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行目的地不应拥挤、喧哗,也不必大名鼎鼎,只要玩着开心、住着安全就好。
旅行,尤其是带着宝宝阖家一起去旅行,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不过您知道吗,医生普遍不建议带着不满3岁的宝宝外出长途旅行,原因有三。
其一,从心理上,宝宝无法记住这一年龄段经历的事情,哪怕是像旅行这样幸福的感觉也会遗忘。其二,就身体而言,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导致他对环境、气候、饮食变化的耐受性较差,容易生病。其三,从安全角度看,宝宝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身处异地,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意外伤害。
不过即便不能远足,小宝宝还是可以外出的。带宝宝外出,最基本的一项原则是让宝宝玩得开心、健康、安全。那么,不同年龄的宝宝适合去哪儿?外出时妈妈应该做些什么准备?饮食作息如何安排?必须注意哪些安全要则呢?
带小宝宝外出该怎么做
短途出行
带小宝宝外出应为近程短途,且月龄越小,在户外的时间应该越短,能去的地方也应该越近。外出时一定要避免被传染上疾病或和其他小朋友交互感染。可以采用怀抱、使用婴儿背带或手推车车载方式带宝宝外出,稍大的宝宝还可以坐在私家车的安全座椅里出行。
穿好并带对衣服
出行前最好看看天气预报,给宝宝带上几套不同薄厚的休闲款式的外衣和全棉质地舒适的内衣,这样就能按气温的高低来随时为宝宝更换合适的衣服了。
餐桌法则应遵守
带宝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定要把住“病从口入关”这条餐桌法则。切记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路边兜售的食物和反季节的食物,切忌零食冷食不离口,不要忘记餐前洗手,要注意餐具的消毒卫生。
携带急救医疗包
给宝宝准备急救医疗包,里面应放有健康卡、一些药物和少许医疗物品。首先要填写好宝宝的健康卡片,如宝宝的姓名、性别、准确年龄、血型、身高、体重、既往患病情况、过敏药物,以及父母的姓名、联络方式、除父母外的联络人等。这些信息一个都不能少,旅行途中人生地不熟,万一发生意外,随身携带此卡能帮上大忙。
在选择备用的内服药、外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将要去的旅行地点和出行时的季节。一般情况下应有儿童可以使用的退热药、抗过敏药(饮食不当、气候变化都可诱发急性过敏)、腹泻药(出门在外难免水土不服),晕车晕船药。同时,按不同的季节特点准备好避蚊油、痱子露、冻疮膏、防晒霜等药物。医用物品可以携带体温计、无菌棉签、酒精棉球、创可贴等。
5个需要掌握的急救手法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实施急救的知识和能力,但由于突然遭遇意外后当时处理的恰当与否可能直接关系到宝宝的安危,所以掌握一些简单的急救手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按压人中: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急救方法。具体做法为,以拇指按压鼻根至上唇之间上1/3的交界部位,此法适用于唤醒昏迷的宝宝或帮助抽搐宝宝止住痉挛。
制动:强制肢体保持固定的姿势,一般适用于处理骨折的部位,多采用绷带、就地取材自制的夹板来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避免折断的骨头错位,或伤及血管,或加重伤情。
压迫止血:当身体的某一部位出血时,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暂时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包括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上端(近心端),或借助止血带、皮筋、丝巾等物加压包扎,注意不可勒得过紧。
饮水:在宝宝出现中暑、脱水等状况时保持水分的补给是很重要的。中暑者最好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腹泻脱水者以国际通用配方配制的复方氯化钠冲剂(ORS)为最佳。
体位:不同的体位适合不同状态的患病宝宝,比如休克的宝宝应立即平卧,并采取头低脚高位,以保持大脑相对供血充足;而抽搐的宝宝则最好侧卧,以防溢出的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6个帮助“120”施救的实用措施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救护较为严重的生病或受伤宝宝的最理想状态是,在有人为宝宝提供紧急医疗救护的同时,还要有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一,提供发生事故的详细地点,免得救护车浪费时间,不能及时找到患病或受伤的宝宝。
第二,讲清楚发生的事件或疾病表现,这样救护车才能带上必要的救助设备和特殊的药品。
第三,说出生病或受伤宝宝的年龄及人数,防止120派出的车辆和医疗人员不足,耽误援救。
第四,留下准确的联系电话,以便救护车出车后和呼救者随时保持联络。
第五,急救人員到达后,先告知施救者已经为伤者提供了怎样的医学帮助。
第六,别忘了交接患病宝宝或受伤宝宝有价值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健康保险号码、健康卡片等。
旅行,尤其是带着宝宝阖家一起去旅行,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不过您知道吗,医生普遍不建议带着不满3岁的宝宝外出长途旅行,原因有三。
其一,从心理上,宝宝无法记住这一年龄段经历的事情,哪怕是像旅行这样幸福的感觉也会遗忘。其二,就身体而言,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导致他对环境、气候、饮食变化的耐受性较差,容易生病。其三,从安全角度看,宝宝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身处异地,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意外伤害。
不过即便不能远足,小宝宝还是可以外出的。带宝宝外出,最基本的一项原则是让宝宝玩得开心、健康、安全。那么,不同年龄的宝宝适合去哪儿?外出时妈妈应该做些什么准备?饮食作息如何安排?必须注意哪些安全要则呢?
带小宝宝外出该怎么做
短途出行
带小宝宝外出应为近程短途,且月龄越小,在户外的时间应该越短,能去的地方也应该越近。外出时一定要避免被传染上疾病或和其他小朋友交互感染。可以采用怀抱、使用婴儿背带或手推车车载方式带宝宝外出,稍大的宝宝还可以坐在私家车的安全座椅里出行。

穿好并带对衣服
出行前最好看看天气预报,给宝宝带上几套不同薄厚的休闲款式的外衣和全棉质地舒适的内衣,这样就能按气温的高低来随时为宝宝更换合适的衣服了。
餐桌法则应遵守
带宝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定要把住“病从口入关”这条餐桌法则。切记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路边兜售的食物和反季节的食物,切忌零食冷食不离口,不要忘记餐前洗手,要注意餐具的消毒卫生。
携带急救医疗包
给宝宝准备急救医疗包,里面应放有健康卡、一些药物和少许医疗物品。首先要填写好宝宝的健康卡片,如宝宝的姓名、性别、准确年龄、血型、身高、体重、既往患病情况、过敏药物,以及父母的姓名、联络方式、除父母外的联络人等。这些信息一个都不能少,旅行途中人生地不熟,万一发生意外,随身携带此卡能帮上大忙。
在选择备用的内服药、外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将要去的旅行地点和出行时的季节。一般情况下应有儿童可以使用的退热药、抗过敏药(饮食不当、气候变化都可诱发急性过敏)、腹泻药(出门在外难免水土不服),晕车晕船药。同时,按不同的季节特点准备好避蚊油、痱子露、冻疮膏、防晒霜等药物。医用物品可以携带体温计、无菌棉签、酒精棉球、创可贴等。
5个需要掌握的急救手法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实施急救的知识和能力,但由于突然遭遇意外后当时处理的恰当与否可能直接关系到宝宝的安危,所以掌握一些简单的急救手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按压人中: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急救方法。具体做法为,以拇指按压鼻根至上唇之间上1/3的交界部位,此法适用于唤醒昏迷的宝宝或帮助抽搐宝宝止住痉挛。
制动:强制肢体保持固定的姿势,一般适用于处理骨折的部位,多采用绷带、就地取材自制的夹板来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避免折断的骨头错位,或伤及血管,或加重伤情。
压迫止血:当身体的某一部位出血时,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暂时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包括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上端(近心端),或借助止血带、皮筋、丝巾等物加压包扎,注意不可勒得过紧。

饮水:在宝宝出现中暑、脱水等状况时保持水分的补给是很重要的。中暑者最好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腹泻脱水者以国际通用配方配制的复方氯化钠冲剂(ORS)为最佳。
体位:不同的体位适合不同状态的患病宝宝,比如休克的宝宝应立即平卧,并采取头低脚高位,以保持大脑相对供血充足;而抽搐的宝宝则最好侧卧,以防溢出的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6个帮助“120”施救的实用措施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救护较为严重的生病或受伤宝宝的最理想状态是,在有人为宝宝提供紧急医疗救护的同时,还要有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一,提供发生事故的详细地点,免得救护车浪费时间,不能及时找到患病或受伤的宝宝。
第二,讲清楚发生的事件或疾病表现,这样救护车才能带上必要的救助设备和特殊的药品。
第三,说出生病或受伤宝宝的年龄及人数,防止120派出的车辆和医疗人员不足,耽误援救。
第四,留下准确的联系电话,以便救护车出车后和呼救者随时保持联络。
第五,急救人員到达后,先告知施救者已经为伤者提供了怎样的医学帮助。
第六,别忘了交接患病宝宝或受伤宝宝有价值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健康保险号码、健康卡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