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应重“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诵出层次,诵出韵味,诵出精神?我以为应抓住“四感”——语感、情感、美感和好感。
  
  一、 诵读,要读出语感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有隔膜。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诵读”就是打破隔膜的利器。多诵,一定能诵出它的韵味。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让一些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读,然后大家反复练习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如上《离骚》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画句子节奏(难点由学生质疑解答),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等。请一些学生起来尝试,然后带动下面的学生,大家就能快一些进入角色,为更高层次的诵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诵读,要读出情感
  
  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如上李密的《陈情表》一课,文章开头,从祖孙相依为命的悲惨身世说起,让人唏嘘不已。读时应怀着悲伤的情感。接着讲“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一段要读出“苦情”。后面为避免晋武帝怪罪,还要读出他的“忠情”。读出情感这是诵读古诗文的第二个层次,很多学生停留在这个层次难以突破。除了树立范读的模仿对象之外,教师要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作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诵读。只要学生愿意开口,读个三五遍,感情就慢慢上来了。当然,学生的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几次下来如果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可让其多几诵读几首诗,他的诵读的能力就会有明显地提高。
  
  三、 诵读,要读出美感
  
  古诗文可是说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迭沓酣畅,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味道。只有读出感情,才能把有形的方块文字,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李白的《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千古名句。开始学生在诵读时很难读出感情,也不知道这句为什么是名句。后来,经过分析,感受到一种画面的美感,受到震撼。再读的时候,感情即刻充沛了很多,还带出了一点意境。可以说学生不仅读懂了原诗,也读出了画面,读透了意境。下一步要学会赏析,具体地说,就是要分析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品味作品的艺术技巧,是建立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要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赏析的角度多样,可以针对整体做些风格、意境和思路的点评;也可以选取某句话来字词品味,修辞辨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调动主观情感,认真读诗,用心品诗,不再局限于诗本身的思想和内容,他们有些能够跳出传统的圈子,开始寻找诗的新的生命。但是有些学生的收获有限,需要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在这一层面的阅读,不论能否创新,都是值得肯定的。
  
  四、 诵读,要读出好感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诗文的诵读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一来古诗文的量很大,二来古诗文的阅读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提高。所以不仅要在课堂上读,还要把这种习惯培养到课外。只有让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愿意自己在课外再接触,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课堂诵读的精华,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时时照亮和指引前方的路。如果,我们的古诗文教学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才是高效而有意义的。同时,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给古诗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对文言文策略的一些变化,本身就体现了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及社会对文言文基础教学的关注。的确,学好古诗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素养,于国家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在这种社会要求下,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更应该审时度势,加大创新力度,以求极早找到科学的、高效的、独特的古诗文教学模式。古诗文教学还必须树立一个观念:古诗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简单堆砌。文言文教学要关注文本的作者情怀,要挖掘文本的人文素养,对文本进行充分鉴赏,充分利用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
  (南昌三十中)
其他文献
中国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学习优秀,很多家长都沿用了让孩子“早学多学”的家教传统。“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被父母送进各种补习班,以期在“抢跑”中增加在今后学习、就业竞争中的胜算。但事实上,现在社会上愈刮愈烈的“抢跑风”并没有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实质作用和根本改变。除一小部分确有天赋的孩子受益之外,大部分孩子得到的只是学习压力的增大和学习兴趣
目前,中小学生中学习疲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学习疲劳是学生在连续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异常状态,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学习负担过重。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不是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留家庭作业,而是经常搞“题海战术”,使孩子疲于应付。而有些家长出于望子成才心切,还自行给孩子
目的以科室为单位开展专科护理继续教育,培养具有专业才能的护士。方法根据护士年资的:不同,分层次、分专业、有的放矢地开展专科护理继续教育。结果开展专科护理继续教育科室不
互动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接受,教学效果是肯定的。作为老师要实施“互动”教学法,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然后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密考虑课堂的教学设计。
治本之策还是均衡教育资源,这需要政府必须靠前,更有作为,能站在为民族未来着想的立场,下决心打攻坚战,而不是只看到自己任内政绩。  一边是西安一小学校长因学校收取上千万元择校赞助费而被免职,被媒体评论认为“不仅打破了择校费的潜规则,也打破了一些地方政府纵容学校收取择校费的潜规则”;一边是继新东方、安博等大型教育集团后,又一个中国教辅机构——学而思教育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目的 了解幼儿家长对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认知方式,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8名1~3岁的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会话采访(Interview)和家庭访问,并对采访内容进
目的了解民办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借鉴。方法针对学生和就业单位设计书面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学生就业、目前工作情况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