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探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拿本人所教的高中物理学科来说,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是根据本人查阅的大量资料及走访调查发现,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脱离实际的教学。因此,本人通过以物理力学知识为着手点,探索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促进高中力学知识的有效教授。
  【关键词】高中物理 力学知识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55-01
  一、对高中物理力学知识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不少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物理教材当作练习册,强迫学生做海量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学生处于这样僵化的学习模式中,非但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反而使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缺乏,还会不断打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善于观察生活,找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把教材中生硬的文字转换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和积极性。
  纵观我们身边的物理教学,学生往往不太留意观察生活当中存在的物理现象,不能很好地实现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互联系,难以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来对周围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力学知识体系作为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对于完善高中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影响深远。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革新陈旧的教学观念,从高中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创设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的教学环境,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对力学等物理知识的学习欲望,达到利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对高中物理力学知识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路
  (一)利用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唯有使学生深刻了解到物理知识是如何用于现实生活的,才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物理学习中,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力学知识时,应设法创设出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蕴含着无穷的趣味。
  例如,在讲述生活中安全用电的知识时,不妨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当我们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把手放到洗衣机里头,可能会出现麻痹的感觉;当我们用电饭锅煮饭的时候,用铁勺触碰电饭锅,手部偶尔也会出现类似的感觉。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正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的,学生对此普遍比较熟悉,他们很快就会对这些问题产生好奇心理。这时,教师就此设置问题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些学生会想到“电器经过长时间的受潮导致出现漏电现象,手部之所以产生麻痹感,原因是电器的接地线没有设置好,一旦用手触碰到电器,人的身体就充当了电器的接地线”。学生完整回答问题后,教师可适当给予表现好的同学一定的口头表扬,这样会激发其他学生继续思考类似的问题。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抓住这个契机,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最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出一些防止漏电威胁人身安全的方法,并教导他们把这些有用的方法使用到日常生活当中,避免发生事故。这样,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力学相关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开动脑筋的好习惯。
  (三)将生活事例引入新课
  讲授“气体的性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发现生活中一些食物在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体积却发生巨大变化的案例。在教师的积极动员与学生的不懈发现之后,学生举出了许多事例,譬如儿时我们喜欢吃的爆米花,它们的体积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譬如蛋糕、馒头等食品,它们在经过特殊处理后,在原来的粮食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体积发生了较大的增大,改善了口感,扩大了体积等,所有这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前置与保障。还有,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除去教材上安排的演示实验外,我还援引了曾看到的一则笑话,说公交车上人满为患,乘客心情烦躁,偏偏此刻司机来了一个击急刹车,让一个小伙子顺势撞上了一个姑娘,姑娘没好气地骂一句:“德行!”小伙子灵机一动:“惯性!”这一笑话不仅形象地解释了惯性的表现,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很有好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努力寻找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可谓一举多得,效果颇佳。紧接着,教师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安排了诸如“蹦琉璃珠”等生活中的小游戏,让学生对物体惯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较好地处理了教材的重点难点。
  (四)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知识探索生活问题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挖掘一些日常生活中熟知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物理力学知识进行解释和讨论,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时,可以拿司空见惯的自行车作为例子,让学生探讨自行车的哪些部分运用到了摩擦力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自行车的外胎周围是一些凹凹凸凸的花纹,这样設计的目的是增大自行车和地面之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加摩擦力,防止自行车打滑。有的学生认为,当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用的橡胶垫和车圈之间的摩擦力会限制车轮转动,手部施加的压力越大,橡胶垫对车圈所产生的压力就会越大,车轮转得就会越慢。当橡胶垫和车圈之间不再出现相对滑动,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就变成了滑动摩擦,阻碍自行车进一步向前运动,最终停下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钢珠在自行车轴承、车把转动处等重要部位发挥的作用,认为钢珠把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对其添加润滑油可以让接触面产生相对分离的状态,从而大为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学生们这样的探究过程使笔者非常惊讶,笔者深刻意识到,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知识探索生活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小结
  总之,书本理论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学习并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联系实际,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并不是说要完全回到“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老路上去。我们重视书本理论的学习,同时强调书本理论的学习只有服务于生活实际时,这样的学习才是有出息的,才是值得肯定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充分肯定了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中国的“三农”问题,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民如何致富、农村如何稳定、农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体现了马
【摘 要】 历史语言是一种艺术,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此促进历史教学。对此,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重要性入手,深入浅出去分析和探讨该怎样去有效的提高课堂语言艺术。  【关键词】 语言艺术;重要性;表达能力;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一、语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性很
【摘 要】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外语的关键基础就是要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文化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否则如果只是硬生生的学习枯燥的语言,不但难以记住,而且会容易造成一些错误。所以,在我们讲授外语的时候,要融入其文化背景,从而加深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12-01  引言 
目的:检测注射用头孢雷特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供试品干扰试验后,采用凝胶鲎试验对样品中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结果:三批注射用头孢雷特浓度为2mg·ml^-1对细菌内毒素的检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两极分化,成为制约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如何实现后进生的转化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后进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且英语教师要长期致力于后进生转化的实践工作当中。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学习表现,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后进生转化的教学措施,旨在
【中图分类号】 G62.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面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应着重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着手。以此反思小学作文教学,迫使我们不得不以新的教学观念,去探索作文教学新方法、新思路,特别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作本来是一项快乐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把自己接触、体察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感受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1年5月-2013年4月年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