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发现教学法对我国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启示探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y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布鲁纳作为教育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他的“发现学习”尤为重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教授知识,提倡学生本位学习方法,课堂形式灵活多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文通过将布鲁纳发现学习法与我国核心素养相结合,指出发现教学法的现实意义,提出创新观念、启发诱导、论证结果等教学改革启示。
  关键词:布鲁纳;发现教学;核心素养;儿童本位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3-0014-03
  我国于2016年正式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基于尊重本体性学习的方式,使现代学习的知识本位哲学观回归到儿童为本位。在强调中国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目的是体现教育的生命性、工具性和社会性。布鲁纳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曾任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学者,对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与皮亚杰一脉相承,他还继承发展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最终提出“发现学习”的理论。这些与我國的核心素养不谋而合,值得吸收与借鉴。
  一、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布鲁纳摒弃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教师在教授一门科目的时候,并不希望将知识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变成一个“图书馆”,而是希望学生参与到知识本身。他还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任何知识都可以教授给任何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 [1]。因此,他认为学生应该主动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取知识。他说:“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发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 [2]因此,布鲁纳的思想可以用以下几个观点概括。首先,当学生接触一门新的学科时,不能只学习这门学科的内容,而应该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只有学习学科的结构,学生才能在已知的知识中不断探求新知识,才能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智力,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其次,学生是具有迁徙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后,可以推断所学知识的属性,对其他新的学习知识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这也是谚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与我国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的观点不谋而合。
  最后,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更为重要。学生在课堂被“灌输”大量的陈述性知识,看似大脑中有很多知识,但本没有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
  二、“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模块,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表明我国小学教育改革要立足于学生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方法。
  (一)创新教育观念,注入人文情怀
  核心素养强调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更要在课堂中注入人文情怀。学校要一改过去课堂气氛呆板僵化,模式单一且学生被动接受,重复、再现教师教授的内容形式,要注重学生“发现学习”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教育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小学应乘势而上,注重发现教学,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上,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提高教学的效果,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二)提高认知能力,论证学习结果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善于提出问题,起到启发诱导作用。其次,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出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找到切入点。再次,教师应该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假设,给予学生思路启发。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在学生组织思路的过程中一些不成熟的地方给予适当的引导。核心素养和“发现学习”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内部动机
  布鲁纳提倡学生通过内部学习动机来提高学习能力。外部的奖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方法僵化的问题。用“发现”代替“奖惩”,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逐渐养成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和持久性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3]。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利用注意的“不确定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完之后的反馈,并给予相应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四)注重启发诱导,深入自主探究
  布鲁纳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现过程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转化过程中进行自主选择,不断达到学习目标。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各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发现学习”的环境,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和教师应从“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服务者”,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究力,引导学生积极在“发现”中学习。
  (五)完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法
  在我国,“发现学习”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在实际运用中多以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完全以分数为导向,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号上。2016年我国提出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进一步改革了我国的评价体系。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国不断探索教育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断寻求更为全面合理、更符合当代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去。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在“发现”中学习,而非唯分数论。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以第一视角对教学进行反思和反馈,有助于自我激励,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成就感与深入探究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观察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反馈学习效果,让学生把学业压力向含有适时愉悦、成就感的合力转化。   三、立足“核心素养”,科学实施“发现学习”法
  每一种方法的提出,都是独特的,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小学教育更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现状,不能生搬硬套。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深、难度大,许多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发挥主动性,大部分还是忙于应付学习知识内容和训练考试技巧,难以抽出时间有效地进行对新方法的探索和应用,易与教学实践发生冲突。要注意的是,“发现学习”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域限。
  实际课堂教学中,在学习性质、思维方式、使用对象等多方面辅助好发现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完成现代大学的教学使命 [3]。在现实情况中,教师面对过多的任务考核的壓力,也很难将所有精力放在改革课堂模式上,发现学习法的运用在实际课堂中大多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操作当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主动参与学习的探索,在自己获得经验的基础上控制学习外部条件,如时间、内容等要素。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须谨慎使用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发挥“发现学习”的效用,不能让发现学习法成为无效学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降低,产生倦怠感、挫折感。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4]。因此,注重方法和过程的使用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切勿盲目跟风教学。
  发现学习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要由教师来引导和制约。因此,教师对发现学习法的解读与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应重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的培养。在职前培养阶段,师范院校在对教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培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教师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将发现学习法切实融入高师院校的课堂中。
  在高校学生实习阶段,学校要将实习时间的比例扩大,让学生走进一线课堂进行实战操作。对于教师的职后培养,学校对一线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培训,加强教师的理论认知,减少“老”教师的惯性教学思维,善用教学新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培训。教师的职后培训应注重避免教师的经验主义错误,为其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与材料,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虽然眼下“少教不教法”非常盛行,乍一看较为诱人,但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充分的原有经验、可以进行“自我指导”时,教师指导的优势才会逐渐减弱 [5]。
  四、结语
  因此,高校、中小学等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我国的核心素养理念引入课堂,同时在发现学习法的推广运用的过程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不断推进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促进高校教育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为一线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减轻教师负担。
  参考文献:
  [1] 成成. 奥苏贝尔“接受学习”与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比较[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23-25.
  [2] 乐健. “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差异比较[J]. 语文学刊,2007(S2):108-110.
  [3] 张忠华. 论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种教学方式的统一[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03):72-77+123.
  [4] 孙春福. 发现、回归儿童,探索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J]. 上海教育科研,2012(01):70 -72.
  [5] 保罗·基尔希纳,约翰·斯维勒,理查德·克拉克,等. 为什么“少教不教”不管用——建构教学、发现教学、问题教学、体验教学与探究教学失败析因[J]. 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2):16-29+55.
  (荐稿人:李中国,临沂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具体体现之一,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息息相关。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从教育生态学理论出发,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最终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将对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育研究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理论;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
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作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聚集地的高校,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依赖性更为强烈。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互联网在高校工会服务职工工作中的作用,就高校工会应当如何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构建新时代高校“互联网+工会”服务平台,提出了加强工会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模式、发挥聚合效应等建设策略。为打造高校“互联网+工会”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维护、参与、
多模态隐喻研究自提出以来就受到颇多关注,诸多学者将多模态隐喻研究应用于许多语类中进行分析.电影海报作为一种特殊语类,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际符号,也是先于电影出现用以
应社群经济的兴起,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社群营销已经成为广大出版机构竞相关注的焦点.相比目前已有的三种社群营销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出版机构发展的需要.此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出
摘 要:人工智能对精准教学的环境带来教学共同体、中介物等方面的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线上云课堂实践实际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物理时空,依托人工智能的无边界学习和无边界的教育新时代终于到来,也为精准教学从关注抽象主体学生进展到关注具象个体学生提供了技术条件。云课堂对传统精准教学形成了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人工智能对精准教学的赋能与挑战。  关键词:精准教学;赋能;时空再造  中图分类号:G640
期刊
《南方周末》作为深具公信力的综合类新闻周报,从1984年创刊至今,每一时期都通过不同的特色影响着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甚至是中国社会.而它的深度报道是读者和学者最为津津乐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若干指示精神和思想要义的集中体现和凝练萃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重要一环,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深刻研究《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有利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确立理论指南、指明行动导向、规划发展道路,以促进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摘 要:新疆高等职业教育与“富民兴疆”相辅相成,互助共生。高等职业教育是“富民兴疆”的重要基础,“富民兴疆”将进一步推进新疆高等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从“富民兴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入手,分析新疆高等职业教育与“富民兴疆”互助共生关系,并提出了新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以期结合新疆发展需要,促进新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尚未在学界达成统一认识。香港高中教育课程没有设置独立的道德教育科,而是以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将道德规范融入到现有科目教学中。中国语文作为香港学校课程架构的核心科目,教材必须遵循官方发布的课程指引规定进行编写。以其教材为例,研究道德教育目标和具体呈现方式,有利于从单一科目视角发现课程体系中道德教育值得发扬之处及其局限性,明晰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