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

来源 :水利科技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GIS支持下,基于1996和2005年IandsatTM卫星遥感数据完成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通过空间叠加提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相互转化的信息。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加的最多,耕地面积减少的最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草地和耕地是林地的主要来源;开展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研究,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及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其他文献
云梦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公布以来,相关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主要集中在律文解释研究、法律制度研究、社会文化史研究、政治史研究、语言研究等几个方面。现有研究成果主要
主要对水电站立式混流发电机组甩油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结合马桥二级水电站机组甩油问题的解决,验证了解决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对我国现行运行的老式机
五常市龙凤山灌区处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显著,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而酷热,冬季季风影响显著;春季多风沙,易发生春旱;夏季日照长,气温高,暴雨频繁且集中,常发生洪涝;秋季凉爽而晴朗
季节性冻土区,灌溉渠道开敞式跌水消能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冻胀的影响,造成水工建筑物裂缝,倒塌以及消能效果不佳,渠道冲刷,塌岸等现象,维修工作量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水利学“突
基于水环境对社会经济和人口的支持能力,综述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技术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向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质量改进有赖于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而质量管理又涉及参与其中的"人"及其背后的"文化"特质。基于这一逻辑,文章提出了"思维公差"这一概念,并分析了质量"思维公差"的文化源因以及导致质量"思维公差大"的社会学源因。
通过对混凝土的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原则上应为防重于治,以达到或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1 了解设备的整体情况掌握设备最基本情况,如离心机所采用的驱动方式:有的离心机采用的是双电机驱动;有的离心机采用的是单电机驱动转鼓产生转动,通过电磁涡流差速器产生速差;有的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技术。远程水位的实时观测既保证了水位观测任务的顺利实施,又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密度和精度。基于远程水位实时观测的三维仿真系统,在三维场景真实立体感的环境里,不仅展示了漫游效果的逼真,而且通过与远程服务器的连接,能够实时的在界面上观看测量到的数据。