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蜜饯,竟比咸菜咸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plu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倡导低油低盐饮食的今天,很多消费者对腌制品,如酱菜、榨菜是避让三舍,唯恐自己摄盐过多。这种做法不无道理。我国膳食指南规定,健康成人一天食盐的摄入量应不超6克,现实却是我国很多家庭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能达到10克,甚至更多。
  但是,只是不吃腌制品,做菜时少放盐,并不代表吃进身体中的盐少了。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的隐形盐,一些看似不起眼,甚至是甜蜜可口的食物,实则却是“盐多多”,甚至多到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对于小孩子与年轻人而言,零食是最好不过的休闲食品。其中,话梅蜜饯类的零食更是让女孩子们爱不释手,在其独有的果香以及甜酸的味道诱惑下,不一会儿便能吃掉整整一包。但是,在美味开怀的同时,您知不知道自己究竟吃了一些什么呢?
  根据钠与食盐的分子量,把食品标签上标注钠含量的毫克数乘以2.5即可换算为食盐的量。
  以某品牌的盐津梅条为例,100克含钠量为4150毫克,换算成食盐的量为4150×2.5=10.37克。
  盐津桃条100克含钠量为2820毫克,换算成食盐的量则是2820×2.5=7.05克。
  一款九制话梅100克含钠量为6577毫克,折合为含盐量为16.4克。这还不是最多的,有一品牌的话梅,其配料中除了青梅,第二多的便是食用盐,其100克产品中含钠足足10000毫克,换算为食盐的量有25克之多!
  如此之高的含盐量下,实实让某些低钠类的酱腌菜汗颜。
  那究竟为什么蜜饯之中要加入如此之多的食用盐呢?
  蜜饯也称果脯,是指以果蔬为原料,用糖或者蜂蜜腌制后而加工制成的食品,而通过用糖腌制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国家标准GB14884-2003《蜜饯卫生标准》对蜜饯的定义为:以干鲜果品、瓜蔬等为主要原料,经糖渍蜜制或盐渍等工艺加工而成。
  可见,蜜饯中使用盐是合乎国家标准的。那么,为何有的话梅类零食中盐的含量如此之高呢?
  首先,传统的糖渍蜜饯,过甜的口感有时会让人感觉发腻,但是适量加盐可以起到提鲜并让蜜饯的甜味更加适口。
  其次,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人并不喜欢食糖过多的零食,于是生产厂家便用“低糖”或是其他甜味剂来代替白砂糖与蜂蜜,常用木糖醇、甜蜜素、阿斯巴甜,糖精钠等作为替代品,但此类甜味剂在提供甜味的同时,难以起到有效的防腐作用,于是防腐剂与部分食盐便被添加进了蜜饯话梅中去了。
  小小蜜饯话梅中居然都会有这么多盐,所以我们平时控制盐摄入的同时,一定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必须注意这些容易忽略的隐形盐。
  即便消费者是从正规超市中购买的话梅蜜饯类零食,也不建议经常食用。想补充更为丰富的营养,还是从新鲜果蔬中摄取更加靠谱。
其他文献
蕨菜,又名龙头菜、拳头菜、如意菜,被称为“山菜之王”,不仅口感清香,质感脆嫩,味道鲜美,还能养生保健。《本草纲目》记载,蕨根有滑肠通便、清热解毒、消脂降压、通经活络、降气化痰、帮助睡眠等功效。《诗经》中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的句子,可见我国自古就有采食蕨菜的习惯。  最近,一条“吃蕨菜会致癌”的消息在微信圈中疯传,让许多人很是吃惊。微信中写道:  “科研人员从蕨菜中提取到致癌物质“原蕨苷”,动物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脱落、继发的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是其重要的原因,评估其斑块稳定性与否对于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