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意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823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小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浓,文言文教学面临着挑战。笔者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利用品读、对话、练笔等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一、品读——渐渐入味
  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读的情况了解学的程度,以便更好地顺读而导。
  比如,笔者在讲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出重点句子。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发现伯牙和子期各有什么特点?
  生: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
  师:你们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伯乐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然后把焦点引向对重点字的理解上)
  师:“善”一共出现4次,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善鼓琴”和“善听”中的“善”是擅长的意思。“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
  师: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中很常见。“善哉”表示赞叹、表扬,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说?
  生:太好了!妙极了!
  师:请大家带着这样的赞叹读句子。
  (生读)
  师:你读时为什么把“哉”和“兮”字的音拖得这么长呢?
  生:为了把赞叹的语气体现出来。
  接下来的教学是结合注释和语境理解双音节词(峨峨和洋洋),进而体会句子内涵。
  师:你们通过看注释理解了“峨峨”和“洋洋”的意思,它们分别用来形容什么呢?
  生1:“峨峨”和“洋洋”分别形容泰山和江河。
  生2:这个回答不对。
  师:请给出理由。
  生2:我从“若泰山”和“若江河”中看出“峨峨”和“洋洋”是形容琴声而不是形容泰山和江河。
  师:你说得有理有据。那“若”字是什么意思?
  生:好像。
  师:“峨峨”和“洋洋”形容琴声怎样呢?
  生:“峨峨”和“洋洋”形容琴声雄壮和宽广。
  师:雄壮、宽广的琴声与泰山、江河又有怎样的关系?
  生:雄壮、宽广的琴声像泰山一样巍峨,像江河一样广大。
  师:伯牙表达的仅仅是琴声吗?古人往往喜欢托诗言志,那伯牙是否借助琴声表达什么呢?
  生:伯牙借助琴声表达泰山一样高大的志向。
  另一生:伯牙借助琴声表达江河一样广阔的胸怀。
  师:这高山流水般的气度是谁听出来的?
  生(齐说):钟子期。
  师:他真不愧是伯牙的——
  生(齐说):知音!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句子。
  (生读)
  师: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泰山更高了,大家的朗读水平也更高了。
  笔者考虑到学生学《伯牙绝弦》是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教学从一个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要品读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理解字意,一步步理解、体会句子的内涵。在理解、体会句子的同时,学生也渐渐地读出古文的韵味。
  二、对话——渐渐入境
  由于文言文比较抽象,又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师生对话,丰富和充实文言文的语言,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动他们稚嫩的心弦,领悟文言文的意境。在《伯牙绝弦》这课的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对话。
  首先,让学生充分想象伯牙琴声的表意之丰,体会他的善弹。
  师:伯牙琴技妙绝天下,他的琴声肯定不仅表达高山流水,同学们想一想,还会表达什么呢?
  生:清风、芳草、春雨。
  生:瀑布、晚霞、乌云。
  接下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钟子期,想象他从琴声中听出的具体内容,体会他的善听。
  师:你们就是钟子期,正在听伯牙弹琴,学着文中的句式,或用平常的句子赞一赞伯牙。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生:妙呀!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生:我想知道,如果伯牙用琴声表达对女人的朝思暮想,子期是否也能听出来?
  师:你的想象与众不同。伯牙与女人是什么关系呢?
  生:他们是一对恋人。
  师:哦,是恋人关系呀,那是否将“女人”一词换成更贴切的词表达呢?
  生:“姑娘”“女子”或者“美人”。
  师:恋人一旦坠入爱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急切的心情被子期听出来了,他会怎么称赞伯牙呢?
  生:妙呀!切切兮若思美人。
  最后,笔者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小结学生的发言,并引出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让学生理解句子,在对话中悟情。
  笔者在学生理解句子(伯乐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基础上,通过对话,让学生想象伯牙善弹和钟子期善听的具体内容。学生入情入境,领会知音的难能可贵。
  三、练笔——渐渐入心
  练笔应该是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这样才能使得读写顺理成章。但必须在触动学生心弦时,为学生搭设练笔的平台。
  教学《伯牙绝弦》时,笔者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感知知音的基础上,着重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练笔。先让学生写下对伯牙摔琴绝弦这一举动的看法。
  师:对伯牙失去知音时采取摔琴绝弦的举动,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生:我觉得伯牙失去知音的痛苦可以理解,但他用摔琴绝弦的方式了结绝妙琴技是不可取的,这分明是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师:我从你的表达中体会到了你为伯牙感到遗憾。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所写,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伯牙摔琴绝弦的举动。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接下来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劝说或者述说伯牙心声的练笔。
  师:看到如此痛苦的伯牙,你想劝劝他或者说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吗?
  (学生动笔写)
  生:我是伯牙的妹妹,我想劝劝他:哥呀,你千万别因失去知音而消沉,振作起来吧!子期在天上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会很伤心的。
  生:我要当一回伯牙——你们就别再劝了,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但你们是无法体会子期在我心中的地位和分量的。子期死了,我的心也死了,就让我的琴追随他而去吧。
  此时能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们的内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笔者顺势对学生所写进行点评,点明了主题。正是这摔琴绝弦体现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难能可贵,才使得故事更加美丽动人、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这千古佳话,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笔者在此环节安排学生练笔,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感悟知音的基础上,让学生打开话匣子,出现个性多样的表达。正因为议伯牙摔琴绝弦和劝说、表白伯牙心声环节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够充分展开想象,多角度地表达心声。虽然小练笔所花时间不长,但所起的作用不小,是连接阅读和写作的纽带。教师应该为练笔寻找更多时空,把它渗透到阅读教学中,为阅读教学画上“点睛”之笔,为写作实践做好铺垫。
  总之,文言文教学虽然教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笔者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在品读、对话和练笔等教学环节顺势而导、导中利悟、以写促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教得生动,学得主动,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课堂观察作为专业的听评课手段,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合作体通过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来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实施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了使课后会议的点评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要从不同的观察维度,细致入微地洞察课堂,炼就课堂观察的“铁齿铜牙”。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后会议;观察维度    课堂观察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
摘 要:新课程理念在我们的练习、复习课中该如何体现?概念性的复习课可以在知识的整理分类上凸显重难点,同时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审题思辨能力,并重视与计算、估算的练习巧妙的整合。那单纯的计算课如何“生长”,应用课的“生长”又在何处“开花”呢?只有站得更高一点,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练习课、复习课,才能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好基础。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师生的共同生命的成长。  关
摘 要:一体化课改是国家人社部提出并致力于技工院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有利于促进技工院校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可以促进民办技工院校的招生和就业,解决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两大问题。本文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一体化课改工作、分阶段推进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多管齐下保证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因地制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外引内训”培养一体化教师队伍等方面,介绍民办技工院校一体化课改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一体化课改
摘 要: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纷纷推行学分制改革。学分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教务、学生管理、收费等方面。本文以S高职学校为例,在论述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和学分制收费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S高职学校在学分制收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 高职院校 学分制收费  近几年技工学校、高职院校在《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精神的指导下,纷纷探索学
笔者有幸参加了市局组织的“活力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上完《市场配置资源》这节课后,对于如何建构充满活力的高中政治课堂,激发课堂活力,笔者再次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一、两个关注是建构活力课堂的基础    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核心是“以人为本”,决不要让学生感觉上政治课是一种折磨,要让学生不反感上政治课,喜爱政治课、喜爱政治学习。“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和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段话告诉我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都应该凸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阅读科技作品,《课标》要求 “能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面”。这里又提出了科学性。所以,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应做到工具性、人文
“当你看到‘数学’一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国内权威机构曾就这一问题随机对数百名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76%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公式和法则;20%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的是烦、枯燥、没意思;只有4%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数学使人聪明,数学有趣,有用。面对同样的问题,小学生的回答更是千奇百怪: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数字;数学就是解决问题;数学就是麻烦……那么,究竟是什
使学生在训练的基础上习得言语、提升言语表达力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惯常使用的方法,但接触多了之后,笔者发现,我们的训练往往只是单调的复沓,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给训练加点思维含量,既体现训练的层次,又触动孩子们积极的思维,使言语习得的训练更有效呢?曾听一位青年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虽然她的词语教学训练形式多样,但也让我有了进一步的思索。  一、训练思维广度,唤醒言语意识  课文
在教育均衡化的今天,后进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各级教育行政及领导部门都已经开始把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教育作为考核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曾说过:“所谓的‘落后’,仅仅是指考试成绩落后,事实上‘后三分之一’这个群体中,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一所优秀的学校,应当是这样的一位‘伯乐’,在后‘三分之一’群体中也能发现和栽培出‘千里马’!”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但在其
一、“难忘课堂”课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美丽的流线造型、夜间灯光闪烁]  师:现实世界中,到处都有美妙的曲线。气势恢宏的奥运主会场:完美的流线造型,华丽的线型灯光给世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大家能否举一些我们学过的曲线的例子?  生: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师:还有最简单的图像——直线,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如何研究这些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的?  生:课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