 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强化资产管理意识,严格把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实践中,加大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对爱护资产的员工进行奖励,让企业全员都有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对闲置,老破陈旧需要处置的资产,督促相关人员及时进行资产处理。包含僵化资产账面金额的“虚胖”,给高层管理者一种企业仍然很“富有”的错觉,使得资产管理行动迟缓。而及时清理僵化资产,让会计核算反映出企业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让企业摸清自己的家底,增强资产管理的紧迫感,科学规划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尽可能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
资产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改进资产的会计记账方法和报税处理。比如,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规定: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对研发资产按照预期收益确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加速计提折旧,使得折旧费用增加,或将部分研发资产的购置成本一次性计入研发直接投入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企业及时享受国家税法的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让管理层实实在在感受到资产管理带来的效果,从而增强资产管理的意识。
3.3 加强资产监督力度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功能进行合理界定成“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模式。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理顺国有企业政府出资人和公司治理的关系,公益性企业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稳定经济,是政府职能的延伸。而盈利性企业的出资人与国有企业之间是控股关系,不是隶属机关,政府应尊重盈利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引导其参与市场竞争,应对优胜劣汰的挑战。政府出资人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高层管理者的任免权利,对国有企业的重大资产购置、报废严格把关审批,对发生资产毁损、资产流失等行为及时监管并制止。重视外部监管,积极接受外部力量的督查,对监管部门披露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整改,梳理国有资产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内部监督制度,监管人员应该扎扎实实按照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从采购到报废全过程的监督,不能流于形式走马观花,不能怕得罪人而畏首畏尾。企业应强化全员监督意识,鼓励员工参与全程监督,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资产是国家的,也是大家的,资产管理有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产流失。
4 结论
文章从资产管理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困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提供参照。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司制管理,发挥盈利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做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陈颜霞.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18):31-32.
[2]于建华.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20(10):119-120.
[3] 杨卿.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20(8):169-170.
[4] 張明改.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9(6):51-53.
[5] 何玉娴.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10) :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