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赛要避免追求“状元”效应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10474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国家设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每年的国赛就成为职教界和众多行业企业关注的焦点。“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设立国赛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转变,促进了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笔者并不反对国赛这种形式,但对参与国赛中的极端化倾向表示忧虑。
  职业教育重要的是民生问题,为学生提供谋生的技能。大多数职业院校为追求国赛的“状元效应”,只关注少数参赛的学生,从组队、指导教师配备,到实训设备使用等,把优质的教育资源放在了少数学生身上。相比而言,国赛学生只是凤毛麟角。
  国赛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促进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但大赛的极端化使大赛与学生技能培养和专业发展有些脱离,许多职业院校为了争名夺利,过分强化学生技能,轻视理论知识学习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没能真正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
  在国赛竞争的格局中,大赛往往成为少数职业院校角逐的舞台,在个别赛项上有的职业院校一家独大。许多职业院校多年没有一名参加国赛的学生,这能否实现以赛促改的教育目标?在教育人文化的今天,企业十分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综合职业素养。反观国赛,人文类赛项相对缺少,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培养。
  要让国赛成为人人心目中的高考,笔者认为首先要从顶层设计上改变国赛机制。推进国赛普选制度,让技能大赛像普通高考一样,使人人有参与选拔的机会。要把普赛成绩纳入职业院校考核指标,而不能单纯把有没有进入国赛或是否获奖作为教学质量的唯一评价指标。要设立地方技能抽测制度,把抽测成绩作为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使职业院校不再因有国赛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教育培养。
  大赛设计要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同步,要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前沿技术,拉动和激发行业企业参与的热情,以此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服务国家人才培养发展战略。
  同时,还要把人文类比赛纳入国赛。通过设定主题,现场组织学生征文、職业生涯规划、演讲、摄影、动漫设计、微电影制作等比赛,让国赛真正成为不仅是专业技能,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提升的助推器,这才能实现国赛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其他文献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这一全新发展模式,符合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
以1例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经诱导排卵后四胎妊娠减胎的诊疗经历及结局为例,探讨了诱导排卵、多胎妊娠、多胎减胎存在的医疗安全问题及伦理问题,并对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做到有利
[摘要]公益创业着眼于用创新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公益创业活动获得自我成长。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动机与价值取向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公益创业实践的目标选择。因此,梳理三者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是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益创业 心理动机 价值取向 目标选择  [作者简介]陈湘瑶(1976- ),女,湖南洞口人,南京铁道职业技
从财务会计角度看.衍生金融工具是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而来的一种投资工具。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受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巨大冲击,因而有必要被重新认识,并在会计实务中做出积极的应对措
从平凉市非税收入的征管实践出发.分析了目前非税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非税收入征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水平的具体对策。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浩的名字一直与火箭联系在一起。大学本科期间,朱浩一直刻苦学习,2005年秋季保送宇航学院硕士研究生后,课余时间一下子充裕了很多,朱浩觉得是时候该正式接触
为研究冷藏草鱼肉在贮藏过程中酸度(pH值)与汁液流失率、色差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菌落总
历史人物的评判与对其形象的塑造,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会呈现不同的面貌。王芬是林爽文事件中的第二号人物,在清代官方历史的书写中,王芬以“从逆匪徒”“首恶渠魁”
文章针对本科财务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摘要]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在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中存在的招生难、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指出中、高职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应然选择,并提出了加强领导,完善招生、考试方式等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有效衔接 发展  [作者简介]申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