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田园牧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11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田园诗发展到了宋代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范成大无疑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使他享有“田园诗人”的称号。组诗真实自然地再现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系统的描写了农村一年四季、节气轮换时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等。诗人用朴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感情,以及独特的情感体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洋溢着“泥土与血汗气息”的田园,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理性的、真实的、全面的田园,而非只是单纯的讴歌农村生活或是批判封建制度的剥削压迫。艺术上构思巧妙,结构安排合理,形象鲜明生动,风格自然清新,在我国田园诗的发展史上是座光辉的里程碑。
  关键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思想内涵;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四时田园杂兴》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前小序曰:“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下面就思想内容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1.美丽自然的农村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他在诗中描写了农村一年四季、季节轮换时的自然风光。风景旖旎、恬静,诗人笔下的自然风光如“清水出芙蓉”般清新。诗人按四时节气来写诗,按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自然风光。
  初春时,“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春来土地解冻,春雨下得频繁,地脉已经滋润,万草千花好似一眨眼的工夫便开了,舍后的荒畦才刚刚变绿,邻家竹笋却已偷偷越过墙来。寥寥数笔,诗人便把春回大地的情形用白描的手法描画出来了。只是寻常巷陌中的平常物,在诗人独特的慧心之下便变得这样有生机和活力了。这样的描写使我们仿佛看到了绿草和鲜花铺满大地的景色,突然之间我们便感受到了春天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活力。
  晚春时: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常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你闭上眼睛想象,在一个春日暖洋洋的午后,蝴蝶双双飞入了金黄色的油菜花中,日长农家少客无人至。忽然鸡飞过篱笆,狗在洞口叫着,主人便知是有人来买茶了。寥寥数笔便把农村闲适安静的风光勾勒出来,以动衬静,纯系白描,不加一点修饰,足可见诗人功力之高。
  夏日时: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過,唯有蜻蜓蛱蝶飞。”
  满眼看去,一片黄灿灿白花花的景象,蜻蜓与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不漂亮的景象啊!诗人就如同一位丹青高手,将农村的自然风光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没有过多的施以浓墨重彩,只是勾画线条,却使景物栩栩如生于眼前。
  2.繁忙劳碌的农村生产
  白居易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吴地的人们不仅五月忙,他们因要采桑养蚕,所以从四月就要开始忙碌了。繁重的劳动生产让农村的男女老少都参与进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把对农事不懂的儿童学种瓜的形象写的形象逼真,使人不禁想起了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那妙趣横生的一幕。这里几句话就写出了“村庄儿女”的勤劳和辛苦的生活。这里不仅有劳动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缲汤沸腾,缲车嘈杂,好一个热火朝天的煮蚕缲丝的劳动场面。两句话就让我们就让我们感受到桑姑劳动的繁忙,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两句写桑姑因今年的丰收而互相道贺的场景,我们也不禁为他们的丰收而高兴。
  我们再来看打稻的忙碌: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吴地人民趁霜晴忙打稻,在笑声、歌声、连枷声中忙碌了一夜。还有“地势不齐人尽力”需要“常在踏车头”的男丁,也是诗人关注的对象。这组诗里,农民的生活劳动是诗人关注的焦点,诗人用笔描绘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再现了农民的繁忙和辛苦。
  3.吴地独特的乡土风情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寒食花枝插满头,茜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到灵岩即虎丘。”
  这两首诗记载了吴人外出踏青游山,载歌载舞,敲锣打鼓过寒食清明节的盛况。寒食之后第一天便是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他对安排农业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作为传统的节日,它们也颇受人们的重视,而且往往把踏青游玩和祭祀扫墓结合在一起。因此作者选了这样两个很具代表性的节气作为描写对象,不仅写了人们带着自家酿的酒食“携向田头祭社来”的祭祀扫墓,也写了儿童斗草斗的“青枝满地花狼藉”的踏青游玩景象。
  结语:
  范成大以满腔的热情,大规模、多方面、多层次地用诗来表现农村风光、农民生活生产和乡土风情。他用客观的理性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把远离农村和现实的田园诗拉了回来,使得我们今天我们读来始终觉得真实、亲切、自然,有着“泥土和血汗”的气息,这是范成大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所以说《四时田园杂兴》是中国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5.
  [2]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17—218.
其他文献
摘 要:米奇·阿尔博姆在书中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叙述了他在自己的老师去世前每个礼拜二上第一节人生哲学课。“死亡”这一概念不仅仅是小说的主题,也是线索,作品本身始终散发着浓郁的哲学内蕴。  关键词:死亡;理性;现实;美学  作者简介:曹典(199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历史犹如一个万花筒,同一历史事件会因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视角而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面貌,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的往往是一些重要人物的痕迹,那些小人物的命运往往被忽略与遗忘。作家凸凹笔下的《甑子场》试图从小人物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展示出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个体命运的走向。  关键词:甑子场;凸凹;时间;象征  作者简介:朱秀(1993-),女,湖北黄冈人,专业:文学人类学。 
2009年,京西北,百望山。  幼年的我跟随父亲的步伐,在百望山的“野山”上一路攀着,到了开阔的一处,父亲举起我,高高的向更西北的方向望去,那里是中国北京航天城,我随做军官的父亲自小生活在那里。大院前方,有一片灰色的地区突然挡在我的视线内,一栋栋简陋的小楼,从山顶望去,宛如蚁穴一般的细碎混乱。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唐家岭,那时,那里正是全国著名的“蚁族”蜗居地,是一个无论是谁说起来,都会皱眉叹息的地
摘 要:施蛰存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心理分析小说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其小说代表作《魔道》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意识流手法,而将其意识流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简单对比发现,施蛰存的意识流有其独特风格,但似乎未达到西方意识流所代表的现代主义深度,是一种服务于心理分析的表层的意识流,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提供了一种别致的表现现实的方式。  关键词:施蛰存;《魔道》;伍尔夫;《墙上的
摘 要:《三国志》成书后,学者一度热议三国时期的“正统”之争。陈寿、司马光等以曹魏为正统,朱熹、郝经等以蜀汉为正统,即“尊曹抑刘”与“尊刘抑曹”之争。唐宋以来,民间文学中大体上以刘备为正统,视曹操为篡夺者。[1]因此,早期的民间三国故事中,刘关张、诸葛亮多作为故事主角,曹操一方则被塑造为强大的反派,故事就在正反派的激烈冲突中展开。[2]然而孙吴作为三国中同样重要的一方势力,根本没有争夺“正统”的资
摘 要:70后“新一代顽主”作家石一枫,其作品中真正值得注意、带有光芒的是女性形象,突出塑造了以陈金芳为代表的许多女性人物,呈现出她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男性、与生存环境以及与社会的关系。这些女性有的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生活的艰辛,是生活的不幸者,有的一改从前小说中女性被男性拯救的形象,而成了男性的拯救者,有的则像陈金芳一样成了为改变命运的不懈反抗者。这些女性身上承载了石一枫作为一位作家对现实的
摘要:近些年,中国文学批评研究常常把李健吾先生与法国文学批评关联起来,称其为“印象主义批评家”。这种论断对先生着实不公。先生曾自言:“一个批评家与其说是法庭的审判,不如说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者。”[1]实际上,李健吾文学批评是比印象主义更进一步的“科学分析”,他以热情清醒的人生态度为基底,以中国传统文论之谐和为骨架,以西方浪漫主义情感为辅佐形成了一道具有浓厚个人风格的批评视阈。  关键词:文学批评;自
摘要:楚留香系列小说与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主人公联系紧密。二书中的主人公都是富有正义感和优雅气质,并高扬人道主义精神。受作者及不同文化背景与时代原因的影响,楚留香更多地表现为浓厚的浪子情怀,形象比较立体丰满;福尔摩斯理性精神与侦探技巧比较引人注目,形象比较单一集中。楚留香系列受福尔摩斯系列影响明显,人物形象上比较肤浅,更多地体现在情节设置上。  关键词:人物形象;浪子;侦探  [中图分类号]:I20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广东形象研究”,编号2018KY007。  摘 要:近年来,大家对华裔文学的关注持续加温。汤亭亭是华裔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其作品的研究可以让读者们对华裔文学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汤亭亭作品中常常出现对中国传统题材的改编,这一行为引起了诸多中国读者的误会,甚至对她的作品有敌意,我们有责任对她的行为进行正确解读,从而为其作品正名。
摘 要:《向苍天呼吁》是美国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最优秀的一部小说。该作品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他们大都从黑人主体性建构对其进行解读,本论文则从超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约翰潜意识中真实想法的挖掘,他的精神反叛以及对爱的追寻来探索主人公约翰真正想要呼吁的东西以及他重新认识自我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詹姆斯·鲍德温;《向苍天呼吁》;超现实主义;爱  作者简介:陈玲玲(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