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吉丁啮小蜂自然寄生情况调查

来源 :中国森林病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国际重要检疫性害虫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幼虫期内寄生蜂.在辽宁省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苗圃,调查受白蜡窄吉丁危害的植株中白蜡吉丁啮小蜂越冬代自然寄生率,发现其对越冬代白蜡窄吉丁的平均寄生率为(9.25±1.78)%,受害树的有蜂株率为80%.说明白蜡吉丁啮小蜂对白蜡窄吉丁具有一定的自然控制效果,是一种良好的生防控制因子,值得在生物防治中大力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为评估蔗糖山梨醇、三聚磷酸钠与卡拉胶寡糖等3种抗冻剂处理对凡纳滨对虾冻融期间的抗冻保水效果,分析其营养及风味变化,将新鲜样品分别在30 g/L的蔗糖山梨醇(sucrose sorbitol,SS)、30 g/L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ST)与30 g/L卡拉胶寡糖(carrageenan oligosaccharides,CO)溶液中浸渍处理2 h,以无菌水浸渍处理2h为对照组(CK).样品经聚乙烯(polyethylene,PE)袋包装后冻藏.其间,实验模拟了凡纳滨对
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何俊华双短姬蜂Bicurta hejun-huai Liu,Yan&Broad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自治区),其中辽宁省沈阳市种群数量最大.该姬蜂在沈阳1a发生1代,以预蛹在白蜡外齿茎蜂蛹室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在寄主体内发育至11月中上旬,在寄主体外越冬.被寄生的茎蜂约20%幼虫体表产生卵泡,每头寄主体内最终存活1头姬蜂,平均寄生率5
为探究即食虾干加工过程中脂质的变化情况,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分别取鲜虾、煮虾、干燥2h、干燥4h的样品,对总脂含量、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 表明,鲜虾总脂含量为8.74 g/100 g(干基计),在煮制和干制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脂
为了深入了解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梢和松果选择机制,研发其植物源引诱剂,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C-MS技术收集虫害和健康马尾松松梢、松果挥发物,分析其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微红梢斑螟对虫害和健康松梢、松果浸提液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与健康松梢相比,虫害松梢中萜类挥发物呈现明显上调(P<0.05),其它类挥发物呈现下调或无明显变化;产生10种特异性成分,分别为α-葑烯、α-松油烯、β-石竹烯、萜品油烯、壬醛、龙脑烯醛、苯
为了提高雨生红球藻粉中虾青素的溶出度,使用自乳化给药系统.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液体自乳化给药系统的最佳组成,使用未经提取的雨生红球藻粉制备含虾青素的自微乳,并进行体外评价.以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用量为影响因素,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雨生红球藻粉中虾青素的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考察自微乳外观形态、粒径、PDI、Zeta电位、载药量、溶出度.最佳处方为油相(三乙酸甘油酯)用量5%,乳化剂(吐温80)用量67.86%,助乳化剂(聚乙二醇800)用量27.14%,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
为明确温度对辣木Moringa oleifera主要害虫赤斑白条天牛Batocera rufomaculata卵发育的影响,测定18,21,24,27,30℃下卵的发育历期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8℃时赤斑白条天牛卵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21,24,27,30℃时的发育历期,27℃和30℃下卵发育历期间差异不显著.采用有效积温法则和最小二乘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为(13.46±0.80)℃,有效积温(K)为(95.41±3.89)日·度,并建立赤斑白条天牛卵的发育历期预测模型.
为了探讨化学不育剂防治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的可行性,在室内分别饲喂红棕象甲成虫不育胺和六甲基磷酰三胺(六磷胺)5种体积分数的蜂蜜水,♀处理×♂正常、♀正常×♂处理分别交配后,观察红棕象甲雌虫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成虫寿命.结果表明:红棕象甲成虫取食两种药剂蜂蜜水后,产卵量、孵化率和寿命都随药剂体积分数的增高而降低,并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不育胺体积分数为0.001时,♀处理×♂正常所产卵的孵化率仅为5.17%,♀正常×♂处理所产卵的孵化率为0;六磷胺体积分数为0.05时,♀
油松枯梢病是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生长中的重要病害,研究中常常需要大量的孢子悬浮液和孢子萌发率的测定.以松针诱导法获得大量分生孢子器,用显微镜观察法研究分生孢子器萌发过程,探索应用分生孢子器萌发率测定替代分生孢子萌发率测定的方法.结果表明,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萌发率和孢子萌发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可以近似地用一元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利用该回归方程测算油松枯梢病分生孢子萌发率,方法简便,可以作为孢子萌发率测定的代用方法.
为筛选防治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的新型绿色高效低成本药剂,探索无人机施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剂量,提高防治效果,分别用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CS)、10%吡丙醚乳油(EC)、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SC)的3种剂量对赤松梢斑螟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不同处理组的虫口减退率、被害率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的差异较大.剂量为450 mL/h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效最高,达到92.54%;其次是剂量为1500 mL/hm2的3.6%烟碱·苦参碱CS,达到89.
为开发利用粤西地区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林重要害虫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的寄生性天敌,林间踏查采集黄野螟卵块,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发现,在广东茂名雷垌村沉香树上黄野螟的卵块中,首次获得了一种寄生蜂,经形态鉴定为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并报道该蜂对黄野螟卵块的寄生特点.该发现为防治黄野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生物防治天敌资源,具有重要生产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