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习惯法探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彝族人口约800万,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滇、川、黔、桂四省的高寒山区,其中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及与之毗连的永胜、华坪二县彝族聚居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俗称“大小凉山”或“凉山”。凉山彝族在1956年经中央人民政府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其奴隶制之前,当地社会经济结构尚处于带有鲜明的父系氏族奴隶制特征和等级制特征的奴隶社会。其社会秩序是按照传统习惯法维持的。解放后,凉山彝族人们扬弃地继承了传统习惯法,以之解决各种纠纷案件,
其他文献
《聊斋志异》中描写了许多有关女性与科举的故事。这些女性不仅为士子们进京应试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还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及第。尽管有些是虚构的情节,表达了蒲松龄一种美
<正>1."波"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教科书对"波"的基本概念的阐述是:"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那么,振动状态为什么能够"传播"?既为"传播",则必然表示振动状态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