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来华留学教育:挑战与机遇

来源 :黑龙江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q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成为全球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国,但与此同时却面临着严峻的来华留学生质量问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低潮期,来华留学生教育面临着留学生规模下降、留学生质量问题突出、规模与质量矛盾凸显等多重挑战,但也为中国迎来留学生教育从规模扩大到质量调整的关键窗口期。“十四五”时期,在中国教育财政“过苦日子、紧日子”的总体预期下,来华留学生教育最重要的方向是“保规模”和“提质量”。“保规模”的核心在于稳定留学生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提质量”的关键在于全方位提高招生质量、全过程提高培养质量。文章结合深度访谈研究成果,围绕留学生招生质量、培养质量问题本身提出了系统建议。
其他文献
广东江门某校开启了班主任“入班办公”的管理模式,即学校在教室后面隔出一小块办公区域,正副班主任在此办公。这种模式并非这所学校首创,在许多学校早已出现,并深得学校领导的推崇,堪称全方位无死角的管理模式。作为制度推出主体的校方,当然对这种管理模式赞不绝口。教室里时刻都有班主任的身影,他们或备课、或批改作业、或聆听教师授课、或观察学生听课状态,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期刊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脱贫乡村产业振兴的任务艰巨。文章以案例研究法,通过梳理贵州省脱贫村——G村的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出脱贫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结果表明:(1)在农产品生产阶段,土地等级高低对农业耕作带来挑战,人口流失后,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农产品产出不佳,农户技术水平低下,耕种方式升级困难。(2)农产品深加工阶段,产业配套水平低下制约农产品产业链衍生,资金匮乏,厂房机械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制度之一,涉及赋役财政、人口管理,其编制、管理又有赖于基层组织,关系中国古代社会控制、国家治理。救济与优抚政策既维系古代社会基层的最低保障,又关系到政府对基层的有效治理。二者形成合力,保障社会稳定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如何在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的内容框架下芟繁就简,梳理上述制度间的联系与区别,探寻其源头与流变,凝练内容主旨,明确教学目标,铺陈教学环节,贯通方法主线,或是可以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模式的深入发展,我国出版社编辑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有出版资源数字化、读者沟通信息化以及编辑内容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本文综合分析“互联网+”时代对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影响与要求,并对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化对策。
为了在动态不确定环境下实现大规模无人机集群转弯的快速性和一致性,提出了一种仿欧椋鸟大规模超机动行为的无人机集群转弯控制方法.通过分析欧椋鸟大规模超机动行为,分别建立邻居选择、局部交互和信息传递机制,并将其映射到无人机集群转弯控制中.在这些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社会力模型进行无人机转弯控制,使无人机集群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聚集和速度极化;而在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无人机切换模式,整个集群快速
学案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已经流行多年,但目前流行的大量学案是以试题汇编的形式呈现的。就学案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学案的性质、学案教学的优缺点等,学界未能很好地解决。学案是印发给学生的,他们可以认真看、反复看、长期看,容不得任何差错。教师应该把学案的设计作为优质的课程资源开发来对待。
罗马的影响在很长时间里超过了希腊,这与其古代的历史有直接关系。罗马作为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城邦,凭借调整内部关系、公民权相对开放,击败意大利,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而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以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统治之,如行省制,将其文化输出到行省,让行省接受罗马的文化,此即罗马化。罗马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来说,可以当之无愧地和希腊并列为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
在“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的教学要关注教材内容之间的贯通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贯通思维,基本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该如何在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中具体实施贯通策略,本文以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中的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课为例,进行了粗浅地尝试。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知识整合的深度和建构的逻辑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教材内容的整合与建构,要遵循历史知识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整合与建构,必须在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的引领下,凸显核心内容的整体框架与逻辑关联,从而体现历史学科的律动和意蕴,才能有效推进学生的认知与理解、体验与感悟、生成与建构等活动。
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已知地质灾害点为基础信息,利用信息量模型法,从孕灾条件中选取坡度、坡向、坡形、起伏度、高程、断层、岩组和道路等8个因子,计算各因子的I值;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同时利用近10 a的降雨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最后结合承灾体信息,对地质灾害风险性进行评价和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