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中成药处方的规范书写使用情况,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8 950张中成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不规范处方数分布于医院大部分科室,以内科、外科、中医科占比例较大,8 950张中成药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共计330张,处方合格率为96.31%,不规范情况出现总次数420次。 结论 加强中成药的规范管理,可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关键词] 中成药;处方;规范性;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65-02
按照卫生部2007年5月颁发的《处方管理办法》[1]要求,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8 950张中成药处方,对其规范性书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中成药处方8 950张。
1.2 方法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及有关处方质控内容,由医院药械科和医务科组织执业药师及统计员对8 950张处方进行质量控制,对问题处方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中成药不规范处方科室分布情况。
中成药不规范处方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
2.2 中成药不规范处方情况统计
8 950张中成药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共计330张,处方合格率为96.3%,不规范情况出现总次数420次。见表2。
3 讨论
中成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不需要煎煮,可直接使用,对急危病症患者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尤为方便,且体积小,便于携带,在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科备受患者欢迎。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但由于品种不断增加,处方用药日见复杂,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其合理使用也应当引起重视[2],特别是与笔者所在医院性质一样的综合性医院,开方医师部分是西医医师,因此加强中成药的处方规范管理更为重要。
本研究统计显示,笔者所在医院中成药处方合格率96.31%,与张国良等[3]调查结果的94.53%接近。其中一般项目不完整占62.38%,其中不规范处主要有:漏写费别、住院号、科别、年龄、地址。原因主要是少数医师对处方质量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严格按处方规范要求书写。
诊断与用药方面占19.29%,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35条、37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进行审核,如果处方无临床诊断,药师很难判断患者用药是否合理,包括漏写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不完整、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等。
在处方正文部分,包括药名、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品种数量等方面均有不规范书写。如把麝香保心丸写成麝香救心丸,黄氏响声丸写成黄芪响声丸;将大活络丸写成大活络胶囊,珍珠明目滴眼液写成珍珠明目液;有时候小小的一个字错误,治疗的病症就有所改变。比如健脾丸和归脾丸;有的只写数量,不写规格;有的把mg写成g。其中规格写错占8.81%,用法用量写错占4.76%,这与笔者所在医院没有电子门诊处方有很大关系。另外每张处方超过了处方管理规定5种药品,有的中药饮片与中成药混写在一张处方上。
对于处方签名,执业医师法亲笔签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医师应尽的义务,此次统计有漏签、更改处不签名、实习生模仿带教老师签字等现象。
由于处方书写不规范,给医疗安全带来了隐患,胡晋红等[4]报道,药物不良事件在处方阶段发生率为56%,在给药阶段为34%。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医院医务管理部门和药品管理部门应加强处方医师《处方管理办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临床执业药师要做到:(1)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审方制度和发药制度,对不规范处方认真分析,开展用药调查,直接下到临床科室找医师沟通交流并与修改,督促医师,规范处方书写;(2)定期宣传中成药相关药品信息,给医师提供中成药的说明书、药物禁忌等内容,为医生规范处方书写提供帮助,当好医生用药助手;(3)通过《药讯》向医师介绍一些合理用药知识、新技术、新的药物发展等内容;(4)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把好审核和发药关,杜绝差错事故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健康报[N],2007-03-13(6).
[2] 朱育红,王怡.门诊使用中成药处方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0):957.
[3] 张国良,曾玲.35 795张门诊中成药处方规范性调查[J].当代医学,2007,7(7):84-85.
[4] 胡晋红,蔡溱.药物治疗中核对过程对药疗差错发生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5,16(7):553.
(收稿日期:2012-02-20)
[关键词] 中成药;处方;规范性;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65-02
按照卫生部2007年5月颁发的《处方管理办法》[1]要求,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8 950张中成药处方,对其规范性书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中成药处方8 950张。
1.2 方法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及有关处方质控内容,由医院药械科和医务科组织执业药师及统计员对8 950张处方进行质量控制,对问题处方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中成药不规范处方科室分布情况。
中成药不规范处方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
2.2 中成药不规范处方情况统计
8 950张中成药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共计330张,处方合格率为96.3%,不规范情况出现总次数420次。见表2。
3 讨论
中成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不需要煎煮,可直接使用,对急危病症患者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尤为方便,且体积小,便于携带,在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科备受患者欢迎。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但由于品种不断增加,处方用药日见复杂,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其合理使用也应当引起重视[2],特别是与笔者所在医院性质一样的综合性医院,开方医师部分是西医医师,因此加强中成药的处方规范管理更为重要。
本研究统计显示,笔者所在医院中成药处方合格率96.31%,与张国良等[3]调查结果的94.53%接近。其中一般项目不完整占62.38%,其中不规范处主要有:漏写费别、住院号、科别、年龄、地址。原因主要是少数医师对处方质量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严格按处方规范要求书写。
诊断与用药方面占19.29%,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35条、37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进行审核,如果处方无临床诊断,药师很难判断患者用药是否合理,包括漏写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不完整、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等。
在处方正文部分,包括药名、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品种数量等方面均有不规范书写。如把麝香保心丸写成麝香救心丸,黄氏响声丸写成黄芪响声丸;将大活络丸写成大活络胶囊,珍珠明目滴眼液写成珍珠明目液;有时候小小的一个字错误,治疗的病症就有所改变。比如健脾丸和归脾丸;有的只写数量,不写规格;有的把mg写成g。其中规格写错占8.81%,用法用量写错占4.76%,这与笔者所在医院没有电子门诊处方有很大关系。另外每张处方超过了处方管理规定5种药品,有的中药饮片与中成药混写在一张处方上。
对于处方签名,执业医师法亲笔签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医师应尽的义务,此次统计有漏签、更改处不签名、实习生模仿带教老师签字等现象。
由于处方书写不规范,给医疗安全带来了隐患,胡晋红等[4]报道,药物不良事件在处方阶段发生率为56%,在给药阶段为34%。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医院医务管理部门和药品管理部门应加强处方医师《处方管理办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临床执业药师要做到:(1)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审方制度和发药制度,对不规范处方认真分析,开展用药调查,直接下到临床科室找医师沟通交流并与修改,督促医师,规范处方书写;(2)定期宣传中成药相关药品信息,给医师提供中成药的说明书、药物禁忌等内容,为医生规范处方书写提供帮助,当好医生用药助手;(3)通过《药讯》向医师介绍一些合理用药知识、新技术、新的药物发展等内容;(4)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把好审核和发药关,杜绝差错事故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健康报[N],2007-03-13(6).
[2] 朱育红,王怡.门诊使用中成药处方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0):957.
[3] 张国良,曾玲.35 795张门诊中成药处方规范性调查[J].当代医学,2007,7(7):84-85.
[4] 胡晋红,蔡溱.药物治疗中核对过程对药疗差错发生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5,16(7):553.
(收稿日期:20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